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学习化学困难的成因与辅导对策浅谈

发表时间:2020/6/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第6期   作者:何祥
[导读] 高中化学教学要求培养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摘要:高中化学教学要求培养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等核心素养。当初中学生踏进高中的学习时,由于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差异,知识储备的差异等原因对学习难度提升较多的高中化学学习容易出现各种困难。教学当中老师需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实际,创设情境,逐步引导学生转换学习方法和思维模式,逐步开发学生的学科兴趣,让学生体验化学探究的过程,在学习中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高中生;化学;辅导对策
        由于认知水平局限,初中学生的学习模式大多是被动的接受,相当一部分学生背诵记忆了大量的化学实验现象却不明白其中的原理,所以这些学生的思维仍停留在知识的表面,对于高中化学的学习就显得十分吃力,学习成绩不理想,容易造成学生自身压力过大,久而久之会产生厌学的情绪。为有效解决学生在学习化学时出现的问题,老师需要把握学生的认知特点,针对不同阶段不同知识点调整教学方法,感受学生学习情绪的变化,创设师生及时互动交流的氛围。
一、学习化学困难的原因
(一)主观和客观原因
        化学是一门建立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在初中刚开始接触化学这门学科时,常常会受到实验仪器、操作、现象等新鲜感的驱动,尝试去了解、去学习新的科目,同时也积累了许多对化学的个人见解、经验,逐步建立了自己的学习模式。进入高中,教材知识的呈现涉及物质微观世界,涉及工业生产,涉及环境保护等等,教材注重培养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素养,随着学习难度的提升,原有的认知体系需要打破,修改、完善,一些学生在学习中无法感受到以前的乐趣和轻松,往往容易失去信心和兴趣,导致进一步加剧了学习的困难。这样也会导致老师对学生的印象较低,在往后的日子里选择让学生随波逐流,而在此类问题得不到解决的时候,学生就会选择自暴自弃,甚至放弃化学科目的学习。
(二)学习方法的迁移和运用
        学科不同,学习方法有所不同。相同学科不同的知识模块学习方法也不尽相同。化学学习过程中会有不同知识版块的切换,不同的知识版块有不同学习视角和体验,单凭固定的学习方法无法很好地解决学习过程中不断产生的新问题,学生更需要从中寻找内在规律,转化为能让自我经常获得成功感的技巧和能力;更需要学生培养和加强“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等核心素养。例如,有的学生在学习有机化学版块时感觉容易掌握,成绩理想;但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版块时却处处碰壁,感觉困难重重。新高考选科走班教学模式下,有的学生学习物理或生物得心应手,而对化学却感觉比较吃力,因此在选科时明知一些自己意向的职业必修化学,也往往只能忍痛割爱。这类学生对化学学习在开始时很有热情,课堂上认真听讲,由于学法迁移不当造成化学“偏科”。化学的学科知识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当学生对基础部分的学习没有完全掌握时,可能会出现难以理解后面部分的知识点,对某些题型不知道如何下手的情况,让学生在化学的学习中感受到较大的困难。
二、解决学生学习化学的问题
(一)开发学生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发现,开发兴趣比发现兴趣更重要。当学生对化学展现出兴趣的一面时,学生就会自主的去做课堂预习等课前准备,以便在课堂上能够跟上老师的节奏,让学生的思维随老师课堂知识点的转变而转变,不断加强对课堂知识点的理解和深入。新高考改革进行中,高二时学生面临选科,老师可以在化学课堂中结合学科知识渗透生涯教育,通过让学生体验化学研究中的科学方法,严谨态度树立学生的正确价值观,感受化学学习的真正乐趣。


        例如,绿色化学、原子经济等的化工生产相关知识是教材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中非常重要的化学思想。世界各国近年来一直致力于“节能减排”的工作,因此控制反应速率,控制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以达到促进工农业生产需要,降低能源损耗,减少环境破坏等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近年的高考中化工生产是必考题型,试题中生产工艺流程图涉及到反应的转化率、反应速率、能耗、环境保护、原料利用率等因素。在“化学反应进行方向”的教学中可以通过相关习题如工业制氨气的条件选择为例,充分地利用勒夏特列原理帮助学生初步掌握从成本、转化率、设备、反应速率等方面综合考虑生产条件的方法和思路。我们看到的生产条件并不一定是理论上的最佳条件,理论上的最高转化率并不一定是最佳转化率,理论上有效的方案并不一定在实际生产中被采纳等等,这些都是各种因素相互制约的结果。这样贴近实际生产的例子能帮助学生培养和建立绿色化学、原子经济等的化工生产思想,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化学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关键”的深远意义,能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改进教学方法
        对学习感到困难的学生存在个体差异,要帮助学生解决困难,教师首先要分析学情,定位学生。学情分析应包含两个部分,一是对教材知识上下联系、重难点进行分析,这样做能确定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确定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便为以后的教学做好铺垫。例如在必修2第三章乙烯的教学时,学生已经知道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而且在上节学习中学生已了解甲烷的结构并组拼过其模型,能从结构角度、断键成键过程认识取代反应,已具备一定的空间结构分析能力,因此在本节学习中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对比乙烯和乙烷的性质差异,预测其结构上的差异,从而建立了分析和研究本节难点——加成反应的理论基础。二是对任教学生的知识水平进行分析,这样做能确定学生的能力基础,把握教学难度的深浅,避免盲目拓展脱离学生实际。不同班级学生水平不同(甚至相同班级学生也有可能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困难,学生知识基础扎实,具有较高的分析推理、理解能力的,课堂上可大胆地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推理,让学生开放性体验科学探究的学习过程;对层次相对落后的学生则应进一步细化过程,降低要求,做到有所取舍。
        其次是活用教材。课堂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对教材进行科学合理的剪裁,重新整合成有利于学生吸收、理解的形式在课堂上呈现。例如,在对必修2“原电池”这一节的教学中,现行几个版本的教材中有提及到“水果电池”,但编排的顺序有所不同,教师可以对比不同版本,结合任教学生的实际进行安排:可以由教师设计震撼的“水果发电”作为情境创设,引入课堂,激发学生兴趣;可以在讲授完理论知识后作为探究“原电池”构成条件的实验交给学生设计。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呈现形式对解决不同的学生学习困难非常有效。
三、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父母是孩子一生的老师。学生在学校里接受老师的教育的同时,在家里也受到父母的教育,若家长的希望变成了学生的精神负担,学生完全按照父母的规划去学习,导致学生在学习上缺乏动力和自信,这是造成学生的学习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化学老师也需要定期地去开导学习困难学生,针对学生父母的家庭教育提供帮助,让学生家长改变不合适的家庭教育方法,以帮助学生更快地重树自信,摆脱困境。
四、总结
        针对学生在学习化学上的困难,老师需要展开具体的分析调查,对自身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不足加以改正,积极调动学生在学习中的参与度,引领学生探究发现化学学习的方法,享受化学学习的过程。
参考文献
[1]陈天宇.论高中生化学学习困难的成因及对策[J].化工管理,2016(32):57.
[2]许师. 高中生化学学习困难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