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市政公用工程路基的施工过程较为复杂,施工的过程里容易受到了地质、水文和外界因素的影响。假设发生质量的事故,会危害到了居民的安全,同时还会危及到人身安全。
关键词: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术
1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的要求
1.1严格把关路基建筑质量
在道路施工的整个过程中,路基的建筑是整项工程的基础,路基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道路的整体质量,若是道路施工建设对路基的建筑质量未严格要求,就会在后期产生一系列坏的影响,所以,在整个道路施工过程当中,必须对路基的施工严格要求。
1.2路基建设统一规划
道路的建设并不是简简单单就可以开展的,在道路建设开始之前要考虑多方面因素,比如政府财政、交通路况、道路周围设施、现有道路路面情况等等,只有在协调多方面的因素后,才能进行道路施工。开始施工前,还要对道路路基建设的方案进行统一管理、统一调配、统一规划,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道路路基的质量,对于实际施工时发现方案中的不合理之处要及时修正,以此来平衡日益变化的环境因素,使道路施工做到效益最大化。
1.3施工人员个人素质要强
道路施工基本都是在室外的环境进行,不同的外部环境导致土壤密度、土质结构存在很大的差异,而路基建设是道路工程施工中的重中之重,所以对于一些土层密度结构不达标的区域必须要加固土质层,对做路基进行加固处理这项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若由于工作人员专业素养不够,就会导致路基质量严重下滑,最终影响整个道路建设的质量。
2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术
2.1施工测量
在一项施工项目开始之前,要结合图纸,在施工现场进行标记,将图纸中的重要部分标记到现场指定的位置,换句话说就是将图纸上设计的建筑物标记到实际施工现场对应的位置,保证在工程施工是按照图纸进行构建,这就是施工测量的作用。这就要求相关人员在施工开始前要认真了解图纸、看懂图纸,只有这样才能找到路基施工过程中的导线、中线和水准点,在实际施工时也要不断的拿出图纸进行校正,寻找图纸与现实之间是否存在不同之处,一旦发现存在误差,及时设定新的水准基点等。
2.2路基压实机械选择与配备
2.2.1常见的压实机械类型
在工程的建设里,通常可以依据机械的性能选择不同的压实机。压路机有三种:静态压路机、振动压路机和复合压路机。静态压路机是利用到机器自身的重力对填料施加压力,使得填料密实,以达到路基要求的压实度。振动压路机利用自身的重力和振动力对填料进行一个压实,适用于非粘性土和一些小体积碎石以及各种沥青混凝土等填料的压实。
2.2.2机械配备
在前期准备的阶段,对承包商的压实机进行一个详细的检查,看投标人提供的机械是否具有了投标的资格,或者承包商选择的机械的种类和数量是否符合到了建设项目的要求。然后从压实作业过程的角度出发,承包商应该要科学合理地配置好压实的机械,根据施工项目对压实程度、填料类型以及性能等的一些要求。压实机的选择一般应该要遵循到以下的原则:1.当工作量较大的时候,应该要选择到一个功能更全面、效率更高的压实机;2.当工作量较小的时候,应该要选择到一个具有相应功能和性价比较高的压实机。
2.2.3路基施工机械审核
在路基采用粘土填筑的时候,因为其的粘性和抗压强度比较高,要选择一个较大的压实力和适宜的压实时间,这样才可以达到一个较为良好的压实效果。
当路基填料粒径较小的时候,土壤难以进行吸水和压实。粘土和其他材料应该要按比例进行混合,这样才可以达到一个最佳的效果。这种填料不适用于振动压路机,但适用于静态的压路机。当填料为具有适当粘度的土壤的时候,会更容易压实,为此振动压路机是合适的。
2.3路基土方施工技术
路基土方在实际施工中,常会受到路面、市政排水管道、桥梁、周围土壤土质以及周围环境的影响,给施工作业带来一定的困难,加大了路基土方工程施工的复杂程度,给工程施工带来了更大的工作量,降低了路基土方施工的质量。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施工人员在工程开始之前,先对施工地区存在的各种问题做一个可行性分析,分析出采取何种措施才能保证土方的稳定性。在路基施工填土方这一环节,一定要保证土方压实程度,分层填筑,分层碾压。在此项工程开始前,一定要检查土壤中的水分含量和土质结构,如果土壤中的水分含量不符合标准,就不能进行压实操作,如果该地区土质不一样,就需要测量土质的干密度,不同土质的压实度在同一个干密度下进行评定这种方法是错误的,最终可能会影响路基的质量。所以在不同的条件下,可以进行不一样的操作方式,根据土壤的密实程度、土质的结构进行不一样的压实操作,比如选取不同规格的机械、碾压不同的次数等等手段进行压实。在压实过程中一定要保证路基的平整,为了防止土层松动,在压实过程中可以先慢后快,压实也要按照“先两边,后中间”的顺序进行,这样在压实过程中,形成路拱,最终做好路基的平整工作。
2.4路基施工技术
为了保证道路的质量,路基的强度就需要达到较高的标准,保证路基的强度可以从路基整体性、耐久性、稳定性三方面入手,这就要求路基在填筑过程时,要充分考虑道路完工后路面的车辆承载情况、周围的环境等多种因素,按照分析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了保证路基的质量,可以选择一些透水性好的材料或者一些更为优秀的施工技术或者更加高端的设备进行施工,这三种方法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路基的质量。路基填筑完毕后还需要进行压实操作,压实过程中要针对土石和路堤随时进行查验,保证路基的强度达到一定的标准。
2.5路基地面水排水工作
路面排水工作所指的是在雨天或下雪天,路面上的水应该要及时的排入到基坑两侧的排水沟里,防止路基有过多的渗水,影响路基的稳定。现在施工单位地面的排水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可以通过道路边坡的设计,使得雨水可以顺势流出,相对的较为简单快捷;二是要加大对排水设施的建设,如边沟、截水沟等。
2.6地面排水工作
排水沟、暗沟、渗沟等排水工程是地面排水工程里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施工的过程里,如果排水的工作做不好,会很容易使得水进入到路基里,从而冲刷到了路基的内部结构,这会严重的影响到了路基的使用寿命。为此,在地面排水设施的施工前,优化施工组织设计;过程中加强施工管理;完成后验收合格,这样才可以确保施工各方面可以达到相关的技术标准。
2.7路基防护施工技术
路基防护施工技术使用过程中,除了要重视路基的强度以外,也要重视路基的稳定程度,这时,选择一些密度比较高的材料可以更好的保证材料的均匀性,材料更均匀就可以提高路基的抗压能力。此外,在修建路基时要考虑地下排水对路基的影响,对于路基除了压实程度以外还要保证路基的透水性达到一定的标准,使路基地下排水得以顺利进行,这就要求对路基的压实度要进行多次测量,寻找一个临界值,保证路基透水性良好的同时实现路基压实度最大化。最后,还要随时对路基的压实度进行抽样调查,一旦发现不符合标准的地方要及时处理,总结路基压实度不达标准的成因,以防类似的问题再次出现,优化路基的压实程度。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市政公用工程不仅代表了一个城市的经济水平,在更大程度上也代表着我国发展的繁荣程度。在实际施工中,必须要根据具体的施工环境来选择适宜的路基防护技术,只有不断的深入研究,我国的市政公用工程建设才会更加迅速的发展,甚至最终走出国门,站在世界的顶端。
参考文献:
[1]慕全松,姜岚.道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要点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35):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