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计算错误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刘筱新

发表时间:2020/6/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第6期   作者:刘筱新
[导读] 计算在数学教学中非常常见,因此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在数学教学
        摘要:计算在数学教学中非常常见,因此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就非常重要。小学的数学教学是启蒙阶段,对学生的今后学习与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因此就要在这一阶段教学中,帮助学生打下坚实可靠的基础,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本文针对小学数学计算错误的原因以及解决对策进行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错误
        引言:小学阶段的学生在数学计算中,导致出现计算错误的原因有很多种,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高度重视。只有帮助学生克服这一难关,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自觉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提高自身学习成绩。
        一、小学数学计算错误的原因
        1.对于计算概念、定律、公式不够明确
        小学阶段的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较差,因此在计算概念、定律和公式的理解中,不明白其真正含义,容易出现混淆。再加上很多学生虽然记住了概念、定律以及公式,但是只明白其表面含义,不会灵活运用。如果不经常复习,牢靠记忆,就会忘记。在计算过程中,无法真正理解题目的含义,在复杂计算时,也不会灵活运用公式与定律。
        2.口算和笔算能力较差
        口算与笔算也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通过口算与笔算能够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口算是要求学生不用纸笔,在心里进行默算,这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较高。而小学阶段的思维能力还在发展中,对数字的敏感性较低,因此在口算中的准确率就比较低。笔算是建立在口算的基础上,当学生的口算能力增强之后,笔算速度与能力也会相应提高。然而小学阶段的学生口算能力较差,在笔算过程中也会出现相应的错误,进而降低学生的自信心。
        3.运算技能没有熟练掌握
        运算技能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的引导学生进行训练,当学生充分掌握了运算技能后,计算能力就会得到提升。而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讲,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忽略了运算训练,因此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找到属于自己的正确学习方式,导致运算技能不够熟练掌握。再加上学生平时在完成课后作业时,包含的知识点都是比较零散的,无法展开有效的运算技能训练,导致学生在计算中经常出现错误。
        4.学生感知能力较低
        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感知能力还处于初步发展中,再加上不同学生之间有着相应的差异,在数学计算中经常出现错误也是常见的。如在计算中,将题目中的数字看错、抄错等,这都是由于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平时在计算中粗心大意,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时间久之,还会降低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积极性。
        5.受到干扰因素
        在任何一道习题中,都会存在着干扰因素。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讲,认知能力还不够全面,对各种新鲜事物充满兴趣。因此在计算中容易被干扰因素所吸引,进而导致错误。干扰因素是不可避免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正确引导学生,在实际训练中培养自身的抗信息干扰能力,集中注意力,进而提高学习能力。
        6.注意力集中时间比较短暂
        小学生天性好玩,注意力时间短,这些都是可不抗拒的因素。因此导致小学生在计算中,经常出现丢三落四、马马虎虎的现象,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在课堂教学时,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在二十分钟左右,接下来就会感到疲劳厌倦,无法有效掌握基础知识,进而在计算中犯错。
        7.没有养成良好的检查习惯
        在数学计算中,通过检查,可以有效降低错误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讲,没有检查的意识,也没有养成良好的检查习惯。这主要是因为小学生年龄较小,心理生理发育还不够成熟,在做题中粗心大意,无法沉着冷静对待。


        二、提高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有效措施
        1.帮助学生深化计算概念、定律以及公式,并且定期温习
        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有打下坚实牢靠的基础,才能在计算中减少错误的发生概率。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要将生动抽象的概念、定律以及公式通过形象直观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自觉参与到基础知识的学习中,进而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可靠的基础。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定期温习,只有在不断温习中,才能让学生牢固记忆。这时教师就需要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将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重点强调与巩固,加强学生的记忆。此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沟通,分享自己的记忆方法,在班级中相互合作交流,让学生感到基础知识的记忆不再枯燥乏味,让学生找到记忆的规律,提高其灵活运用能力。
        2.让学生养成错题整理的好习惯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讲,在计算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错误。导致错误的出现,有可能是由于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有可能是因为学生粗心大意、有可能是因为学生运算技能还不够熟练,因此教师就要鼓励学生养成错题整理的好习惯。在日常的训练与考试中,教师让学生准备一个笔记本,将自身所犯的错误详细记录在错题本上,再将错题的原因详细标注,进而根据自身犯错的原因,展开针对性学习。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进行错题分类,根据学生之间的个性与共性,为学生制定针对性的训练方法,让学生提高计算能力。
        3.展开大量训练,克服定向思维
        对于数学学习,只有通过大量的计算训练,才能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克服自身在计算中的定向思维。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对计算训练的类型、时间有所规定。训练时间要打破课堂的时空限制,让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展开大量训练,进而提高计算速度。还要针对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准备各种类型的计算习题,进而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学会不同难度习题的计算。并且要鼓励学生仔细审题,反复检查,进而避免干扰因素而导致的错误出现,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其次教师要对训练的量进行把控,不一定进行大量的训练,就能够有更高的收获。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针对学生不熟悉的习题、针对学生容易犯错的习题展开大量训练。并且鼓励学生多进行小组之间的合作交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进而克服自身定向思维。最后教师要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遵循从简单到难的过程,让学生一步步提升,时刻保持思维的灵敏度,进而提高计算能力。
        例如在分数的加减时,学生就会受到定向思维的影响,对于异分母分数加减时,也是采用同分母加减的运算法则进行计算,进而导致计算错误。如,等。因此教师就要针对学生这一问题,展开大量训练。
        4.养成计算好习惯
        小学阶段正是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要让学生养成认真审题、反复检查的好习惯,这样才能逐渐提高计算能力。首先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认真仔细审题,要反复阅读题目,避开干扰因素,找出题目的关键信息,明确题目的提问内容,进而减少错误的发生概率。其次教师要让学生养成认真做题的习惯,要做到一心一意,认真抄写题目中的符号与数字。最后教师要让学生养成反复检查的好习惯,每次做完习题,都要进行逆运算,来检查自己是否出现错误。
        结语:综上所述,由于小学生在数学计算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进而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也会严重受挫。因此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就要针对学生所犯的错误,采用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进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参考文献:
        [1]孙文琪.小学数学计算错误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新课程·上旬,2017,(3):115.
        [2]王燕.小学数学计算错误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新课程(上旬),2017,(003):115.
        [3]许冰.小学生计算错误举隅及对策[J].黑龙江教育(小学),2018,(1):69-70.
        [4]林素娟.小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及对策[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7,(8):15-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