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层建筑工程管理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从当前的情况来看,管理的要求十分严格,其中的重点内容是建筑工程系统管理,做好管理工作要保证全面了解建筑项目的形式。防水条件是基础内容,地下室结构防水条件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果技术应用不到位,就会导致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质量不达标。为此必须要做好相应的处理工作,有效改善地下室防水工程的防水性能。
【关键字】高层;地下室;防水
1.地下室防水设计的内容及基本要求
地下室防水设计的内容可分为概念设计和构造设计。概念设计是根本性的基础原则,构造设计包括主体防水和节点防水,主体防水又分为结构自防水和附加防水。主体防水是必须的,附加防水则可选,以柔性外防水为主;节点防水包括施工缝、后浇带、变形缝、穿墙管线、柱顶防水等,也被称作“细部构造防水”。
地下室防水设计的基本要求:遵循以防为主,以排为辅的基本原则,因地制宜、设计先进、防水可靠、经济合理。必要时,设计必须了解地下土质、水质及地下水位情况,设计时采取有效设防,保证防水质量。对于特殊部位,如变形缝、施工缝、穿墙管等薄弱环节要精心设计,按要求作细部处理。
2.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工程施工特点
(2)通常情况下,高层建筑的地下室平面尺寸比较大,在设计的过程中都不进行伸缩缝和沉降缝的设置,而是采用后浇带形式来对不同结构部位的沉降差和混凝土早期干缩问题加以解决。(3)高层建筑地下室中的底板混凝属于大体积混凝土的范畴,在对其浇筑之后,混凝土的内外约束和水泥的水化热会使混凝土自身形成温度裂缝,而这些裂缝就会成为渗水的通道,直接影响到地下室自身的抗渗能力;(4)高层建筑的常用设备通常都存放在地下室中,这些设备需通过许多管道从地下室导出,这就不可避免的要从在墙上穿过,这穿过管道的部位亦是防水工程的薄弱环节;四、地下室的外壁结构是砼墙,对其支模进行定位过程中,如对止水片的处理不得当,就会导致地下室外墙渗水。
3. 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施工技术的应用
某建筑,建筑总面积为6740m2,地上13层,地下1层,建筑结构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室内地坪设计标高为±0.00m,地下室地面分为东部分-6.45m和西部分-5.5m两个标高,中间有坡道联系,其上分别为1.3m与1.5m左右覆土。工程防水设计采用刚柔相结合的防水体系。
3.1防水混凝土的施工
(1)控制原材料
选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严格取样测定,并控制砂石料的含泥量、级配和水泥的细度模数,如砂含泥量不大于3%且不得呈块状;为了保证混凝土配比原材料符合质量要求,石料含泥量不大于l%,石子最大颗粒粒径不大于40mm。
(2)混凝土的拌制
为了缩短混凝土浇灌时间,保证混凝土整体性,本工程混凝土集中拌制,可以配备多台搅拌机,连续拌制作业,不停浇灌,快速施工。
(3)混凝土配合比优化
为了减少混凝土收缩、增强混凝土本身抵抗收缩应力的能力,实验室应根据混凝土的设计强度和抗渗等级要求,结合材料的品种,进行混凝土配合比优化。本工程混凝土的水灰比要小于0.55。为了提高混凝土的抗渗和抗压能力,使试验结果混凝土强度合格率达100%,抗渗等级达到S12标准,在混凝土中掺人适量的粉煤灰、高效减水剂及水泥用量8%的UHA复合膨胀防水剂等,并减少混凝土的拌和用水量,以至尽可能地降低水灰比。
3.2防水卷材的施工
(1)选材
本工程采用3mm厚双面自黏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对缝贴两遍,搭接长度为100mm。
(2)铺贴准备
施工前要将混凝土垫层表面和永久保护墙表面的杂物、渣土浮浆清理干净,涂刷基层处理剂时,基层应清洁、平整牢固、干燥率控制在10%以内。保证卷材的材性要与基层处理剂相容,涂刷时要均匀一致。
(3)防水卷材铺贴
在粘铺卷材时要随混凝土垫层施工流水段进行,要遵循先附加层后立面,再平面的施工工序;平、立面处应交叉接缝接,缝应在底平面距立面大于600mm处;卷材不得用力拉伸,为了防止污染粘结层或误粘,粘贴后,要用压辊从卷材中部向两侧滚压,排出空气,使卷材牢固粘贴在基层上,卷材背面搭接部位的隔离纸不要过早撕掉。
卷材防水层施工结束,且检查验收合格后,应及时做好卷材防水层的保护层。砌筑永久保护墙,并每隔5m~6m及在转角处断开,用卷材条或沥青麻丝填断开的缝,用砌筑砂浆填实,以保护墙与卷材防水层之间的空隙,保护培完工后方可回填土。为了避免损坏防水层,要特别注意在砌筑保护墙的过程中,不得堆放重物、硬物,任何硬物都不得在防水层面上拖行。
3.3特殊部位的施工防水处理
(1)施工缝处理
施工缝又叫做冷接缝,施工缝的处理是地下室防水工程成功的关键之一,若施工缝的处理不好,不仅会影响结构的强度和耐久性,还会造成混凝土裂缝及漏水,严重影响工程的正常使用,所以防水混凝土底板必须连续浇筑,不得留置施工缝或人为造成施工缝;地下室外墙施工缝一般只允许留置水平施工缝。考虑到混凝土浇筑的侧压力较大及模板施工安全和可行性,且本工程地下层高为5m~6m,故于每段地下墙体上留设两条水平施工缝,第一道在承台向上0.2m处,第二道在标高-0.25m处。施工缝浇筑时,应钢丝板刷将接缝刷毛,将其表面的浮浆和杂物清除,冲洗湿润;先铺净浆,然后在其表面铺设30mm~50mm厚的1:1水泥浆或涂刷混凝土界面处理剂,最后应及时浇注混凝土,并振捣密实。在垂直施工缝浇筑混凝土前,将其表面松散的混凝土和杂物清理干净;在水平施工缝浇筑混凝土前,也要将其表面浮浆和杂物清理干净。
(2)穿墙螺栓止水处理
混凝土墙板结构施工时,需要用对拉螺栓固定模板;但在地下室墙板施工时采用,极易形成渗水点,破坏混凝土结构自防水的效果。所以地下室墙板施工时,地下室外墙模板宜用一次性的防水螺栓,以解决墙体穿墙螺栓遗留的渗水隐患,避免破坏混凝土结构自防水的效果。为了消除漏点达到防水目的,止水环采用4mm厚、直径80mm的钢板,要求与栓满焊牢固,外墙螺栓在拆除模板后,在外螺栓的根部剔凿40mm深的缺口,用气焊烧断螺栓,用防水砂浆将缺口堵抹压实。
(3)穿墙管道处理
由于高层建筑地下穿墙管道较多,且多位于地下水位以下,所以,施工中都需要进行防水处理:①金属止水环与主管满焊密实,若采用套管式穿墙管防水构造时,翼环与套管满焊密实,并在施工前将套管内表面清理干净;②管与管的间距不得小于300mm;③选用遇水膨胀止水圈的穿墙管时,管径不得大于50mm,止水圈用胶粘剂满粘固定于管上,并涂缓胀剂。
要想地下室达到更好的防水效果,就必须保证施工中的各个环节,这样才能有效的避免漏水事故的发生。同时,做到全面控制地下室防水工程质量,在保证地下室工程质量同时,提升高层建筑工程的使用性能。
参考文献:
[1]GB50208-2011,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2]GB50108-2008,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3]陈强.浅谈高层建筑防水工程的质量控制措施[J].中国高新区,2017(0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