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钢结构高强钢高效焊接工艺研究与应用

发表时间:2020/6/29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第5期   作者:张新刚
[导读] 钢结构工程对于最终建筑工程的质量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
         摘要:钢结构工程对于最终建筑工程的质量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因此必须要强化对钢结构工程焊接质量的控制,保证建筑的建设质量。在钢结构施工作业中,高强钢焊接工艺尤为关键,其是推动建筑工程持续发展的关键,可为建筑工程整体质量提供保障。本文以建筑工程为背景,针对钢结构高强钢焊接工艺展开探讨,总结相关技术要点,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建筑钢结构;高强钢;焊接工艺
1钢结构工程焊接时常用的焊接方法
         最为传统的方法为手工电弧焊,这种方法的应用范围和使用范围最为广泛,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钢材。手工电弧焊根据焊接的焊条性质不同,选择交流焊机或者直流焊机,手工电弧焊虽然能够进行全方位的焊接,操作简单灵活,但是对专业能力要求较高,人力资源成本高。埋弧自动焊是一种效率较高的焊接方式,能够自动进行连续的作业,生产出的产品质量也较高,能够在短时间内生产出大量的钢结构。埋弧自动焊在焊接时无法实现全方位的焊接,对焊接的轨道要求较高。埋弧自动焊也需要企业拥有专业的自动化设备,在购买设备方面具有较大的资金消耗。
2高强钢焊接特点与难点
某会堂式工程项目长105.95m,宽44m,设计楼高12.5m,为一层大跨度框架组合结构,其整体结构由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及型钢混凝土结构组成。工程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结构安全等级一级,抗震设防烈度六度,抗震构造措施提高一级。本工程具有平面尺寸大,结构高度高,梁、柱规格型号多等特点。从建筑主体来看,较典型的有H型、箱型以及U型与箱型组合结构等。钢材是本建筑工程的重要材料,主要采用型号为Q345B的高强度低合金优质结构钢,其厚度介于25~34mm。
2.1高强钢的焊接性影响
         (1)粗晶区的脆化。在接头焊接作业时,极容易出现晶粒脆化现象,从而给接头性能带来不良影响[1]。基于此,需重点关注接头焊接质量,避免临界热影响区等相关部位的脆化问题。(2)热影响区晶粒长大倾向。受高强钢材料特性的影响,在焊接过程中极容易出现晶粒长大倾向现象,主要集中在热影响区,当出现此问题后将加剧热影响区的脆化程度,同时还会使其发生软化,难以确保焊接结构的稳定性。
2.2工程焊接难点
         在本工程中,钢结构拼装焊接组合的形式较为简单,焊接结构主要分为3类,即对接、角接以及二者组合的方式。因钢板厚度较大,采用低合金高强度的优质结构钢,屈服强度为390MPa。考虑到厚板钢的结构特点,焊接时需注重如下3点:①焊前避免热影响区出现脆化现象;②焊中避免出现晶粒脆化、冷裂纹、母材层状撕裂现象;③确保厚板焊接稳定性,避免出现变形。
3厚板高强钢焊接技术
3.1焊接坡口设置
         考虑到厚板高强钢焊接施工难度较高、工程量较大,若设置为窄深型小坡口,将会明显降低焊缝成形系数,不利于一次结晶,且部分区域易出现偏析现象,若施工时材料存在明显的拘束应力,受焊接高温的影响还容易产生裂纹。对此,采用大坡口焊接方式时,能明显提升焊接量,且在焊缝处的残余应力也相对较高,精准控制钢结构初始应力,从而降低施工效率。经上述分析,为了确保焊接质量与效率,最终采用坡口角度适中的形式,并使用CO2气体保护焊,可确保焊接质量,提高施工效率。
3.2焊前预热
         针对母材采取预热措施,完成钢材的焊接作业后,可达到短时间快速冷却的效果,有效控制淬硬倾向,使得焊接残余应力处于较低水平,此举也是避免冷裂纹的重要途径。


3.3焊接
         (1)板材正反面需得到有效处理,对该处打底焊,此项作业时需调节好焊丝位置,应与坡口中心保持相对齐的状态,此处对于焊缝的形成系数提出较高要求,以1.3~2为宜,满足此条件后,存在于熔池中的杂物能够完全浮现至表面。(2)遵循多层多道焊的原则,除了经过打底焊处理的区域,其余的焊道分布都要具有一致性,在坡口两边依次交替排列,严格控制焊接线的能量,较为可行的是薄层焊的方式,此举可避免母材边缘咬边现象。
3.4焊接缺陷的修复
         (1)针对焊接作业中产生的裂缝,修复作业时较为可行的有PT或MT法,首先要分析裂缝的形态,明确其长度与走向,在此基础上补焊。(2)若焊缝尺寸无法满足设计要求,或经过焊接处理后出现过度咬边现象,均要进一步补焊[1]。(3)若出现未焊透或是含有气孔的现象,需通过炭刨刨除。(4)焊缝过分溢出时,需使用砂轮机对该处有效打磨。(5)因焊接作业而引发构件变形现象,可通过火焰加热法处理,部分情况下也可采取机械方法。处理时,经加热矫正后,需给予一段时间使其自然冷却。需强调的是,此处不可采取浇水冷却的方法。
4钢结构高强钢焊接质量控制
4.1温度控制
         正常状态下钢板的温度相对较低,在焊接作业时,若电弧温度明显提升,易出现温度分布不均的现象,此时焊接接头质量无法得到保障,易出现淬硬组织,并存在一定程度的焊接拉应力,致使钢材脆性增大,随之出现不同程度的冷裂纹。对此,需做好焊接前的准备工作,对厚板采取预热措施,在此基础上方可正式焊接作业,此举能够控制温差,放慢冷却速度,最终达到降低焊接残余应力的效果。
4.2焊接控制
         厚板定位焊时,需适当提升预热温度,焊脚与焊缝的尺寸都要适当扩大,避免快速冷却时产生的种种质量问题[2]。厚板焊接作业时,宜采用多层多道错位焊接的方式,其能够有效控制焊接热输入,避免焊接变形现象。且在上一层焊道施工作业后,便完成了对下一层的热处理,此举能有效消除柱状晶,使焊接接头处的应力得到有效控制。结束焊接作业48h后,需要检验焊接质量,此处可基于超声波无损检测的方式展开,其优点在于检测精度高、不会对构件造成破坏。
4.3变形控制
         确定合适的施焊顺序,各环节施工作业有序推进,为避免焊接变形与应力现象,合理的施焊顺序尤为关键[3]。关于对角变形现象,需针对焊缝正反面多次焊接,在同一裂缝的焊接处理中,采取的是分两个时段焊接的方式。在其它钢结构建筑工程中,若存在厚板焊接需求,技术人员要准确认知施工要求,明确施工难点,选择合适的焊接技术,针对各焊接环节采取可行的质量控制措施,为最终的焊接质量提供保障。
5焊接质量问题处理
         如果出现了不合格的焊缝时,需要及时进行标记,并及时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开出返修单并阐述正确改进方法[4]。理论上来讲,操作过程中不能出现不合格的问题,但是由于焊接受到人工因素的影响,质量较为容易出现不稳定的现象,这就需要加强对焊接人员的培训。等待返修的构件需要在返修结束后再进入下一道程序,并且还需要进行再次的探伤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操作。为了保证焊接质量问题能够追溯到责任方,应当对钢结构工程中重要部位的焊缝进行详细的记录,包括焊工工号、工艺指导书、焊接记录、检查记录等。
结束语:
现代建筑工程事业中,钢结构成为应用极为广泛的形式,本文围绕钢结构高强钢焊接作业展开探讨,分析施工中的普遍性问题,提出与之相适应的处理措施,在现有焊接工艺的基础上做出优化,确保焊接质量,提升钢结构稳定性,为建筑事业的发展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岳艳红.对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的探讨[J].绿色环保建材,2017(06):166.
[2]陈明.建筑钢结构焊接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18):235.
[3]夏显明.焊接工程技术措施在建筑钢结构领域中得到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17):84.
[4]孙丹.在建筑工程跨领域中钢结构焊接技术得到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05):1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