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中激励方法的有效实施

发表时间:2020/6/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第6期   作者:冼明青
[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国家对于教育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国家对于教育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对于学生的培养目标从以前的“高分型人才“逐渐转化为”高素质人才“。而在高素质的要求下,德育教育便成为了重点。班主任作为管理班级的教师,要时刻把握各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心理情况以及品德情况,他们应当采取合适的方式方法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其中,最合适的方法莫过于激励法。本文站在初中班主任的角度,分析激励法在德育教育中应用的必要性,提出问题,并给出意见。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 德育教育 激励法
        一、初中班主任进行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所谓激励法,就是班主任在进行德育教育时,通过一定的奖惩方式,促使学生达到某个目标的教育方法。在传统的教育体系之中,班主任最主要管理的是学生的成绩好坏,并根据学生的成绩制定不同的教育方法。这种教学方式十分生硬、死板,教师只能看到学生表面上的成绩而不能了解到学生取得这个成绩的原因所在。而随着新课改的推行,有些班主任想要在班级中渗透德育教育,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就是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中过于强调班主任的地位而忽略了学生的地位。有的学生或许是在考试时容易紧张,不能发挥全部实力;有些学生本来有很好的基础,但是最近一段时间沉迷上了其他东西影响了学习;就算是有些学生因为各种原因不想继续学习,班主任也不能及时给予很好的建议。针对上面所述的学生,如果班主任只是采取说教的方式进行德育教育,那么必然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与此同时,如果将目光转换到学生身上,我们会发现德育教育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初中生从小学校园中走出,会认为自己已经变得成熟,内心会有自己的想法与主意,其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也在不断成熟。在这个阶段,学生必须要接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从而形成正确的道德品质,为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基础。然而,科技的发展给学生提出了不小的挑战:互联网高速发展;手机、平板电脑日常化家庭化,越来越多的诱惑向学生涌去。如果学生不具备良好的意志品质,那么他们在面对诱惑时必然不能把控自我,最终迷失在网络中,无法自拔。
        二、德育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德育教育所面临的最主要问题便是班主任的不重视。出于多种因素的考虑,班主任对于自己班级的成绩、升学率等等指标往往都十分看重。虽然有很多班主任也在班级中进行了德育教育,但是从质量与数量上都不能和班主任在学习上进行的教育相比。而且班主任的德育教育方法大多较为落后,只能通过给学生讲大道理的方式渗透德育教育,这样的教学方式严重忽略了学生的身心,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缺乏积极性,被动接受知识,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德育教育无法起到作用。可以说,教师的教学方式与教学理念直接决定了教学质量,如果班主任不能及时改正德育教育方式,那么一切都是空谈。
        综上所述,在初中阶段,班主任进行德育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在传统方法不尽如人意的情况下,激励法便应运而生。如何运用这种方法是教育工作者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
        三、初中班主任如何在德育教育中运用激励法
        (一)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激励方法
        班主任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对于每一个学生的培养,因此班主任在针对不同学生的过程中应当采取不同的激励方法。首先,班主任应当认识到:初中生的本性都是十分善良的,他们都渴望得到大家的认可与理解,班主任在进行德育教育时一定要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让他们感受到班主任散发出的善意,明白班主任是真心为他们好,这样班主任的教学工作会得到很大的支持。在班级当中,学生与学生的情况不尽相同,例如,在一次考试中有一些学生的成绩不是很理想。

A同学可能是最近沉迷于小说,但是他的基础很好,一旦认真学习,很容易追上大家的学习进度。这时,教师就可以和他进行约定:完成教师每日布置的学习任务,他就可以获得半个小时的小说阅读时间,如果他在下次考试时可以回到正常水平,那么他又可以获得额外的半小时奖励。在这样的约定下,受到奖励激励的A同学会在学习中倍加努力,而他再次取得好成绩的时候,他也会发现:取得好成绩获得的成就感要比读小说更多,他就会意识到不能因为其他事情影响到正事的道理。这样,这位同学的成绩得到了提升,德育教育的目的也达到了。而B同学,则是一位平常学习十分认真的同学,但是他在考试时容易紧张,导致自身的实力无法完全发挥出来。针对这种类型的同学,教师最主要的工作便是提升他的自信心。教师可以增加小测验的次数,让这类学生习惯考试的节奏;其次,教师应当多给这些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让学生知道自己的实力是得到教师认可的,这样他们在考试中会用相同的心理暗示鼓励自己,从而在考试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实力。上述这种情况也是十分典型的激励法,在不设置奖励目标的情况下,仅仅凭借对于学生的鼓励与肯定同样能达到相同的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多加思索,针对不同的学生寻找到最适合他们的激励法。
        (二)通过实际人物,激励学生进步
        现在的家庭以独生子女为主,在家庭内部,孩子可以得到大人更多的宠爱,这会造成部分初中生失去荣辱感。而在班级当中,一个班是由所有学生组成的集体,其中一名学生出现问题有可能会造成一个班的努力都付之东流。例如,一个班级为了优秀班集体的荣誉奋斗了一个月,却在最后关头迟到了,导致班级总分变成第二,失去了优秀班集体的荣誉。由此可见,在班级中的每一份子,并不是只能通过学习展现自己在班级中的存在,学生也可以通过为班级做出贡献来获得班主任与同学的肯定。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把积极参加班级事务的同学作为榜样展示在班级当中,这些同学往往是具有强烈责任感与使命感的学生。而班级中的同学在身边榜样的激励下,也会去效仿他们,为班级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使用适当的奖惩措施
        在实施激励策略时,奖励和惩罚往往是十分必要的,但如何把握奖惩的度是一门学问。不适度的奖励与惩罚都会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例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出了一些错误的事情,比如上课走神,交头接耳、不及时完成作业、偷看课外书或是玩手机等行为时,教师就应当给予其一定的惩罚。但惩罚不能过重,否则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导致德育教育失去其应有的作用。相反,如果惩罚的措施太轻,学生会认识不到自己犯下的错误,就更别说让学生改错了。由此,奖惩的适当是十分重要的。适当的奖惩有助于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向正确的做法学习。教师可以在班级中设置“标兵“,如学习标兵、纪律标兵、卫生标兵等等,并给予他们奖励,其他学生在学校生活中,会主动向这些标兵学习,并争取获得奖励。这样,班级中会形成竞争的气氛,每个人的意志品德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提升。
        结语: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每位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应当随之进步。在进行德育教育时,不仅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激励方式,更应当设置榜样与奖惩措施,让学生朝着鲜明的目标前进。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改正错误,最终给学生带来一堂别开生面的德育教育课。
        参考文献:
        [1]姚锦爱.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中激励策略的实施[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05):124-125.
        [2]孟文元.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J].名师在线,2020(05):94-95.
        [3]曹新章.初中班主任如何在班级管理中开展德育工作[J].当代教研论丛,2018(08):95.
        [4]张来桢.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探讨[J].学周刊,2017(27):174-1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