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应用BIM技术,可对建筑工程施工进行模拟,为建筑设计、施工提供有效数据,极大程度上降低了安全事故的发生,有利于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因此,应加强BIM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文中对基于BIM技术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BIM技术;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1导言
传统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多以文件及说教等方式传递信息,内容枯燥且可视化程度低,信息传递效率低下。而BIM技术引入到建筑施工项目策划、设计、建造、运行和维护中,以高度信息集成的模型为载体,进行信息共享和传递,使工程人员对各种建筑信息正确理解和高效应对。
2 BIM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运用中的优势
2.1危险源实时标记管理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当中,危险源主要来自于高空坠物、临边洞口的防护、临电用电隐患、外脚手架、大型机械施工等等,这些危险源种类复杂、数量繁多,如果完全依靠人脑记录跟进排查隐患,对工程安全管理人员来说,无疑是一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如果依赖笔和纸进行记录,在建筑工地又容易出现记录不到位或有纰漏等现象。BIM技术的实时三维建筑模型可以在模型中提前标记所有待布置的存有安全隐患的位置,并且将其需要实施的防护类型进行统计,实施系统化识别管理,更是能模拟表述其防护应达到的要求,让管理者能直观地实时掌握需要尽快处理的部位,并了解防护要求,以此合理安排布置防护任务。
2.2高危分部工程施工可视化指导
高危性作业无疑是施工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的最大威胁,例如大型机械的安装,高大模板支模加固,危险性较大的基坑边坡开挖施工等等。传统施工管理一般是完全依靠书面的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及安全管理人员和施工安装操作人员的经验进行施工作业,针对高危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特别是新技术新材料的施工方法和技术缺乏直观性指导。而BIM技术能精准地把设计图纸转化为三维模型,利用revit、Navisworks等软件模拟施工动画,能给安全管理人员及操作人员带来比传统书面形式的安全专项方案更有效、更直观的施工指导。
2.3安全隐患消除跟进管理
建筑工程体型庞大、工期长、施工分部分项工程多,安全隐患种类杂、数量多。安全管理人员及施工操作人员在安全隐患排查处理过程中容易发生遗漏。施工过程中安全隐患需要时刻注意并及时跟进处理,而利用BIM技术不仅可以系统地对已建工程部位进行实时地安全隐患识别管理,更是能提前标记出未建工程部位施工后必然存在安全隐患需要防护的位置,从而使安全管理人员不仅能实时对安全隐患进行跟进管理,更能提前做出防范,合理安排人员第一时间消除安全隐患。
2.4安全生产管理监督体系建设
建筑工程的安全生产不但关系着建筑产品的质量,而且还关系着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建立一个有效的安全监督体系是建筑工程施工能否持续有效可控施工的关键因素。利用BIM技术建立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监督体系,将更有效地提高安全生产效率,达到可持续发展要求。首先,应完善施工安全管理制度,将其通过BIM信息网络发送给各层次安全管理人员,并明确各岗位安全职责及对应奖罚措施,创建安全无小事、人人重安全的工作环境;其次,重难点施工区域和施工部位进行BIM可视化安全施工培训,做到管理到位、施工精良,以此达到重难点安全施工的目的;最后,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实行技术人员排查处理信息BIM软件实时打卡制度,BIM的信息共享性将通知每个关联人员查看并处理相关安全隐患之难点,以此有效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3传统安全管理的问题
传统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管理多以下发文件、开会、现场检查和口头教育为主,但在前置动态管理、培训效果等方面管理方式单一,缺少有效的管理工具,存在以下管理问题或难点:
3.1施工方案制定中不合理
施工方案难以综合考虑进度、安全、质量管理三要素相互影响,带来预料不到的安全风险,在实施阶段暴露该安全风险,势必影响安全生产、进度及成本。
3.2施工方案落地困难
各专业孤立的方案在执行过程中,在实际存多专业交叉作业复杂情境下,各专业相互制约和影响凸显,造成各方案的措施难以实施,安全措施无法有效规避安全风险。
3.3危险源前置管理少
危险源辨识对于人员经验和能力要求极高,安全人员难以凭空预估未来所有危险源,辨识遗漏势必造成部分危险源管理缺失。
3.4动态管理工作量大
施工现场安全设备设施数量庞大且处于时刻变化状态,统计清单不准确且花费大量管理精力,安全管理难以实现分门别类精细化管理。
3.5安全教育培训效果低
安全培训往往通过说教式传达安全要求,内容枯燥不易体会,未能结合未来现场具体场景来生动阐述,造成培训效果不佳,难以深入到安全意识层面。
4基于BIM技术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4.1规划设计阶段BIM技术的应用
在设计阶段,可利用BIM技术构建建筑三维模型,并展示最终的建筑效果图,包括建筑、结构、管道、机电方面,为建筑项目性能的判定提供完整信息。当规划图与运用性能出现变动时,可利用该模型来改变与更新设计图,从而满足建筑工程的实际需求,保障建筑工程项目的安全性,也可以有效防止建筑施工的返工现象。
4.2施工阶段BIM技术的应用
在建筑施工阶段,可直接利用设计阶段构建的BIM3D模型,建立建筑项目综合信息数据库。通过上述操作,可有效获得设计阶段的各项数据信息,为后续保障施工的安全、成本、质量目标等奠定基础;可实现信息集成共享的协同化管理,真正实现设计阶段与施工阶段的信息共享,有效反馈设计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及时进行修改和完善设计中的问题,从而加强施工的安全管理。另外,综合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可更加全面地反映项目建设信息,比如,构件的具体尺寸,保障其符合建筑施工要求,保障施工安全。
4.3安全管理阶段中BIM技术的应用
4.3.1三维碰撞检查的应用
建筑施工是一个复杂、动态的过程,此过程存在多项立体交叉作业。倘若施工过程中出现时间安排或设计不合理和空间布局出现冲突而引起机械、构件等设备的不安全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施工进度推进。而BIM技术可视化的优势是可进行建筑项目的模拟,促进建筑项目碰撞试验的完成,减少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冲突和碰撞,降低建筑项目的错误率,有效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4.3.2 4D施工模拟技术的实际应用
在建筑工程开展施工作业过程中,施工模拟技术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该技术涉及较大的范围,包括天气状况、技术水平、施工进度等方面,这些因素极大程度上影响着建筑的施工进度、质量和安全。所以,要充分地利用BIM的模拟施工技术,促进建筑施工高效率、高质量完成。在实际的建筑项目建设中,常常出现规划与实际施工有出入的问题。随着施工面的扩大,该问题会给建筑项目带来更多的影响,严重时将会影响施工质量和安全。要想解决该问题,应科学合理地利用BIM技术,在全面模拟4D施工的同时,合理分配施工场地中的资源,做出合理的施工进度计划并有效实施,从而保障施工进度和规划的一致性,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有效降低工程施工中的安全风险。
5结束语
总之,安全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有效保障项目施工安全,才能促进建筑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应用BIM技术可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安全管理,极大程度上推进了建筑工程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敏,宋生阳,梁奥.BIM技术在项目管理中价值挖掘[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19(8):63-64.
[2]延韬.BIM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9(31):182-183.
[3]欧杰宁.BIM技术在高层建筑现场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19(7):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