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课文后练习的编排看当代小学语文教育的走向

发表时间:2020/6/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第6期   作者:史丁丁
[导读] 我国教育事业一直处于不断进步发展的状态,从小学语文教材来看,
        【摘要】我国教育事业一直处于不断进步发展的状态,从小学语文教材来看,自建国到二十一世纪,其课后习题已经有了四个阶段,而这四个阶段体现了小学语文课后习题的变化和发展,并且教育部门也逐渐意识到课后习题的重要性,因此对其非常重视。本文将通过分析语文教材课后习题的编排,来研究现阶段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趋势,目的是为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做良好的铺垫。
        【关键词】课后练习;编排;小学语文教育;走向

        自小学语文课本出现之时起,课后练习题就紧跟着语文课程的发展而改善,其所发生的变化与小学语文课本发展变化有着直接的联系,甚至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我国教育事业的进步。多年以来,我国语文教育获得了较高的成绩,但其中也包含了一定的问题,课后练习作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可以从侧面反映出人们的语文教育的思考,并且在将不同时段小学语文课后练习编排作为依据的基础上,也能够看出语文教育的发展前景及走向。因此研究小学语文课后练习题具备了必要性和必然性。
       
一、小学语文课后练习的发展历程
        (一)第一阶段,小学语文课后练习的诞生
        1949年建国以来到1963年是小学语文课后练习从无到有的第一阶段,其主要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和系统传授语文知识进行强调。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所使用的语文教材是根据解放区的国语课本而改编的。我国教育部于1950年8月颁布了《小学语文课程暂行标准》,“语文”这一称谓便由此产生,同时该标准还对语文学科有了3方面的规定,分别为:写字、阅读、说话写话。在此之后,人民教育出版社修订了“四二制”小学语文课本,并要求全国小学逐渐统一使用。该阶段的小学语文课本只是单纯的一篇篇课文,还没有出现课后习题。从1952年开始,由于我国内部掀起了一股学习苏联的热潮,这才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国语文教材的编写,以至于有了第一次教学改革,开始针对语文知识和思想内容的理解进行教材编排,课后练习题也因此而出现。根据1956年颁发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人民教育出版社又编辑并出版了蒋中仁先生主编的语文教材,其每一篇课文的课后练习设计主要从语文知识角度出发,涉及内容范围较为广泛,比如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的课后练习题目是:李大钊被捕的时候,他的态度怎样?找出有关语句来。从哪些地方看出李大钊烈士对艰苦的革命事业永远是乐观的?等。随着这些课后练习的诞生,语文教育价值取向和传统经验教育方式都出现了新改变。
        (二)第二阶段,小学语文课后练习的发展
        1963年,教育部颁布了新中国成立后首个正式语文大纲——《全日制小学生语文教学大纲》。其对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目的都进行了明确,因此比较符合语文教学的规律和特征,尤其将语文的工具性突现出来,同时新出版语文教材中所包含的课后习题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其将用词造句、默读朗读、复述背诵、分段并写段落大意、抄写默写等内容都融入练习中。比如在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中,其课后习题的编排就有了改变:听写“灰烬、无辜、幼稚、吭声、慈祥、去处、恶化、毫无效果”等词语。给课文全文分段并说各段大意等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此时的小学语文课后练习已经开始逐渐训练小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从而为丰富学生的语言储备,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做铺垫。从课后练习要求学生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来看,其主要重视训练学生对作者布局谋篇的能力进行掌握,以此来促进学生自身说话写作的连贯性和条理性,并且要有利于其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但是,此时整套语文教材中训练学生分段的目盲性和随意性较高,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同时趋向于模式化发展,这就让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被简单化和刻板化,再加上文化大革命的冲击,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搜到较大影响。


        (三)第三阶段,小学语文课后练习的进步
        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我国语文教育进入了一个新时期。教育部在1978年颁发了《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此大纲在1963年大纲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重视训练过程的体现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明确语文不仅仅具备工具性,还具备较强的思想性。而后来1986年颁布的《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更是提出语文能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能够让学生更加有文化、理想、纪律和道德,从而成为一名良好的社会主义公民。在1992年,教育部又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该大纲提出“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具体而言就要培养学生语言、阅读、听话、写作等能力。同样以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的课后习题为例,其首先增加了预习内容,接着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李大钊被捕时和在法庭上的表现怎样?他为什么能这样?”等问题,然后要求学生根据给出的句子去课文中找与之呼应的语句,同时还让学生分析文章开头和结尾之间的关系、读写要求内容等。这就体现出了该时期课后练习的核心内容是训练学生的读写能力和理解能力,并且习题量也比较大。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种课后练习就容易将教师和学生带入到一种机械式的教学和学习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局限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利于用课文的高尚情操去熏陶学生的心灵,以至于出现“重认知而轻情感”的现象,因此还需要继续探究。
        (四)第四阶段,小学语文课后练习的变革
        从2000年开始出现了课程改革,其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强调学生的感悟、体验、积累、重视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形成作为根本目的,使得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有所改变。1997年以《北京文学》为首,展开了与语文教育相关的讨论,批评了小学语文教育存在的不足。2000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其指出语文教育发展趋势应当以学生主体精神为基础,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对语文学习渠道进行拓展,并且要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该时期的语文教材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为主,其中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就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比如让学生默读课文后说出自身印象最深的内容;找出课文中需要深入体会的句子,并说说从句子中体会到的什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后,抄写学生自身认为该积累的词语等。这套语文教材课后习题的编排就较大地改变了内容和形式,使得课后练习逐渐具备科学性,体现了在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目标,促使教师逐步创新并改变自身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有利于训练学生诵读、积累、运用、感悟等能力,加强了语文与学生生活、儿童的想象世界以及社会实践的联系,从而使得语文教育能够顺应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求。
       
二、结束语
        总结而言,从小学语文课后练习的编排来看,其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变化和进步,期间累积了较多的经验,同时也有一定的教训,这证明语文课后练习从无到有这条道路布满了荆棘,但在广大教育者的不断探索中,语文教育逐步朝着科学化、合理化的方向前进。再加上语文课程标准精神的指导,使得语文课程目标、性质、内容、教师教学方式以及学生学习方式的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从而推动着语文教育不断前进。

【参考文献】
[1]陈正芳.从课文后练习的编排看当代小学语文教育的走向[J].中华少年.科学家,2016:64.
[2]成月波[1]?.试论小学语文课后练习的有效教学[J].读天下(综合),2017
[3]刘巧芳.部编小学语文教材课后练习的有效运用[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8,117(09):52-53.
[4]赵健.对当前小学语文教育的反思[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7:48.
作者简介:史丁丁,1980年7月,女,汉族,籍贯浙江省象山县,本科,小学一级,小学语文教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