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身份证号 13012719900911XXXX 河北石家庄 050000 2身份证号 13012819870511XXXX 河北石家庄 050000
摘要: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全国各地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建设工程成为了时代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它涵盖着公路桥梁建设,铁路建设,水利水电建设,民用建筑建设,工业建筑建设和港口建设等。岩土勘察是这些建设工程前期的主要准备工作之一,而如何坐好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地基处理对于工程的顺利完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如何高质量完成岩土工程勘察中地基处理工作进行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建设工程 地基处理;岩土工程勘察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带动下,我国的建筑工程项目数量在不断的增加,人们对建筑工程的质量也越来越重视,这就要求我国建筑行业在施工的过程中严格控制施工环节中的各个小细节[2]。地基作为建筑工程的基础,在岩土工程勘察中,需要确保建筑地基的稳定性和均匀性,这对于整体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建筑工程地基岩土工程勘察中要求工程设计人员根据地形的特点,确定正确的施工方案,同时还需要根据建筑工程地基所呈现出来的不同特征,来采取正确的方法来进行地基处理,这样才能保证建筑工程地基在高质量、高效率的条件下完成,确保整体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1、 岩土工程勘察现状
建筑岩土工程的现状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地质形态、界面划分、岩土参数、技术素质。其中地质形态是指建筑工程项目的现场勘察中,通常会有不明地下物体、地下空洞,涉及到地基的分布形态、埋藏深度等的确定。界面划分主要指的就是岩土风化程度的划分,以及对地质构造的判定。岩土参数主要包括对岩土层,颗粒土、风化岩等相关指标的勘察。技术素质针对的是岩土工程的勘察技术人员,这些人要对岩土勘察的工作有相当广的认识度,同时要加强不同专业之间的交流。
2、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
随着勘察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不少勘察单位由于种种原因低价承接勘察业务,许多勘察单位不愿意采用先进手段和先进设备,导致勘察质量和技术进步有停滞不前的趋势。根据现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要提供准确、合理、经济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任务,认为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很多,主要有:
(1) 界面划分问题:不同岩土体和岩石风化程度的界面划分,地质构造和软弱结构面的判定,以及不良地质体的地质界面等;
(2) 地质形态问题:不明地下物体、空洞及其分布形态、埋藏位置和埋藏深度的确定;
(3) 岩土参数问题:岩土设计参数(承载力、变形指标等)难于确定;
(4) 综合能力问题:部分勘察技术人员对勘察野外和室内原始资料的整理、分析、利用的能力不够强,缺乏如何辨别真伪、归纳总结的能力,缺乏建筑、结构设计方面的知识,常造成勘察的目的性不明确,所提供的资料不能满足需要;
3、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的地基处理方法
土工合成材料地基的处理方法。应用于岩土工程中的合成材料称为土工聚合工程在岩土工程中已被广泛应用。该类型材料具有重量小、施工简便、整体连续好等优点,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主要有反滤、隔离、加固补强、排水。在处理这种地基时,通常是在边坡部位或软弱地基中埋设土工合成材料,让工程的地基土体具有弹力,从而达到提高软弱地基承载力的目的。
3.1 CFG桩处理法。
CFG桩又称水泥粉煤灰碎石桩,该种技术主要用于处理加固软土地基,是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一种地基护理技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今天的水泥粉煤灰碎石桩主要是以沉管碎石桩为基础而创新、发展起来的一种软弱地基的处理方法。其具体使用方法如下,先将适量粉煤灰、石屑及水泥掺人碎石中进行搅拌,再加人适量的水将其制成桩体,粉煤灰和水泥的进行胶凝后,桩体的强度及整体性便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水泥粉粉煤灰碎石桩与碎石桩不同,它是一种融合了柔性砂石桩与混凝土桩的混凝土桩,不具有较高的强度,在应用的过程中,可充分利用桩体的承载力,并能快速的把重力荷载传递到较深层的地基土层中。处理之后,所得到的的复合地基承载力要远高于天然地基的图层承载力,同时,还能有效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力,通常情况下,这种桩体的桩径为400毫米左右,桩的长度一般为15米左右。该种处理方法的施工技术与沉管碎石桩的施工技术相比,具有很大程度的相似,只多了一道搅拌工序而已。具体施工步骤可参照如下:首先平整地基,然后测量标高,将钢筋砼预制桩尖,按事先测定好的桩基点准确的埋入地下,使桩管沉入到设计的标高,桩尖进行持力层,停止沉管后,匀速进行拔管,在拔管的过程中,桩管内至少保持2米以上的砼,沉管拔出后,确定其质量,如果质量合格,用湿黏土进行封顶即可。
3.2土工合成材料地基的处理方法。
应用于岩土工程中的合成材料称为土工聚合工程在岩土工程中已被广泛应用。该类型材料具有重量小、施工简便、整体连续好等优点,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主要有反滤、隔离、加固补强、排水。在处理这种地基时,通常是在边坡部位或软弱地基中埋设土工合成材料,让工程的地基土体具有弹力,从而达到提高软弱地基承载力的目的。
3.3强夯法
强夯法是加强建筑工程地基硬度的一种有效处理方法。是我国建筑工程中,应用最广泛的地基夯实方法。软土、饱和粉土及含水率较大的回填土等地基的夯基沉降量大,夯位较难控制,因而在处理的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难度。强夯法可以预防粉砂液化、粉质粘土,在应用时需注意建筑工程地基设计施工技术参数的选择和设置,例如夯遍数、最佳夯击能、单点夯击能及加固范围等。实验表明,强夯法的实施所需设备较少且简单,投资成本小,特别适用于软弱岩土地基的夯实,对于建筑工程地基的加固具有重要作用。此外,在市区建筑工程岩土地基处理中,应慎重选择强夯技术,以免对已有建筑物的使用价值造成影响。
4、结束语
地基作为工程的基础,在岩土工程勘察中,需要确保地基的稳定性和均匀性,这对于整体工程的施工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工程地基岩土工程勘察中要求工程设计人员根据地形的特点,确定正确的施工方案,同时还需要根据工程地基所呈现出来的不同特征,来采取正确的方法来进行地基处理,这样才能保证工程地基在高质量、高效率的条件下完成,确保整体工程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2]《地基處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3]鞠辉,郭东文. 探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地基处理[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4,(03)01:186+184.
[4]李建伟,张国林.关于如何做好岩土工程勘察工作[J].城市建设,2010,(8):90-91.
[5]刘志强,周书.关于岩土工程地基勘察及处理技术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