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础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孙致平

发表时间:2020/6/2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7期   作者:孙致平
[导读] 摘要:建筑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彬州市建筑安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  713500
        摘要:建筑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建筑行业逐步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各种施工技术等越发先进,满足了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要求。桩基础技术是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基础技术,该技术的应用大大提升了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发挥了建筑工程最大的功能效益,使得建筑工程具有耐久性、抗震性。因此,桩基础技术的应用是提升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桩基础施工技术;建筑工程;应用
        1导言
        地基强度及承载力过低是目前建筑工程施工期间常见的一项问题,在该类地基上进行施工,施工难度较大,如果没有采取合理的施工技术,工程竣工后易出现较为严重的质量问题。因此,桩基础施工技术出现在了建筑工程技术领域中,合理应用桩基础技术,可以使建筑工程施工中遇到的地基松软、承载力不足等问题得到处理,从而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
        2桩基础技术的概念
        在建筑工程领域中,建筑施工的地基浇筑是一个重要的施工环节,采用桩基础技术进行施工,能够实现良好的建设效果。在现行的建筑施工中,经常引用的桩基础技术有人孔灌注桩技术、静压桩技术以及人工挖孔桩技术,通过桩基础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良好的建设效果,改善土质本身与建筑的关系,实现建筑的压力分担,提高建筑的稳定性,降低建筑本体对土地产生的大力,有效的提高建筑本身的承载能力。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该桩基技术不仅可以有效的改善土地松软的地基结构,提升建筑的稳定性,同时还能够有效的提高建筑的使用年限,避免建筑出现沉降或者倾斜的事故。但是,在建筑工程施工时,开展桩基础技术前需要对土质进行全面的分析,掌握地质的信息,并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合的桩基础技术进行施工,实现更好的施工效果,从而有效地提高桩基础技术的价值。由于各地区的地质环境有着较大的差异,同时地质的因素也比较复杂,受到土壤因素以及地下水环境的影响也比较大,导致地质情况有着较大的差异,并且这些因素对建筑工程的地基施工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开展桩基础技术的施工时,可以有效的规避这些因素对建筑造成的影响,弥补地质因素的不足,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对建筑的稳定性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3桩基础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3.1灌注桩施工技术
        施工单位应严格执行桩体的使用年限,在确定回填土的土质和桩体的软硬度时也应充分考虑到这一因素,这才能保证灌注桩施工的有序进行。进行喷灌或是浇筑技能型混凝土的施工作业时,应先形成一个保护壁,其会在钢筋的作用下与混凝土连接在一起,当钻孔的深度达到了事先设定的理想值后,应先安装钢筋,之后灌注混凝土,确保混凝土灌注施工作业的整体效果。灌注桩施工技术的原理就是借助锤子击打所形成的冲击力打沉桩体,但是因为桩体的横截面积很小,而冲击力又是很大的,那么在施工作业的过程中如果处理稍有不当,桩体就可能出现断裂的情况,因此,施工时在沉管的内部就应储存好混凝土,适当降低拔管的速度,有效保护桩体,并且保证灌注桩施工的顺利进行
        3.2预制桩施工关键技术分析
        第一,预制桩施工前的准备工作:预制桩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预制加工、起吊与运输、堆放、施工现场整理、放线定位、确定沉桩顺序等内容,其关键技术要求是:预制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及配筋率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采用现场叠浇法制作的预制桩,桩与桩之间、桩与底模之间应做好隔离,防止黏连,且上层桩的浇筑应在下层桩混凝土强度达到30%以上时方可进行;混凝土预制桩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70%设计强度方可起吊,吊点设置应遵循吊点间跨中弯矩与吊点处负弯矩基本相等的原则确定;预制桩达到设计强度100%后方可进行运输和沉桩,桩在运输到达现场后应尽量避免二次搬运,可按照现场沉桩施工顺序随打随运,钢桩应采取设置保护圈等防护措施,防止桩身损坏或弯曲;桩的堆放现场应平整坚实,设置排水坡度,堆放层数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4层;沉桩顺序应遵循由中及外、由近及远、先深后浅、先大后小、先长后短的原则综合确定。


        第二,预制桩锤击沉桩关键技术:严格控制入土垂直度,保证桩身、桩帽、桩锤的中心线重合,桩入土的垂直度偏差不得大于0.5%;采取桩头保护措施,桩头桩帽间设置弹性衬垫,为防止桩身因冲击应力过大而发生损坏,应采用“重锤轻击”;初始的锤击落距应较小,入土稳定后,最大落距不宜大于1mm,桩顶标高低于自然地平时,需使用送桩器将桩送入土中;接桩采用焊接、法兰接、硫磺胶泥锚接,接头数不宜超过3个;严格控制桩的入土深度,对于承受轴向荷载的摩擦桩,以标高为主,贯入度作为参考,端承桩则反之;随时监控入土速度、垂直度、桩锤回弹值、贯入度等数据,如遇异常,应暂停打桩,及时研究处理。
        4桩基础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要点分析
        4.1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对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而言,其包含的施工内容较多,且工程工序繁杂,因此,为保障后期施工的顺利进行,就必须做好前期的施工准备,为桩基础施工技术的应用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施工准备主要包含了以下方面:勘察与了解工程现场实际情况与周边环境,根据勘察结果分析施工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对各种不利影响采取必要的控制与处理措施;结合工程的各方面情况,确定桩基础施工方案,保证施工方案的可行性,确保桩基础施工的高效进行。
        4.2钻孔施工要点
        首先埋设护筒并校核完毕,之后要在测定好的孔位上精确安置钻孔机,之后采取经纬仪设备对钻孔机的速度进行有效控制,确保其误差可以控制在50mm之内,同时灵活运用枕木或钢板对钻机的底部进行加固处理,避免钻机在加固中出现倾斜或位移等问题,否则需要及时加以调整。在开展钻孔施工期间应按照先慢后快的基本原则,对钻孔机的钻进速度进行有效控制,并且钻速提升需要确保钻头全部进入土层之后,确保钻进过程中钢轨始终保持平直性与稳固性;在钻孔前配制泥浆护壁,采取正循环方式开展钻孔施工,确保钻进过程中整体孔洞形成的稳固性,避免出现塌孔问题。在钻孔完毕之后,要对形成钻孔质量进行仔细的检查,待无质量问题后方可开展后续施工。
        4.3桩位复核技术
        建筑施工桩基础技术的应用中,常常存在着桩位的偏差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桩位复核技术的应用具有必要性,该技术可以实现对桩位偏差问题的分析,从而制定更为完善的纠偏方案。在桩位复核技术的应用中,相关的工程人员要重视对已经完成的桩基础的复核,保证其建设要求能够满足工程建设的基本标准,避免施工不规范影响后期的施工进度。另外,对于一些土质较差的桩基础要重点复核,避免由于土质因素所引起的桩位偏差等问题,进而实现对桩基础质量的控制。在桩位复核中,一般需要使用专业的设备,如经纬仪等,保证测量的精确性,使得桩基础施工满足工程建设的基本要求。
        4.4钢筋笼的制作与验收
        钢筋笼纵向主筋的连接需要保持纵筋轴心一致,纵筋焊接接头同一连接区段内不超过50%,同时在每隔2m的钢筋笼环箍上至少每隔环箍上均匀布置不少于4个混凝土滚轮,作为模板垫块,起到确保钢筋笼的钢筋保护层厚度的作用。同时为了保证钢筋笼的质量,必须在下钢筋笼之前进行隐蔽工程验收。经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步的钢筋笼下放和水下混凝土浇筑作业。
        5结束语
        总之,在建筑工程施工领域中,桩基础技术对于建筑的整体质量具有重要的保障,在建筑施工中,根据地基的土质和环境桩基,合理的选择桩基础技术,可以有效的提升建筑的承载能力,提高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确保建筑不会出现沉降和倾斜的现象,提升建筑本身的整体质量和使用寿命,对建筑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季强.桩基础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四川建材,2016,42(01):202-203+205.
        [2]李雅和.桩基础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6(26):57-58.
        [3]刘中源.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解析[J].江西建材,2015(09):66.
        [4]沈捷.桩基础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8(34):1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