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发表时间:2020/6/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第6期   作者:董菲菲
[导读] 现代化的小学音乐教育教学中,非常注重对学生感受美、体验美、欣赏美和创造美能力
        摘要:现代化的小学音乐教育教学中,非常注重对学生感受美、体验美、欣赏美和创造美能力的培养,而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已很难实现此理想教学目标,这需要教师把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放在教学的重要位置,并基于教与学的实情,设计多样性的音乐教学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为学生后续的学习及发展进行铺垫。
        关键词:小学音乐;核心素养
1音乐核心素养概述
        音乐核心素养,是指与音乐相关或通过音乐教育的方式所培养的实践、审美、文化等适用于终身发展的能力或者品格。当前,国家重视艺术教育,艺术教育对培养孩子的核心素养提供了重要支持。音乐能使我们快乐、舒适、满足,音乐具有独特的魅力,能调整孩子们的心情,陶冶情操。乐器的学习面临的重重困难也从各个方面锤炼人们的意志,培养孩子优秀的个性,在此基础上,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审美体验。同时也帮孩子收获到音乐知识,文化历史,强化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感悟能力,这对整个核心素养发展模型—文化素养、自主发展、社会参与这3个部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音乐素养包括音乐素质与音乐修养,不单纯是要有最基础的音乐知识与实际能力,还要有对于音乐较高的认知能力和审美能力,提高音乐素养可以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对外部事物较深层的感悟能力。我们研究的课题,紧紧围绕音乐教学展开。综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如何开展和实施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策略研究。是我们的重点,不能只注重学生音乐技能的培养,二应该在音乐中渗透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在印业中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是音乐素养变成一种文明的艺术行为习惯。最终达到育人的目的。
2小学音乐教学存在的不足
        (1)音乐教育被忽略。受我国传统教育模式—应试教育的影响,音乐教育只作为高考特长考试,并不受小学阶段的重视,导致音乐课程被安排得少之又少,甚至有时音乐课会被其他学科以学习为主等各种理由占用。这种现象无形中就灌输给小学生一个音乐课不重要的错误想法,从小学生的心理上就否认了音乐课的重要性。二是音乐教师的敷衍教学,有些教师认为只要在课堂上欣赏几首音乐作品,课上跟着教师学唱歌即可,敷衍了事完成任务,甚至有时音乐课就会变成自习课,教师自身心理就忽略了音乐课的重要。所以,音乐作为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培养小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是一项艰巨且漫长的任务。音乐教育之所以变得越来越薄弱,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音乐教育没有被列入考核中,因此才会让学生和教师都会忽略音乐教育。(2)音乐教学模式单一。常年以来,过去音乐教学都是遵循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师也不针对问题进行过多的讲解,不去引导学生如何发现问题所在,帮助学生怎样去解决问题,课下更是从来不去布置音乐方面的作业。有时,其他学科的教师会以补课、学习为由,占用音乐课程时间,进行教学讲解习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音乐教学的重要性。长此以往,教师不认真对待音乐教学,总是掉以轻心,那么培养小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会渐行渐远,与我国提出的全面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相背离。
3在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的策略
       3 .1改革教育体制,贯彻素质教育理念
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使音乐教学一直处于不受重视的境地,学生通常都是带着无所谓的心情来上音乐课,这就使得音乐教师会降低对自身的要求,阻碍其专业素质的提升。并且由于家长和学生的不重视,学校也不愿花精力去提升音乐教学的水平,致使音乐教师人数、专业程度和有关音乐的专业设备等有限,严重阻碍了音乐教师素养的提升。因此,我国应加快教育体制改革,加快素质教育的推进步伐,为音乐教师素养的提升提供政策支持并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3.2加强听音训练,奠定音乐学习基础
听音训练是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途径。很多学生在刚开始学习音乐的时候,分不清不同音符在琴上的音高,不知道如何判断声音的高低、长短,因此在视唱的过程中很难唱准确。唱准音的前提是听得准,为此,要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必须要加强听音训练。在学生刚学习乐理知识时,一定要通过训练让学生搞清楚音高的含义,并培养学生辨别音高的能力,为学生的听音学习奠定好基础。可让学生通过听不同的乐音,感受声音的起伏变化;再结合歌曲教学,分辨其中的不同音高乐句。在启发学生用心听的同时,鼓励他们大胆唱,从而逐步让学生唱得准确。例如,在一年级教学高音区时,要求学生做双手向上举的动作;教中音区时,双手放在腰上;教低音区时,双手做下垂动作。这些看似简单的动作与教学交叉进行,培养了学生对音高变化的听辨能力。
       3.3创建温馨环境,提升音乐感知能力
由于小学生年纪小,没有提问的意识和勇气,加上当前大部分音乐课堂氛围都比较严肃。这使得小学生常常在遇到问题时不敢提出来,不利于学生音乐知识的学习与音乐素养的提高。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时,应当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首先,教师可在课堂上组建多个音乐小组,让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中探究音乐知识与技巧,分享音乐感悟,进而实现学生整体音乐素养的提升。其次,教师要创设教学活动,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促使学生能够以更加热情和自信的姿态投入到学习中来。例如,在学习《新疆之春》时,教师可让学生以小组方式进行歌舞表演,让学生在表演中感悟音乐旋律,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3.4采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音乐创造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多媒体教学已经普遍应用,但大多数音乐课主要采用的是利用设备来播放音乐。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以各种形式呈现出音乐,教师可以在其中穿插游戏,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比如:在教给学生乐理知识时,很多学生对于五线谱的辨别能力不是很强,教师可以利用教学软件,先从简单的《生日快乐歌》让学生认识跳动的音符。从而熟记五线谱要从上往下看,看音的方向及位置等。鼓励学生可以利用简单的编曲软件,自己去进行创作提高他们的创造力。
       3.5强化情感教育,提供学生充分的审美体验
音乐学习的过程是内心审美的情感体验过程。在音乐课上,教师要给学生预留充分的欣赏体验时间与空间,才能让学生对音乐作品有充分的发现美与欣赏美,把自己的情感与音乐情感进行有效融合,达成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的教学效果。比如,教师在教学歌表演《老鼠与大象》时,可以带领学生充分聆听歌曲《老鼠与大象》后,请大家自由表达自己喜欢或不喜欢哪个角色,为什么?在学生描述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作品,达成共识:喜欢大象的勤恳和奉献精神(大象踏踏实实地工作,不断给人送去温暖)和猫的正义,不喜欢老鼠的狡猾、自私。当学生有了这样的情感体验之后,教师再启发学生用自己的感悟来演唱和表演歌曲,就能感受到他们从内心唱出的赞美大象和嘲讽老鼠的真切情感,从而提升了学生的审美教育。相信在这样的体验过程中,学生会始终处于情感学习氛围中,不断受到情感的熏陶与感染,感受音乐学习的魅力所在,产生情感共鸣,进行快乐、高效的学习。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应当转变教学观念,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乐理知识。同时,教师要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趣味性强、温馨和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获得更多的音乐感知,促使其艺术修养与审美能力得到培养。
参考文献
[1]谭云波,李飞.新形势下小学教育专业学生音乐素养培养路径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34):198-199.
[2]蒋晓蓉.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素养的培养[C]//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2019(五).国家教师科研基金管理办公室,2019:2.
[3]王锘涵.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音乐教师应具备的素质[J].北方音乐,2019,39(09):163+16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