中国冶金地质总局第一地质勘查院 河北邯郸 056000
摘要:内蒙古萨日布其锌多金属矿位于西伯利亚板块与华北板块结合部,通过对区域地质、矿体地质特征分析和研究,认为该矿矿床成因类型为热液-构造控矿类型,硅质蚀变带为该区找矿标志。
关键字:萨日布其;硅质蚀变带;找矿标志
1区域地质
位于西伯利亚板块与华北板块结合部。分属两个构造单元,即西伯利亚板块(一级)、西伯利亚东南陆缘增生带(二级)、东乌旗—扎兰屯火山被动陆缘(三级)和华北板块(一级)、华北北部陆缘增生带(二级)、宝音图—锡林浩特火山型被动陆缘(三级)的对接带上。进入中生代后,则位于滨西太平洋构造域的大兴安岭火山岩浆岩带的西部边缘。
1.1地层
前中生代地层以二连-贺根山构造带为界,北西侧属北疆—兴安地层大区、兴安地层区、东乌—呼玛地层分区,出露的地层有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二叠系,以石炭—二叠系最为发育,是勘查区的主要地层。
区域地层由老至新分别如下:古元古界宝音图岩群(Pt1BY.)、中下泥盆统泥鳅河组(D1-2n)、石炭系上统本巴图组(C2bb1)、二叠系中统哲思组(P2zs)、上石炭—下二叠统宝力高庙组(C2P1bl)、始新统伊尔丁曼哈组(E2y)、第四系更新统阿巴嘎组(Qpax)、第四系更新统冰碛层、第四系全新统风成砂(Qheol)。
1.2岩浆岩
位于西伯利亚板块对接带接壤区,以二连—贺根山蛇绿岩为界,北部称查干敖包—东乌旗岩浆岩带,南部为二连—锡林浩特岩浆岩带。与本矿区成矿关系密切的为查干敖包—东乌旗岩浆岩带。
1.3构造
古生代地质构造跨越两个大地构造单元,以北东向展布的二连—贺根山蛇绿构造杂岩带为界,北西部属西伯利亚板块东南缘古生代陆缘增生带,南东部属锡林浩特-艾勒格庙微板块。锡林浩特-艾勒格庙微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为陆陆碰撞。本区位于西伯利亚板块东南缘古生代陆缘增生带一侧。
西伯利亚板块东南缘古生代陆缘增生带中,各类地质体及构造形迹多呈北东向展布,其中泥盆系出露于北部,石炭-二叠系出露于南部,总体表现为西伯利亚板块由北向南增生;西伯利亚板块东南缘古生代地质构造总体表现为地体拼贴格局,不同地体间构造线方向大角度交切。其中大量的晚古生代酸性侵入岩为后碰撞花岗岩类,形成北东向巨型岩浆岩带。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宝力高庙组陆相中酸性火山岩系属滞后型火山岩。
本区断裂、褶皱及韧性剪切带系加里东期、华力西期、印支期和燕山期构造变动的产物。尤以华力西晚期和燕山早期的构造活动最为强烈,构成本区主体构造形迹。以北东向为主,北西向次之,其余方向的构造形迹居于从属地位。北东向多为线型紧密褶皱,不但数量较多,规模较大,而且连续性及保存程度较好,构成本区褶皱构造的主体。褶皱构造绝大部分集中在古生代地层中,中新生代地层的褶皱构造都比较平缓开阔。一般古生代地层形成的褶皱由于受岩体侵入及断裂的破坏,保存不好,有的甚至难以恢复原来的形态。代表性的例子为勘查区内北东向的背斜构造被二叠纪侵入岩侵入、破坏,原始的构造特征已模糊不清。
断裂构造以北东向为主,与区域性大地构造方向一致。早期的断裂构造后期又有复活的特征,在经历多次活动后,使断裂系统复杂化,并且沿古断裂有基性岩浆的多次喷溢,造就了今天的内蒙古高原形象。韧性剪切带走向北东,形成糜棱岩和糜棱岩化岩石。
2矿体地质特征
2.1矿体特征
全区锌矿体14个。其中Zn1矿体为主矿体。
Zn1矿体:为隐伏矿体,呈脉状,赋存于天青色硅质岩、钾化震碎角砾岩中,埋藏深度46.00~370.00m之间。矿体总体走向41°,倾向140°,倾角55°左右,沿走向长848m,沿倾向延深240.10~1339.70m。矿体赋存标高809.00~1102.00m之间,单工程厚度0.46~1.72m之间,平均厚度0.85m,厚度变化系数48.66%,属稳定型;单工程锌品位1.19~7.08%之间,平均品位为2.61%,品位变化系数76.17%,属均匀型。矿体的顶底板为天青色硅质岩、细粒似斑状钾长花岗岩、震碎角砾岩,矿体内无夹石。
2.2矿石质量
2.2.1矿石的矿物成分
1、矿石的矿物成分
矿石中主要金属矿物为闪锌矿、辉钼矿、黄铜矿、黄铁矿,次要金属矿物为磁铁矿、褐铁矿,毒砂。非金属矿物主要为石英、钾长石、斜长石、绢云母等蚀变矿物。
闪锌矿:为矿石中主要有价矿物,为半自形粒状、他形不规则状,粒径0.04-1.5mm之间不等,星点状-浸染状分布,常与方铅矿共生,部分嵌生于黄铁矿晶粒裂隙及空隙中,晶粒中常包嵌有微粒状、乳滴状黄铜矿为其析离体,与黄铜矿连生分布。
辉钼矿:矿石主要有价矿物,呈单体或它形集合体或片状鳞片状。分布不均匀,分布于黄铁矿、磁铁矿粒间,少量呈薄膜状产出。辉钼矿呈岩石微裂隙呈细脉浸染状,肉眼不可见,少数零星分布在脉石矿物中。
黄铜矿:微粒状、粒状,粒径0.008-0.5mm,一种为闪锌矿的固溶体分离体,嵌布于闪锌矿晶粒中,呈乳滴状或微粒状;一种为独立的晶体,它形不规则状,星点状分布,与闪锌矿连生,或与黄铁矿伴生,呈脉状充填于岩石构造裂隙中。
黄铁矿:半自形近立方体状、他形粒状,粒径0.02-0.5mm,较大的晶粒可见裂纹,可见被黄铜矿和褐铁矿交代,常与黄铜矿、闪锌矿伴生,呈星点状产出或沿构造裂隙充填。见照片3。
毒砂:少量,少量呈他形粒状,多呈自形、半自形菱面体,粒径0.05-0.1mm,零星分布。
2、主要非金属矿物特征
钾长石:主要造岩矿物之一,一般呈板状,主要为正长石,0.15-4mm之间,含量占60%左右,可见有卡式双晶,部分具泥化或高岭土化,晶面污浊,与石英呈显微文象结构,也作为斑晶存在。
石英:也是主要造岩矿物之一,含量占25%左右,半自形-它形晶,0.2-0.8mm之间,充填于钾长石的空隙之中,构成文象结构,也作为斑晶存在。
斜长石:主要造岩矿物之一,他形粒状及不规则状,少量呈板状,部分可见聚片双晶,粒径0.1-0.5mm。多具绢云母化,部分已被完全交代。
绢云母:显微鳞片状,分布不均匀,多为斜长石蚀变而成。
绿泥石、绿帘石:为蚀变矿物,大多呈集合体状,分布于岩石裂隙面上或主要造岩矿物颗粒之间,呈不规则脉状。含量占1-3%左右。
2.2.2矿石结构及构造
矿石中的矿物多为半自形-它形细粒结构为主,零星分布,或多种矿物相伴生,另见有鳞片变晶结构,细晶变余结构。矿石构造有团块状构造、脉状构造、稀散浸染状构造、角砾状构造、条带状构造。
2.2.3矿石的化学成分
矿石中主要有用组分为Zn、Mo。
锌矿体:单样最高品位为17.43%,最低品位为0.54%,一般含量为3.55%。
钼矿体:单样最高品位为0.14%,最低品位0.02%,一般含量0.09%。
2.3矿石类型
矿石自然类型:按矿石的有用矿物与脉石矿物共生组合关系,矿区可划分为团块状、细脉浸染状、局部为角砾状矿石类型,以团块状为主。矿石的工业类型为铅锌银钼为主的多金属矿石。
3.结论与讨论
3.1矿床成因类型分析
矿体多为浸染状-细脉状产出,伴有黄铁矿化、黄铜矿化,近矿围岩可见有典型的热液蚀变类型,如钾化、黄铁绢英岩化。矿体围岩为细粒似斑状钾长花岗岩,部分为硅质岩和震碎角砾岩,矿体与围岩界限清楚。认为该锌多金属矿属热液-构造控矿类型。
3.2找矿标志
硅质蚀变带标志:根据钻孔中见到的矿体,矿体与硅质蚀变带关系密切,赋存于硅质蚀变带中,界限清楚。硅质蚀变带为该区找矿的标志。
参考文献
[1]洪大卫,王式洗,谢锡林,等.试析地幔来源物质成矿域-以中亚造山带为例[J].矿床地质,2003,22(l):41-55.
[2]杨森楠,杨巍然.中国大地构造学.北京:地质出版社,1985年3月.11~94
[3]戚承志,钱七虎,王明洋,等.岩体的构造层次及其成因.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2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