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周晴

发表时间:2020/6/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第6期   作者:周晴
[导读] 在教育模式不断改进与创新的今天,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时
        摘要:在教育模式不断改进与创新的今天,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时,也应该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改变以往的教学思想,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摈弃“填鸭式”的教学。问题导学法的使用能够起到很好辅助教学的作用,同时能够帮助学生加强对于数学的理解和学习。本文将结合人教版八年级教材的部分内容,简要阐述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 初中数学 应用探究
        引言:利用问题展开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已经有了普遍的使用,但是这种教学放没有一个系统的、规划的流程,教师在使用起来难以达到真正的教学效果。现如今,重新将这种教学方法创新为“问题导学法”,教师将其与教材内容想结合并深化,首先传授学生要有发现问题的思维,其次就是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对学生提出要有总结经验与方法的要求。这种方法的推广和使用得到了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好评,在原有的基础上,能够使得初中数学课堂有更高的效率,同时为学生日后发展也打下了基础,提高了学生数学学科素养。
        一、问题导学法的概念和特点
        1.概念:问题导学法又称为“设问教学法”,或者“问题情境教学法”,其主要强调的内容就是教师在原有课堂的基础上,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融入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主动地对问题的思考,将课堂的主导由教师变为学生,从而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更加明白,大幅度提高课堂效率。
        2.特点:问题导学法不同于传统的课堂中教师“机械式”的传授方式,它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规律,其本身有很明显的指导性、情境性、计划性。
        第一点,问题导学法的核心内容无疑是“问题”,教师对问题的选择要根据教材做出精心的设计,选择适合的问题,才能够“对症下药”。第二点,教师要合理把握问题提出的时机,要时刻注意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课堂教学氛围,只有在合理的时机提出高质量的问题,才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生们的思维。最后一点,教师一定要注意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课堂不应该只是教师的“独角戏”,教师应用小组合作,游戏教学等等结合问题导学法,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对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问题,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学生和教师的交流中,教师更能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从而更好调整教学进度。
        二、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
        初中生正处于思维、想象力都很活跃的年纪,但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初中生普遍压力过大,导致他们在思维能力的塑造上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现如今我们一直都在强调素质教育,为提高学生们的数学学科素养,问题导学法的使用能够有效改变学生思考方式的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初中数学是初中学科中最为基础,也是较为困难的一科,利用问题导学法后,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紧跟教师的思路,对于知识学习的效率更高,在学生自主学习方面能力的培养也有较为理想的效果。总之,利用好这个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人才奠定基础。
        三、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1.课前预习环节设置相关的问题
        课前预习是教学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大多数教师也有让学生预习的习惯,但是大部分学生在预习时没有往往一个明确的目标和方向,甚至有的同学不会去完成规定的预习任务,最终达不到理想的预习效果。 在一节课结束后,教师可以提前给学生设置一些有关下节课学习内容的问题,这样一来,不仅能够让学生在预习时带着疑问,增强预习效率,还能够将这节课与下节课的知识做一个衔接,提高课堂有效性。


        例如:在学习完全等三角形后,下节课的内容就是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师在课后给出这样几个问题,帮助学生高效预习:是否一定要满足三条边分别相等,三个角分别相等这六个条件,才能保证两个三角形全等?当满足一个条件时,两个三角形全等吗?请举出例子并思考其准确性。已知两个条件可以确定一个三角形吗?那么给三个条件可以确定一个三角形吗?满足三个条件又可分为哪几种情况?通过这几个问题,学生在预习时,就会去主动的思考,在之后的课堂上,教师可以先回答布置的这几个问题,由此展开教学,解决学生心中疑惑的同时,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2.结合情境展开问题教学
        结合情境展开问题教学能够有效改善传统数学课堂上枯燥乏味的现状,情境可以是生活情境、游戏情境、活动情境等等,教师需要结合教材将所要提出的问题自然地融合在情境中,帮助学生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对问题能够逐步深入思考。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稳定性》这一课,教师首先创建生活情境与问题相结合:盖房子时,在窗框未安装好之前,木工师傅常常先在窗框上斜钉一根木条,为什么这样做呢?之后创建活动情境与问题相结合,让学生们亲自动手操作:用三根木条用钉子钉成一个三角形木架,然后扭动它,它的形状会改变吗? 用四根木条用钉子钉成一个四边形木架,然后扭动它,它的形状会改变吗?在四边形的木架上再钉一根木条,将它的一对顶点连接起来,然后扭动它,它的形状会改变吗?最后结合生活情境展示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稳定结构,例如钢架桥、起重机等等加深学生的理解。结合情境展开问题教学,能够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教师提出问题的关键,把握理解知识的相关性。
        3.利用小组深化问题思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大多时候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看待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的问题无法及时和全面地进行简答,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将班级内的同学进行一个分组,组内要有学习好的同学,也有学习一般的同学,在讨论中,学生与学生之间更能理解对方问题的出发点和思考思路,在巩固自己知识的同时,还能了解他人的想法,拓展思维。
        例如:在学习《轴对称》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小组进行教学,让学生处于一个主动学习的状态,在教师介绍过轴对称图形后,小组讨论: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组内成员各抒己见,教师要鼓励小组派代表进行大胆的发言,并及时总结与归纳: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关键是抓住轴对称的本质,即图形是否有“存在直线,将其折叠,互相重合”的图形特征;判断两个图形是否成轴对称,与上述图形特征相似,只是建立在两个图形的基础上。 之后在课本知识学习中,教师提出问题:图形轴对称有什么性质,小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有学生根据教师问题展开思考,在小组提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有什么作用,由此一来,更激发了学生们讨论的积极性,深化了对于问题的思考。
        结束语:总之,问题导学法应用于初中数学课堂能够在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创新和丰富教学内容,开拓学生思维,为日后学习打下更好的基础。教师要充分结合教材,利用有效的方法,将重难点与问题导学相结合,帮助学生提高对数学的理解力,推进教学任务高效进行。
        参考文献:
        [1]李金萍.初中数学教学的问题导学法应用分析[J].低碳世界,2019,9(10):326-327.
        [2]王启元.基于问题导学法的初中数学教学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8(31):125-126.
        [3]谌敏飞.问题导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江西教育,2018(18):22-23.
        [4]王芳玲.关于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及途径[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04):35.
        [5]吴健.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应用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6(15):160-1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