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琪丽呈酒店设计中的光线运用及使用功能的影响研究

发表时间:2020/6/29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第5期   作者:陈超
[导读]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质的提高

         摘 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质的提高。人们对于室内设计的空间感受及效果,也有了新的标准和要求。满足空间功能的同时,人们越来越愿意为空间环境买单。正确的室内光环境则影响了整个空间的视觉以及使用的感受,而光线舒适的环境更能带给人轻松和愉悦的心情。本文通过对晶琪丽呈酒店主要空间灯光设计进行剖析,阐述不同空间的光源表达及运用,以及对环境效果、使用导向的影响,研究可为相关应用与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光线层次;光照角度;环境光;引导性;显色性;照度;色温
引言
         光线和阴影暗示了对于事物的理解,颜色则是对以上二者的想象及情感----约翰·罗斯金。正确的光线的照射可以使物体的表面颜色和周边环境产生关联,人们通过物与物不同光线所带来的感受及物体本身的多种色彩,体验室内空间的变化性。科学研究表明,同一个空间光线的种类及变化,将给人带来不同的空间感受。而不同的空间则对应不同的光线用法。

1 光线的作用与灯光设计
1.1 色彩感受与光线的关系
         光是色彩的传播手段。人们感知色彩,通过物体本身的颜色、所处的时间和地点影响,也与人们的感受机制、习惯和品位有关系。当然,很重要的部分是周围光线对物体颜色的影响。光线过强或者黑暗的情况下,我们的都会看不见任何的色彩。而在两种极端情况之间,有着多种可供选择的光线强度及方式,每种特定的光照方式和光线强度都会带来不同的视觉清晰度和舒适的感受。同样的,在每一种光线强度及方式中,都包含各种形式的光线质量及效果的选择。
1.2 影响光源的要素
         在光照设计中,需要考虑很多因素。光线使用的色彩特性、色温、照度、显色性等。不同界面的照射方式对于空间的强调以及所产生效果都是不同的。要对材料的质感、颜色及呈现的效果做好把控。并且要设定适合的光照方式及强度来呈现整体的效果,同时要对可视度进行考究。总的来说,需要恰如其分的利用光线的穿插,让好的空间设计锦上添花。著名德国学者叔本华在《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提到“(当我们欣赏设计时)相比其他……光线是一个绝对必要的条件,它能够放大美……它甚至能为最不重要的事物赋予最伟大的美”。如果光线运用的合理,不仅仅能让整个设计概念得到很好的体现,还能给人们带来恰如其分的感受。
         酒店空间提供了多种服务及功能性为一体的综合性室内空间,对于设计的精确度有着更高的要求。照明也是酒店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节,是表现出酒店整体感受的关键点。遵循一些原则性的手段进行设计,很好的利用光线的穿插,表现好的空间效果,能树立酒店的良好形象,达到引流变现的目的。 

2 晶琪丽呈酒店项目现状与改造目标
2.1 项目现状及周边业态
         晶琪丽呈酒店位于浙江台州椒江区的东海大道上,是组成椒江商业环线中重要的建筑。酒店位于十字交叉口,与传媒大厦比邻,建筑外观较为显眼,周围交通便利。酒店所属的建筑是九十年代末建造。几经周转被甲方集团公司收购,后定位为综合酒店向民众服务。晶琪丽呈酒店总共12层,自建成以来经历过两次装饰改造。现存装饰面及装饰风格较为陈旧。根据业主要求,需要将12层的若干的个功能区重新分配,平面方案及装饰效果整体改造。
2.2 改造目标与商业价值
         本次设计改造最终的目的是为酒店集团创造应有的商业价值。为了更加清晰本次酒店的商业定位,我们对整条商业街道进行了调研。其中发现并总结了若干对设计方向及定位的关键因素:1)围绕酒店的商业环线,集中数以万计的流动人群,其中不乏有热衷于消费的本地居民及游客,潜在着大量的消费人群。2)项目周边虽有一些相对有知名度的酒店,如开元、全季、耀达酒店等,但是针对人群大多是外来游客,而功能上也只是一些住宿及餐饮健身类。3)对于光照的关系比较笼统,有些灯光的使用方式比较陈旧且并不能满足使用要求。灯光缺少对于环境的渲染。根据以上因素与甲方商讨后确定了本次设计的改造方向。本次项目最终要打造成集合生活需求的,有品质感受的综合性酒店。包含餐饮、住宿、汗蒸、KTV、会议中心、承接商业活动中心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酒店。
         本次项目中,灯光设计被纳入设计重点。灯光的合理规划和设计,能够更好的体现空间设计内容。这次将会对整体方案设计中的灯光设计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于电梯厅、自助餐厅、客房、洗浴中心的用光照方式及类型、位置对空间渲染的效果及产生的引导性进行探究。

3、主要空间的光源设计要点与优化策略
3.1 容易找寻的舒适空间—电梯厅
         电梯厅是人们短暂停留的区域,在使用功能的角度这里的环境应有两个特点:一是有一定引导性,容易让人找到,又使得在相连的空间中不显得突兀和脱节。第二个特点是柔和舒适,让人驻足时愿意呆在这个空间,忽略等电梯时所花费的时间。
3.1.1 电梯厅的引导性
         光线的使用上,我们要满足照度要求,使其具备一定的引导性。又要让光线柔和舒适,使得人们较长时间驻足而并不会感受到不自在。所以我们把主光源进行了散射处理,使用了水晶吊灯的形式。水晶材质会散射直线光源,从而不会出现刺眼的直射光源,满足光照强度的基础上,达到了美观的效果。另外,在墙壁上方补充了洗墙灯。打亮整个墙面的同时补充空间亮度。
3.1.2 灯光选择及参数设定
         在灯具的选择上我们使用了窄角度光,光斑匀称的照射灯,光斑柔和而自然的表现出墙面的大理石和金属搭配的装饰面,使得装饰面颜色表现得体,突出空间档次。而电梯入口门处同样的设置了点状光源来照亮电梯区域,强调电梯门的位置。空间中出现三种光源,使得层次感更强,并且柔和而自然(图1)。我们把所有光源的光照强度控制在600xl,并使用了中性色温4000K。中性色温的冷暖适中,配合暖色的装饰材料,使得整个空间舒适而得体(图2)。

     图1  电梯厅                       图2  色温及效果
3.2 停留在操作界面的视觉—自助餐厅
         餐厅是一个酒店中重要的对外空间,是展示酒店整体层次及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酒店重要的盈利点。一个合格的自助餐厅,要照顾到整体装饰及空间的视觉效果。我们也尝试通过光的运用引导顾客找到相应菜品的区域,提升取餐区菜品的视觉效果,以及就餐时的用餐感受。
3.2.1 通过光源划分的区域-冷餐区
         在功能规划上,餐厅入口是中岛取餐区及包房区,是餐厅的一个视觉中心点。中岛区的功能是冷菜及刺身类的摆放区域。我们并不想强化这个区域,又要满足照明的需求。所以在这里我们隐藏了光源。在天花上做了一圈圆形的灯槽,用色温在4000k漫射光线打亮整个中岛展示柱体区域,在吧台底部隐藏蓝色冷光,由下至上,模仿“冷鲜”的环境。这样做是有指引性的让就餐人员知晓此处冷鲜食品的存放处,同时弱化了中岛的存在(图3)。我们在环形摆放台面上方放置了点状光源来补充光线,让菜品能够更清晰的显现。这几盏光源在不同时间段选择性的开启,可以营造出不同的环境效果。
3.2.2 通过光源参数提高菜品感官-热餐区
         热菜取餐区是菜品集中摆放的区域,也是人流密集的的地方。我们采用了三种层次的光线来营造整体环境。菜品摆放台,我们用了色温在3000k左右暖光来照射,照度控制在400lx,照度既不能太强也不能太弱。这里除了照度和色温,需要关注的还有光源的显色指数,这里使用的显色指数为90,并且R9指数超过70的功能灯具,这样会使菜品看起来显色性最好。同样一盘食材,在不同显色性的光源下,有着截然不同的效果。那么显色性好的光源,可以使食物更接近它原有的感官效果,甚至显得色彩丰富,从而增进食欲。由于热菜取餐区也是人流密集的区域,需要保证视野的清晰。这里的环境光源设置在天花上,使用色温在3500k的灯具,照度控制在600lx。取餐台上方设置了装饰灯箱,增加了光照的不同层次,补充光线的同时,增加餐厅的环境气氛。(图4)
3.2.3 就餐区光源位置的使用
         就餐位及公共区域,采用了两种形式的光源,一类光集中照射在桌面上,这里我们采用了与热菜区同样显色指数在90,R9指数超过70的光源,并且使用窄角度打亮桌面,不同的是桌面的照度要控制在300~350lx,并且要控制灯具的质量,要求产品通过光学手段做到窄的角度光线,光搬均匀,光晕自然。由于自助餐厅餐位多数采用向下照射的光源,所以环境光源的设置,尽量应避免照射到人的头部或脸部引起眩光(图5)。第二类则是公共空间的补充光源。公共空间的部分灯光则充当补光的作用,保证这部分光能够照亮用餐顾客的脸,让客人在用餐的时候能够方便的交流。这里我们采用中性光源4000k来照射,强度控制在600lx。
         如此,不同位置、不同种类的光源使整个空间更有层次感,能够凸显空间的区域性,引导客人的到达指定区域。并且可以营造舒适的空间环境,提升装饰效果的同时,增进人们进餐时候的愉悦心情。
         
        图3  自主餐厅中岛                 图4  自助餐厅取餐、就餐区
  
图5  餐桌照明方式对比
3.3 从使用行为总结的舒适空间—客房
         客房是酒店盈利的核心点之一,也是酒店重要的组成部分。使用功能是否合理和人性化,视觉效果、空间感受以及舒适程度等都会成为人们使用后评价的重要因素。所以在照明部分,也重点做了考量。我们规划了几种不同的房型,分别对应了不同的功能及档次,这里我们拿标准房型为例来说明客房的光线设计。
3.3.1 使用功能决定灯具选择
         从以往的概念里,客房中的灯具大致可以分为装饰灯具和功能灯具两类。这里我更倾向于从使用功能的需求,来选择灯具的种类和样式。满足功能的基础上,我们再来考虑是否有对应的更适合的样式。而酒店的客房,要具有一定档次,还要温馨而舒适。白天的自然光线足以表现装饰风格及空间感受,只有少部分空间需要补充光线。所以这里更多侧重在夜间光线的渲染。
3.3.2 客房光源及参数的使用
         在整个房间内有两部分光的使用,功能性光源和其它光源(装饰光源和补充光源):
         1)床的位置除正常使用的光亮外还需要兼顾一定的阅读功能。(图6)所以在天花上我们安装向下照射的可调控的洗墙灯,这样可以照亮床头的壁画,从而配合其他房内装饰,凸显房间的气质。洗墙灯也提供了部分阅读功能的所需的光线。这里要保证两盏射灯的光束角一致,光束角要控制在40°~60°,避免直接照射在枕头的位置产生眩光或者光线过强的现象。床头阅读的照度要在200~300lx,所以在床头的两侧,设置两站壁灯来补充光照。达到合理的阅读光照强度。我们在其它位置的天花和墙壁上设置了一些光源,光线照度在50~100lx;
         2)补充除卫生间外其它部分的光照需求。整个房间的色温需要控制在3000k的暖光系,这样能够营造出温馨并且带有亲切感的舒适空间。房间内的灯具的显色指数要求在80以上。在较弱光线的同时,保证视野的清晰程度。房间内较弱光照强度,也是营造房间氛围的关键点。整体的光照强度较弱,在重点阅读的地方略有增强,有角度的洗墙灯,加之有装饰效果的壁灯,不同层次的光源交替,温馨而又舒适。
      
图6  酒店标准客房
3.4 必要的功能性引导—洗浴中心
         本次项目与临近其他酒店相比,核心竞争力就是其具有的综合性。更多的使用功能会吸引各类需求的顾客。其中的洗浴中心就是综合功能中的一种。
3.4.1 强化视觉中心(泡汤区)的作用
         洗浴中心的设计思路是以“中心点”为核心向四周其它空间扩散。这个“中心点”指的是中心区域的泡汤区。在使用功能上,泡汤区是集中人群使用功能的地方。而我们从装饰和灯光两方面强化了这个区域(图7)。重点关注此区域,除了是考虑到美观和提升档次之外,还有两个作用:1)视觉中心被强化,自然的就弱化了其他区域,增加了桑拿房、淋雨、坐浴区的私密性,使得整个沐浴过程的自然而流畅。2)把视觉中心点设置为浸泡区,使得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在此区域,这样也会减少人们在此区域的驻足和浸泡时间,增加安全系数。
3.4.2 泡汤区的灯具使用
         我们将泡汤区的整体照度设置为550~600lx,除了突出“中心点”还能够保证浴室环境下人们的视野清晰程度。在主光源的选择上面我们使用了水晶造型吊灯。配合水池的造型来凸显视觉中心的整体装饰效果。同时水晶吊灯能够散射直射光源,使得光线均匀分布。在吊灯的四周设置了灯槽来补充环境光,增加光的不同层次感,这里也是为了能够使旁边柱体玻璃和金属材质散射光泽,提升空间层次。我们在主光源四周也增加了点状光源,这里主要提高水池台阶部分的亮度,使得人们的视野更加清晰,提高安全系数。主背景墙面用透光大理石中心嵌入了电视机。使用了隐藏光线的手法,将光线隐藏在透光大理石背面,这样做可以充分表现大理石的美感,加之电视机的放置,可以充分吸引泡汤顾客的目光。这样减弱了在泡汤时,人们目光无处安放的尴尬感。我们在背景墙背面的房间内设置了检修口,便于发光灯管的检修和更换。
3.4.3 其他区域的光源使用
         淋浴区为反光图案马赛克墙面(图8),我们使用筒灯来照射,角度设定在45°并且与淋雨喷头配合产生光影效果,解决沐浴时眩光的问题。为确保整个洗浴中心的视觉清晰度,在显色性上面,我们要求浴区的所有灯具的显色指数在90以上。整体环境色温控制在4000k。中心区域照度在550~600lx,而其他功能区域照度控制在400lx。保证光线充足而不会喧宾夺主。
       
            图7  泡汤区                          图8  淋浴区

4 结论与展望
         我们通过前期的调研,分析当地居民及酒店受众人群的使用需求、年龄分布以及行为习惯等,找到了设计的定位和切入点。将原始酒店的功能重新划分,装饰和灯光整体改造,最终打造成一个融合众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酒店。解决了酒店功能性缺失、空间局限、光照环境及感受较差等问题。其中灯光的重点设计提升了整体空间视觉效果和舒适感受。而光线所提供的引导性,也使得空间使用功能更加顺畅。
         室内灯光设计的成果是潜移默化的。好的设计并不能直接的刺激到人的感官,获得强烈的认同感。而其意义在于满足使用需求和更好的服务于空间,能引导和影响人的行为习惯。而这也是我们继续需要精进、研究和探讨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斯坦利·阿伯克隆比. 室内设计哲学[M]. 西楠,译.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5
[2]叔本华.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M]. 景天,译. 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7
[3]郭明卓. 照明法则[M]. 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

作者简介:陈超,男,1989年5月,汉,山东,全日制本科,工程师,室内设计灯光方向。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