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工程项目施工技术分析

发表时间:2020/6/29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2月5期   作者:张瑞珍
[导读] 为了让人们的出行更加便利以及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我国修建了许多市政道路工程
         摘要:为了让人们的出行更加便利以及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我国修建了许多市政道路工程,而在如今的城市道路施工中,人们所采用的典型施工方式便是沥青路施工建设,其施工工序以及技术也相对比较复杂,而且还会直接影响到市政道路工程的最终质量。因此本文将深入分析其施工技术的基本要点,同时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以期市政道路工程能够真正的给人们和社会带来应有的便利。
         关键词:市政道路工程;项目施工;施工技术
         1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民众对交通出行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当前情况下,人们日益方便快捷是交通方式,因而对市政道路进行建设是具有现实意义的。沥青路面能够为人们的出行提供重要的基础保障,因而在我国的市政工程建设中具有一定的广泛性。但在实际的市政道路施工中由于其施工流程较为繁杂,因而为了更好地确保市政道路的施工质量,就需要对其进行质量监控,进而提高施工组织设计结构的合理性,为交通出现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
         2 市政道路工程项目施工技术分析
         2.1 混凝土技术
         混凝土是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的主要材料,因而在市政道路建设的过程中就需要合理地控制水泥的用量,以此更好地降低路面出现裂缝的概率。混凝土的质量与水泥的用量具有直接关系,因而在进行市政道路混凝土工程建设施工时就需要对水泥与石灰的用量进行比例控制,以此防止水泥过多而出现过早硬化现象或者石灰过多而出现难以硬化现象,不管是过量或少量,以上两种情况都是不利于提高市政道路混凝土施工建设稳定性的。水泥是市政道路混凝土工程施工的主要原料,因而在进行混凝土建设时往往需要加入细沙和水进行充分搅拌,以此提高水泥性能的稳定性。同时在当前工程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许多新型材料能够更好地提高水泥硬化的坚固程度,因而在进行市政道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时,应积极将现代先进的施工技术融入到混凝土建设中,以此更好地确保市政道路混凝土工程的整体质量。
         2.2控制市政道路裂缝技术
         为了更好地降低市政道路工程出现裂缝的现象,就需要结合实际的工作需要对其施工水平进行提升,以此更搞高效地提高工民建工程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人是工程施工的操作者、组织者和指挥者,既是控制的动力又是控制的对象,是质量的创造者,也是不合格产品、失误和工程质量事故的制造者。所以,应将人作为质量管理的枢纽,通过明确各个工程参与人的岗位责任与权力,将人与岗位连接起来,建立明确的质量责任制度。对工程质量事故责任做出明确规定,严格控制因人而导致的质量问题。同时还需要对其进行专业的技能培训,以及给予相关的激励政策,进而提高其质量控制的自觉性。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严格根据相关的施工图纸进行组织施工,把事前制定的各项质量管理目标落实到工程实处,避免路面裂缝的现象出现。
         再者,在市政道路工程中,如果没能控制好温度,就有可能会导致路面裂缝现象的出现,从而影响到其最终的质量,因此,施工人员应该加强对温度的控制以及加强对路面的养护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措施:第一,对混凝土施工进行严格的规范,以此确保其结构内部所产生的温度变化保持在可控的范围;第二,在施工完成之后,及时进行路面养护工作,从而防止水泥出现干缩的情况。
         2.3土钉墙施工技术
         土钉墙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深基坑中的利用是非常普遍的。土钉墙的围护结构相对来讲较为简单。通常情况下,利用加筋的土体,混凝土以及土钉组就可以完成。这种围护结构的成本非常低廉,结构比较简单以及方便,柔性非常高,对地层压力的抵抗方面起到非常较好的作用。在土钉墙围护技术的具体施工过程中,建立相应的排水网络是非常必要的,这样可以很好地保障地下建设项目的良好排水性能。关于水泥浆的注入过程一定要密切的观察,保障水泥浆可以比较顺利的注入到支撑体当中,从而保障土钉墙围护施工技术的质量以及市政道路建设的安全稳定性。


         3 提升市政道路施工技术的对策与建议
         3.1 沥青混凝土路面原材料质量优化
         沥青混凝土路面原材料将直接对市政道路工程质量产生影响,因而在进行材料的筛选时就需要结合路面建设的性能需求,进行材料的选择和建设。对用于沥青混凝土路面建设的原材料,检测人员在使用前应该对其进行抽样检测,对混凝土的配比应该做出相应的试验模型,以便对其抗压能力进行测试,施工人员在操作时必须严格按照要求进行,从而防止沥青混凝土路面衬砌出现开裂的问题在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开始之前,先对周边环境以及气候等进行实地勘察,以便了解其对材料使用的影响,这对后期材料的性能测试也有着重要意义,在性能检测中,需要注意的是对材料力学性能进行测试,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级标准进行抗变形性以及抗压性的检测,因为这对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的后期使用寿命有着直接的影响。同时对于使用频率不同的路面在沥青的质量级别选择上也会有所差异,其中道路主干道主要使用A 级沥青,而次干路及以下道路面层选用的是 B级沥青。同时在抗剥落剂的性能选用上,也需要对其质量指标进行检验选择。
         3.2提高沥青混合料摊铺质量
         为了确保路面施工的进度和质量,人们需要制定出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以此科学合理地展开施工部署。在使用沥青混合料进行摊铺前,人们必须将所要摊铺的路段进行清扫,而且还需要在修补后使用透层油进行喷洒,以此增加该路段上下层之间的粘结性,然后再进行摊铺工作。在摊铺过程中,人们可以使用一些精度较高的摊铺机进行沥青混合料的摊铺,与此同时,施工人员还需要对摊铺的厚度进行实时的测量和记录,以便能够及时地调整松铺厚度,一般情况下要将其厚度控制在0~3毫米的偏差范围之内。在这个过程中,施工人员也要阻止别人对松铺的路面进行踩踏,以免影响到最终的摊铺质量。
         3.3 完善市政工程监管体系
         在对市政道路工程进行施工管理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应该合理的构建管理人员结构,让项目经理作为组长,工程师作为安全管理的小组长,同时成立专门的质量安全管理部门,让其对市政道路的整个施工进行严格的质量监管,以此确保整体的施工质量达到预期的效果。在施工过程中,还应该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责任监督机制,让施工人员明确自身所应该承担的施工责任,以便施工人员能够更加认真的做好自身的工作,以此营造出一个安全的施工氛围。除此之外,相关的管理人员还应该制定出一系列完善的管理制度,同时结合网络技术进行安全信息的管理,并将其贯彻落实到整个市政道路施工中,这需要详细的记录好各项施工信息,以便通过这些信息更好地掌握整个工程的进度,然后再设立专门的人员,让其对这些信息进行严格的审查,以此确保信息的真实度,以免做出错误的决定。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现代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对市政道路进行建设具有推动经济发展的时代意义。为了更好地提高市政道路建设的整体质量水平,就需要对路面施工的材料进行性能控制,同时在施工的过程中,不断优化施工技术,严格把控路面施工工艺以及施工方法,进而在后期的摊铺过程中,能够减少路面裂缝的出现,进而延长市政道路的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孙伟峰. 市政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分析[J]. 技术与市场,2018,25(12):138-139.
         [2]骆桂峰.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分析[J]. 低碳世界,2019,9(05):242-243.
         [3]鲍明. 市政道路工程中路基路面压实技术研究[J]. 智能城市,2019,5(11):101-102.
         [4]李超强. 探讨市政道路工程工艺及质量安全控制[J]. 建材与装饰,2019(17):265-2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