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数学合作学习的创新研究尹谢民

发表时间:2020/6/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第6期   作者:尹谢民
[导读] 进入新时代以来,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摘要:进入新时代以来,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也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运用新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数学课堂的高效发展。小组合作就是当前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新模式。在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就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来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合作探索,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学习能力,从而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本文首先对小组合作在小学高年级数学高效课堂的作用进行简单分析,然后重点对小组合作构建小学高年级数学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进行探究,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小组合作;小学高年级数学;高效课堂;有效策略
        引言
        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曾明确指出,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新型的学习模式,对于优化数学的课堂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据了解,现如今我国很多小学高年级学校的学生在数学学习时都表现不佳:有的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总是爱开小差,有的学生则会感觉到学习无力,觉得数学十分枯燥。这并不是特殊情况,很多学校都有这种现象,因此需要教师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如小组合作教学、情境教学等。
        1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1.1重视形式,没有真正落实
        一些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应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就只重视形式,认为简单的让学生组成不同的小组就已经完成了任务,然而学生在这过程中,并没有获得真正的收获。还有一些教师直接将别人的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应用于自身的教学中,没有真正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设计,这样就容易导致学生的兴趣不高,不能够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虽然表面上形成了小组,但是小组内成员依然是自己干自己的,没有意识到合作性学习的重要作用。
        1.2小组之间学习能力的不均衡问题
        在这种课堂模式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和要求来完成自主学习。在这一过程中,虽然以学生为主体,但是需要教师整体把握课堂教学进度,完成相应的教学计划,每一节的数学课堂都需要学生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和目标。但是在实际的合作课堂上,由于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有所差异,在数学基础知识和能力上也有所不同,这就导致了每一位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是不一样的。
        1.3教师把握不好自己在小组教学中的作用
        所谓的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虽然是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与学习小组在学习中的作用,但是这并不代表教师可以一劳永逸,对学生不管不顾。相反,正是由于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不必再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授课,将教师在课堂中解放了出来,使教师有更多时间精力来发挥自己的引导和管理职能,从而能够保证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更加的高效。教师在教学中切不可一味地认为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足够成熟,不用教师进行管理和引导学生就能学到数学课程中要求的内容。而这也正是教师观念上的误区。不合理地规避这些问题,很可能使小组合作教学的开展最终走向失败,甚至延误学生的学习。
        在具体的小组合作教学开展中,教师大多认为自己的任务是轻松的。教师在内心观念上意识不到要发挥自己的引导和管理能力,另外就是在教学中太过于放纵学生在小组中的行为,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在疏于管理的环境下,很多学生的学习成绩都会下滑,而这显然是教师不愿意看到的。


        2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构建小组合作学习情境
        当前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缺少相应的合作学习经验,经常都是以自己的想法来进行学习,这样便无法有效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合作能力。对于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自我思维意识还没有完全形成,如果教师想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进行有效地交流,那么就需要为学生构建合适的情境。构建合适的情境也是学生能够合作学习的基础。例如,在《分一分》课本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首先引导学生能够自主说出各物体的名称,然后再让学生之间进行讨论,联系同桌来自主动完成实践,对于完成准确又快速的学生给予相应的奖励,这样学生就能够了解到合作学习带给自己的帮助,进而在正式开始小组合作学习后,能够积极有效的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形成合作意识。
        2.2科学分配小组成员,实现小组学习力平均
        在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实行小组合作学习,最主要的障碍之一就是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的差异性。这样的差异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课堂教学结果和进度的不均衡,从而对教师的教学造成影响,甚至阻碍并限制了其他学生的学习效率。要克服这一问题造成的不良影响,教师就需要重点关注合作小组的划分,采用科学的方式和原则来进行成员的分配。总体来说,教师在划分小组的过程中,要尽可能避免学生能力差异对合作学习产生的影响,坚持分层的理念,使每一位小组成员在学习能力上尽可能实现平均。
        具体来说就是要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小组划分之前,先对班级内的学生进行分层。在分层的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按照学生的数学成绩、学习能力、数学思维等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原则和标准来将学生划分为几个不同的层次,而且还需要按照学生个人的性格特征等特点进行分层。这样一来,班级内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基本情况就变得一目了然。然后,教师就可以按照分层的结果来划分小组,在每一个小组中,教师都要秉持均衡和配合的原则。也就是说,小组中既要有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负责在合作的过程中解决较为困难的问题,也需要有学习能力不足的学生来关注基础性知识的学习;既要有学习态度比较积极的学生来负责调动小组内部的学习氛围,保证小组成员能够自主地完成学习任务,也要有善于沟通合作、具有领导能力的学生来完成整个学习过程的统筹和安排,负责协调小组成员之间的关系,使小组能够高效地学习。这样一来,既保证了班级内每一个小组的成员的丰富性,也能够最大限度地平衡各小组在学习能力上的差别,进而使合作学习的进度趋向于稳定。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在合作学习的数学课堂上兼顾教学的进度与学生的参与度,实现每一位学生的合作学习、高效学习。
        2.3教师要找准自己定位,做好引导与管理
        上述两点处理的主要是学生方面和小组方面的问题,除了教师的努力之外,要依靠学生的支持才能实现,而教师自身的问题对于教学效率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开展也有重要作用。虽然在这一教学模式中强调的是以学生小组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但是这并不代表教师在教学中并不发挥作用,而这正是实际教学中教师容易出现的误区。所以,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开展中,教师一定要找准自己的定位,站好自己的岗,充分发挥自己在这一教学模式中的引导、管理作用,才能保障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要认识到,自己虽然不再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从第一战线撤到了第二战线,但是并不能因此而松懈,反而要花更多的精力去管理和引导学生。
        结语
        综上所述,在构建小学高年级数学高效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小组合作模式在当前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根据数学教材的内容,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要设置相关的教学任务,安排学生进行合作探索,发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积极作用。这样就能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促进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参考文献
        [1]巨凌.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分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8).
        [2]李正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吉林教育:综合,2014(1Z):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