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影落飞神剑,碧海潮生按玉箫----浅谈金庸武侠元素在小学高段语文中的阅读尝试

发表时间:2020/6/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第6期   作者:丁晶莹
[导读] 阅读散步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行动,教师对于学生的阅读价值引导理
        摘要:阅读散步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行动,教师对于学生的阅读价值引导理应站在文学的历史长河中,把经典优秀的文学作品关联到日常的阅读中。有方法地引入课堂阅读学习,帮助理解内核精神,养成真正的高情趣阅读。
关键词:金庸武侠 语用价值 阅读习惯
尊重一个完整自由的阅读体验,是培养学生一生阅读的良好开端。高段语文阅读的视野和层次是需要随着学生的身心发展而不断升级,而不是照搬老旧的模式阅读,对于鲜活的生命个体,学会尊重经典本身,是自由阅读的基本要求,独立体会文本才能正确引导塑造一个人的精神世界。
一、现实情况中的学生课外文本阅读情况分析
笔者现在授课的年级为五年级学生,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已经远超教师本身对他们的预估。学生之间流行“吃鸡”,看《斗罗大陆》、《陈情令》等现代流行文本。语文教师推荐的书籍依然是五年前甚至是十年前出版的儿童阅读物。面对各种流行而且对学生吸引力巨大的读物,让他们再回到教师推荐的传统读物,学生的兴趣肯定是无法提起的。
而且几乎所有语文老师都会站在道德的制高点,阻拦学生去阅读流行文本,但是现阶段的“碎片化”阅读以及多种方式的电子刊物是铺天盖地而来,学生除了完成学校作业、家庭作业、课外兴趣班作业,在家里能够安安静静有效看展阅读的时间已然不多。
再细看学生的感兴趣的流行文本,主题无非是冒险、玄幻、言情等在生活中不常见的部分,符合学生对刺激感官体验的极大需求。即使是最近大热的流行文本和经典的金庸武侠比较,差距依然是非常大。笔者认为,何不把金庸武侠推荐给学生,让他们感受真正经典的魅力呢?
二、统编教材视野下的金庸武侠初步解读
(一)化虚为实,整合金庸武侠中的初级语文要素
一线语文老师会发现,近年来统编教材在全国的铺开,文本理解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文本的处理方法越来越复杂。而普遍学生依然停留在旧版本的语文思维中,甚至是绝大多数老师也是如此。用新教材授课,用老方法和老思维进行解读,而学生依然是保持了老师说什么,他们就理解什么的语文习惯。
因此笔者根据统编教材五年级语文要求,整合班级情况,开展了读一部金庸武侠作品《射雕英雄传》,挖掘其中存在的语文要素,进行了一些归纳和整合。


(二)结合语用过程,尝试解读“黑”与“白”
统编教材与老版教材最为明显的地方就是重视语用的技巧及语用的过程。尝试让语文阅读往学生的课外和生活接轨。
  金庸小说花费大量笔墨描写杨康的经历与郭靖的经历,对比二人在家难国难面前二人全完全不同的做法。


笔者尝试以《射雕英雄传》中隐藏的两个“黑”“白”(人性善恶)阵营。使用语境教学进行分析。金庸先生对不同的恶人有不同的结局,对恶人的解读是对《射雕英雄传》真正深层级的认知。
  
(三)书中有诗,以诗为舟
如《射雕英雄传》的故事架空在南宋,虽是一部武侠小说,但里面处处可以感受到着大家为了保护大宋不被异族入侵的豪情壮志。大到江湖豪杰,小到乞丐平民,大家齐心协力,共同抗敌。
  
    和如今流行的武侠文本相比,金庸先生自己写的诗句也是带着深厚的国学功底,如文中开头的这句“桃花影落飞神剑,碧海潮生按玉萧 ”。意思是:在桃花岛上花瓣飞舞时舞着落英神剑、玉萧剑法,用玉箫演奏碧海潮生曲。暗指桃花岛主黄药师的一生武功的写照,武功造诣非凡,已臻化境。这些在书中一带而过的诗句却是在当今流行的刊物里面找不到的。让学生自行感受诗词它在文本中存在着的自然美与无法用语言言语的体会。
三、运用美学,尝试阅读散步
(一)试着解读“侠义”
和学生谈美学,似乎距离很遥远,为什么不和他们谈谈喜欢的武功绝顶的大侠呢?笔者之所以选择《射雕英雄传》作为学生的读本,其实有一个很大的原因是这本书里比较完成阐释了什么是侠。学生面对武侠小说最喜欢的依然是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功夫。这种表象的文字描写对他们的感官带来巨大的刺激,在文字狂欢的下面,能不能给他们一些启蒙呢?
(二)阅读瑰丽的边塞,感受自由
   《射雕英雄传》里面有大量对西域的描写,自由的阅读是随着读者喜好而不断进行变动的。在指导阅读中,学生除了对武林高手的痴迷,另外一个点就是对金庸先生笔下的边塞无限好奇。

金庸先生对边疆的书写,给读者一种神秘面纱,不仅在人物、武功等多个方面。同时还想读者展示了不同的宗教氛围,比如不同宗派的佛教,给人传递一种神秘感。
同时,笔下的边疆人文景观是带着一种“桃花源”的期盼。

这种的诗意化书写,透露了作者的精神向往,也是金庸笔下特有的美学意象。 而边塞磨难成为金庸笔下的主角人物必经之路。如无法避免的身世的悲惨、
江湖的险恶,让主角们在边塞不可预知的苦难中历练成长,进而成为武林英雄。
大多数角色不是出身于边疆,就是成长于边疆,又或是流浪于边疆。同时,边疆奇遇总发挥着神奇功用,都让其人生发生巨大转变,颇具传奇意味。这种美学描述,为读者展开了想象的巨大空间,超越了现实生活的过往,却又巧妙地把心灵和身体完美契合。

参考资料
[1]黄霖、李桂奎、韩晓、邓百意.中国古代小说叙事三维论[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
[2][法]丹纳.艺术哲学[M].傅雷,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3][英]齐亚乌丁.萨达尔.东方主义[M].马雪峰、苏敏,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
[4]耿占春.叙事美学·探索一种百科全书式的小说[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2.
[5]朱立元主编.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6]周冠生.审美心理学[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
[7]张德林.现代小说美学[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7.
[8]陈大柔.美的张力[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张佑林、陈朝霞.文化变革与西部经济的发展[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论文:
[9]李爱华.大陆金庸研究二十年[J].浙江学刊,1999 年第 2 期.
[11]王雨.中国大陆金庸研究评述[D].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年 10 月 31 日.
[12]严家炎.论金庸小说的现代精神[J].文学评论,1996 年第 3 期.
[13]陈岸峰.金庸武侠小说中的异域书写与历史省思[J].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15 年 01 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