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设疑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发表时间:2020/6/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第6期   作者:欧晓松
[导读] 语文课堂设疑提问是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摘要:语文课堂设疑提问是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在本文中,我将立足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就课堂精心设疑的作用价值、实施策略和方法进行探讨、说明。
课堂教学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要渠道,而设疑提问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常用的一种手段,更是一种教学艺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良好、有效的设疑提问艺术可以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所学内容,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本文中,笔者立足于自己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经验,就语文课堂精心设疑的作用、策略及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一、语文课堂教学精心设疑的作用
1.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英国教育家爱德华认为:“教育就是教人思维。”因此,在课堂设疑时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思考,一个设计巧妙的问题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问题的设置既要有一定的预设性,又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这样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如我在教学《湖心亭看雪》时,有意提出这样的问题:张岱是如何描写雪景的?用了什么方法?怎样用现代文表述这段文字?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些问题由浅入深,引导学生最终理解张岱的精神世界,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自豪感,从而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所以,巧妙的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思想波澜,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
2.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
    首先,通过课堂设疑提问可以约束学生的课堂行为,督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认真听讲,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其次,巧妙的课堂提问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思考解决问题,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使学生在思考过程中产生获得新知的喜悦感,更能调动他们继续学习的积极性。第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要求7-9年级学生:“能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晰、连贯、不偏离话题。”、“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应对能力,增强感染力和说服力。”而课堂设疑提问就给学生提供了发表意见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学会有条理地阐述对问题的看法,锻炼和强化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师生间的交流在课堂提问与回答中也更加和谐密切。实践证明,良好的课堂气氛也更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二、语文课堂教学精心设疑的策略
1.课堂设疑要有普遍性
    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面对的不仅仅是一个学生,而是一整个班的学生,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存在着差异,由于先天智力、后天努力以及环境影响,学生形成了不同的知识层次,因此,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应以学生的总体成绩差异为依据,根据不同学生在语文学习上的不同特点,面对全体学生,提出富有层次的问题,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主动学习,并学到新的知识。
2.课堂设疑要有针对性
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提问时,教师应结合所学内容仔细研究,结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理解能力,并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或重、难点进行问题设计。教师所提的问题应该能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培养,能够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在问题中激发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
3.课堂设疑要有延续性
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时要注意问题的延续有效性,即提出一个问题后,不仅能够引导学生思考此问题,还能由此引出新的问题,必要的时候还可以添加一些幽默的明知故问的问题,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顺着教师问题思路,对知识点进行深入的研究,通过这种提问方式,对拓展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
        三、语文课堂精心设疑的方式
1.共情式设疑。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除了课本内容外,还应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提高问题的感染力,让学生产生共情。例如在教学朱自清的《背影》时,针对作者对父亲过铁道、爬月台背影的经典描写内容,我并没有按照一般情况来提问“作者是如何描写父亲的背影的?”因为这个问题过于肤浅,将学生的思维固定在课本、写作方法上,我提出的问题是“朱自清描写的背影与你们自己的父亲的背影有什么不同?”、“你在什么场合下见到过父亲的背影?”、“你是否也曾为父亲的背影流泪?”“你会怎么描写自己父亲的背影?”这些问题可以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了学生对父亲的感恩之情,从而更能体会作者对父亲的深情,教学效果良好。
2.迂回型设疑。
问在此而意在彼,也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故意从另一个角度提出问题,达到开智引思、引人入胜的效果。

比如我在教学《时间的脚印》时,没有直接说非生物的地质现象体现了时间的推移,而采用迂回式提问:“为什么气候炎热时期生成的石头往往是红色,寒冷时期生成的石头往往是灰黑色?”、“为什么寒武纪前形成了很多铁矿,石炭纪时期形成了很多煤矿?地质年代是怎么划分的?”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让学生在激烈的讨论后顺利归纳并掌握了文章的主旨。
3.递进式设疑。
即教师设计的各个问题环环相扣,几个问题间是递进的关系,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全方位的发展。如学习《大自然的语言》一文时,可以提出以下问题:“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有什么重要意义?”、“决定物候现象的因素有哪些?”、“物候学研究的意义是什么?”通过这样递进式的问题帮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掌握知识点,增强逻辑思维能力,实现个性发展和综合发展。
4.矛盾型设疑。
在教学过程中把握相对或相反的两个方面提出问题,这种问法揭示矛盾突出,刺激性强,是开拓学生思维的钥匙,是训练学生深刻思维的阶梯。如学习《小石潭记》时,我首先要求学生结合文章进行分析:“心乐之”、“似与游人相乐”中作者在“乐”什么?“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又在“忧”什么?这一“乐”、一“忧”是否矛盾?然后要求学生再结合作者生平与写作背景思考,因为只有理解了“乐”与“忧”的内涵,才能突破文章的重点和难点,真正掌握文章的主旨。
5.创新式设疑。
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改变传统的提问模式,创新提问的形式和内容。比如课堂提问时可采取分组模式,教师提问,小组进行抢答竞争,并制定好相关规则和奖惩制度,从而调动学生答题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同时,教师还可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设备,通过视频或音乐导入新课,并进行设疑,比如在教学《云南的歌会》一课时,我先给学生播放《阿诗玛》、《小河淌水》等云南民歌的视频,然后提出问题:“云南的民歌动听吗?为什么?”、“云南的民歌有哪些形式?”、“想象一下身处云南的歌会中会有怎样的感受?”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此外,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还有多种设疑提问方式,这也说明了课堂设疑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创造,作为语文教师,要使自己的课堂充满生气活力,一方面要注意灵活运用各种设疑方式,一方面又要不断创新,使设疑艺术日趋完善。
总之,课堂设疑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注重提问的艺术性、合理性和科学性,使学生在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时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获得知识的内化和能力的发展。精心设计的课堂提问是优化初中语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对初中教育工作的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
                                                                  汕头市世贸实验学校
                                                                       欧晓松
                                                                         2020.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