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的施工特点及对工程造价的影响问题研究

发表时间:2020/6/29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2月5期   作者:陈良艳
[导读] 装配式建筑是现代工业与传统建筑的完美结合
         摘要:装配式建筑是现代工业与传统建筑的完美结合,随着人类工业和科技的发展,人们可以更加快捷地搭建起宏伟的建筑,同时还能够减少传统工业中的施工污染,有利于能源的节约和调配。本文重点论述装配式建筑对于工程造价的影响,并深入探讨这类装配式的混凝土建筑带来的一些社会效益。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混凝土建筑;社会效益
1 装配式建筑概述
         装配式建筑就是用预先制作好的配件在工地上进行装配和组装,然后再进行建造的建筑模式,最早起源于上世纪初的英法等欧洲国家,在经过了将近一个世纪的不断尝试和完善之后,这类建造工业在国外已经非常成熟,在国内也开始大规模应用。装配式建筑相较于传统的建造工艺而言,它的建造成本更低,生产效率更高,同时也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建造过程中对于建筑周边生态的影响,因而这种建造工艺从八十年代以后就开始在全世界盛行起来。
2 装配式建筑的特点
2.1建筑功能的多样化
         因为装配式建筑工艺预先将所需要的各个部件在工厂内定制好,之后统一拉到建筑工地进行组装,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劳动的效率,减少了建造过程中的额外劳动时间,促进了建造过程的体系化和工业化。同时从建筑的功能上也可以明显地看出来,装配式建筑的外墙设计比湿法作业的更加保暖,最大程度地保证了建筑的冬暖夏凉;另外,因为这类建筑的外墙通常在工厂内进行装配的时候还会添加特殊的隔音材料,因而整个房屋的隔音效果非常好;最后,这类经过装配式建造工艺做成的的房子还大都具有一定程度抗震性,这是因为房子内部特殊的机构和材料导致的,因而住在内部的用户完全可以不用担心房体的断裂等问题。
2.2建筑施工专业化
         因为装配式的建筑部件一般都会委托给相关的工厂进行统一的生产和加工,因而产品的品质和质量都能够得到保证,即使这些部件出现问题也能够第一时间发现。分工协作,专业生产保证了建筑过程的专业化,在提高建造进度的同时还大大减轻了建筑工人的劳动负担,保证了整个建筑建造过程的安全可靠。
2.3建筑形式的多样性
         装配式的建筑还赋予了它天生所具备的可移植的设计特点,因为整个建筑过程都是体系化的,当一个建筑方案不可行的时候,该栋建筑的工程师可以及时地进行建筑方案的调整,通过改变建筑部件的生产建造形式以及数量等方式,灵活地变换房屋的整体特点,将整个建筑的住宅进行个性化设计,甚至可以完全依据住户的具体要求进行生产和建造,这是湿法作业所不能做到的。
3 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指标
         工程造价指标对于工程而言就是一套标准,一套凡是工程造价相关的都可以参考甚至是作为规定的标准。首先工程造价中的人工、机械、材料相关费用就应包含其中,因为任何工程必须用到人、材、机,而这些又是构成工程造价的基本,但是又由于地方政策不同,市场行情不同,会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等等不确定因素,导致每一个工程都需要重新计算工程造价,这样无疑增大的非常大的工作量。其次工程造价其中的管理费、利润、规费、税金等等这些费用也是构成造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费用也受地方政策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也导致了大量的计算和总周期的增长。因此工程造价指标的设定就显得格外重要。
4 造价指标建立的难点

         传统建设的建设费用构成与装配式建设发生较大变化,所有费用子目和指标都需要重新统计分析认定,打破了传统的行业内专业划分计价体系的格局。

首先,装配式建设流程大致分三个阶段:部品件生产制造、运输及装配施工,这将对应制造企业、运输设备与生产施工企业进行改革。由于各地造价数据库在发展程度和水平不同,计价定价政策尚需深入研究。其次,由于每个工程都具有独特性,唯一性,所以建设工程存在个别性和差异性,一个工程的造价指标无法在另一个工程上使用,就算同一项工程的施工方案,也会在不同地质、地区、地段和自然条件等的因素有所不同。缺少市场交易的大量案例,建设成本及利润率很难核对,产品价格还需要市场的监督和稳定。最后,装配式建筑工程的地基与基础工程、底层与顶层主体结构工程、屋面工程大多按传统施工方法完成,装配式工程的设计施工技术标准尚未齐全,施工图设计需要设计单位、构件制造单位和施工安装单位深度配合,不同项目的工业化程度差异大,造价比较分析有难度。正是受到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建设项目的造价具有复杂性,所以造价指标符合市场需求也是工程造价中存在的难点。
5 装配式建筑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5.1因为装配式建筑工艺目前在我国建筑行业还没具有一定规模,大部分的小区的建造还是采用传统的现浇工艺进行建造。因而要想利用装配式建造工艺建造建筑首先就要进行前期的厂房建设以及相关设备的采购,甚至对于一些还没有应用到市场的部件的研发和生产,这就耗费了一大笔资金,加大了整个建筑过程的生产成本。
         5.2一些部件的采购需要进行较远距离的运输,而建筑部件又不同于普通的货物可以利用火车进行运输,一般情况下都是采用汽车进行零部件的运送,而汽车在运输过程中的不满载率又非常高,这就又加大了整个工程的建造成本。
         5.3因为该项建造工业在低端建造行业未得到普及,因而相关的产业链也不完整,这就加大了建造和生产各个环节的衔接成本,降低整个工程建造进度的同时还加大了生产成本,这也是目前国内的大环境所致。
         5.4在进行建筑部件组装的时候往往需要大型的吊装设备进行作业,一般强况下建筑开发商都不会购置这类设备,大都采取租赁的方式,因而租赁费也是整个建筑过程中支出较大的一个环节。
         6 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指标的用途
在整个建设项目决策阶段,工程造价指标对于核算整个房屋成本具有直接作用。造价指标包含的人、材、机及组合的建安费用,是建筑工程编制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招标控制价(最高投标限价)以及调解处理各种造价纠纷的依据;给予投标报价、工程结算审核的指导;是相关企业内部核算和制订企业定额的参考。在建设施工前,对各部分指标进行分部分项成本核算,这是工程造价的计算基础。当建设资金来源于金融机构的贷款时,金融机构会依据造价指标给予投资者对该项目的偿贷能力进行评估。如果通过造价指标计算达到了金融机构的偿贷能力,才可能贷到款项,开展生产。当然,这些也对工程造价起到了监督作用。要求施工中按照指标对应的条件下,对用料和人机进行严格把关。
7 结语
         因为各方面的原因,原本更加高效、先进的装配式建筑工艺反而比现浇式的建筑工艺所产生的建造成本要高出一大截,因而人们都会用“人造汽车”这一概念来形容装配式建筑,以表明它先进而昂贵的建造工艺。然而,随着我国相关产业链的不断完整,整个工业体系的进一步发展,因为各种运输、研发以及租赁所产生的额外成本会越来越小。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劳动力素养的不断提高,以往粗放的需要大量劳动力的现浇建造工艺也会越来月不适应时代的发展,相反装配式的建造模式会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更大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徐泽,阎雨,周云. 预制装配式住宅推广的社会经济因素分析——以江苏沿江地区为例[J]. 科技和产业,2015 (2):85-90.
作者简介:陈良艳(1983.11-),女,汉,湖北随州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工程造价。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