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中的美学观念

发表时间:2020/6/29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2月5期   作者:刘文宇
[导读] 美学在建筑设计中具有指导意义,将美学价值与建筑结构相融合是时代发展主题

        摘要:美学在建筑设计中具有指导意义,将美学价值与建筑结构相融合是时代发展主题。本文分析建筑设计美学理念体现不足的情况,结合时代发展,提出了具体措施,以期满足居民的精神需求,保证企业在新时代下站稳脚跟。
         关键词:建筑设计;美学观念;建议
         引言:
         随着人们物质世界得到满足之后,更多的追求精神世界,对美也赋予了新的内涵。城市建筑是人们追求物质世界的载体,也是满足人民生活需求的基础,在修建的过程中赋予美学概念,不仅能够彰显城市特色、代表城市形象,而且还能满足居民的精神追求。但我国的城市建筑美学效果发挥的并不明显,如何将美学概念体现在建筑设计中当代建筑设计的关键。
         一、美学在建筑设计中的作用
         美是每个人所追求的目标,美学将现实中的美抽象理论化,建筑设计中体现美学具有重要意义。建筑是时代的缩影,建筑物的留存时间是最长的,从当地建筑物中能够发现风土人情、体现当时的文化背景、经济发展情况、政治文明程度。以北京故宫为例,属于典型的宫殿建筑,占地面积广,厅内宽敞明亮,建筑物以龙为主体元素,体现了对统治者高贵的地位以及被统治者的绝对臣服。能够充分代表当时的审美水平,通过分析建筑物的特征我们能够探索当时人们的审美取向,丰富历史上文化追求内容,对后期的美学发展具有指导意义。能够满足当时的需求,建筑物修建的最终目的在于使用,美学分析是衡量建筑使用情况的一大指标,其中的建筑结构、装饰都是人们对文化的一种寄托。
         二、现实情况
         (一)文化特征无法凸出
         当代建筑物主题特征难以凸显,很多城市的建筑物差别不大,无法将当地的特征风貌融入到建筑设计中,难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部分城市缺少标志性建筑物,在文化追溯的过程中不能提供有效信息[1]。杭州这所城市争议性较大,很多现代建筑物都是仿照上海去修建,虽然城市整体经济发展比较靠前,但对美学定义不明确,缺乏固定的文化定位,一味的去模仿,丧失了自身对美学的追求,在城市文化发展中处于劣势地位,如图1所示。
        
                    图1
         (二)美学追求缺乏创新
         当代很多建筑物都是前人所遗留下来的,具有重要的保存价值[2]。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人们对美学的追求也呈现出较大的差异。1970年左右受到当时西方文化的影响,全国兴起仿欧式建筑的风潮,完全复制国外传统文化,缺乏文化创造新意,导致建筑设计无法得到进一步发展,如图2所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仿古建筑物,缺乏相应施工技术,建造程序过于粗糙,脱离现实情况,导致施工效果不佳。我国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一味的去传承和回归从前是错误的做法,只有批判的继承传统工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才能带领建筑设计走向世界的前端。不能将先进技术融入到美学设计概念中。
        
                    图2
         (三)美学特征无法融入
         建筑美学有其独有的特征,需要将美学特征融入到结构设计中,但现实建筑物更加注重结构安全性而忽略其艺术性[3]。由于建筑设计人员大多是工科类出身,缺少对美的欣赏,设计出的结构更多体现在专业性和安全性上,缺少对建筑形体、平衡稳固以及有序性的关注,尤其是建筑结构外观和色彩搭配情况不够重视。设计图纸缺少专业美工人员的润色,颜色的选用及自然展示效果都难以满足当代人的审美需求。组织不主动引进新成员,对当代审美追求把握不到位,设计出的建筑物难以体现时代特征。
         三、对策建议
         (一)把握当地文化特色
         将当地文化特征融入建筑设计中不仅能够突出城市风貌而且给美学赋予新的内涵。第一,考虑地理环境,了解当地的地形地貌、降水程度、气候条件等相关因素,不同的地区建筑设计存在差别,降水较多的地区建筑物多采用砖混结构,较为炎热、降水较少的地区建筑物以木制楼房为主,建筑设计过程中外观和色彩搭配细节进一步凸显,以威尼斯水城为例,整个城市的商业活动在水上进行,周围的建筑物色彩以蓝色为主,更好的体现当地文化特征。第二,融合当地风土人情,每个地区的居民对外界事务的观点都持不同态度,有的地区容易接纳新事物,而有的地区排斥新事物,这些都可以在建筑设计中体现,有的地区其建筑物色彩以明亮、鲜艳为主,彰显对外界的包容度和欢迎度。
         (二)采用新技术进行美学探讨
         新时代的发展,美学价值的探讨需要借助新技术,形成新的思维模式[4]。建筑设计引入参数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运用计算机设备,分析建筑设计的各因子关系建立模型,总结国内美学观念的演化。参数化建筑作品与传统建筑作品具有很大的区别,注重双向交流,将欣赏者与建筑物建立特定联系,关注体验过程的情感投射,是审美价值的相互影响。美学重点体现其秩序性,通过参数化设计能够更准确的把握美学秩序,计算机拥有强大的运算功能,更容易从复杂信息中找到规则和关系,根据相关规则分析影响建筑设计的因素,整个分析过程具有严密的逻辑性。数学公式是参数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在多次演算过程中发现本质规律,高度提炼总结,这种程序化算法更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欣赏者通过不同的角度进行解读会体现出不同的审美价值,不同情感的碰撞会产生不同的化学反应,丰富了美学理论知识。
         (三)融合美学价值特征
         美学价值指导建筑设计,建筑设计在实践中去丰富美学理论,两者关系密切。怎样做才能保证将美学价值植入建筑设计中呢?人员配备是关键,设计人员中需要包含美工技术较好的人员,在招聘的过程中全面综合考虑应聘者能力,对应聘者的画工、色彩搭配进行仔细考察,选拔出更适合的员工;专业人员设计出组织框架后需要交由美工人员进行修改润色,形成完整的设计图纸,移交至上级部门进行打分决定图纸的去留;确定设计图纸后,美工人员与采购人员形成团队,在采购过程提供指导意见,进入施工现场,指导施工过程,项目的整个过程要保证美工人员的积极参与。
         四、结束语
         现阶段我国建筑设计更侧重于美学研究,如何将当代美学融入结构设计是我们研究的重点,文化底蕴、创新意识和美学特征的结合为现阶段的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未来可以进一步对美学理论展开深入探讨,结合社会发展实际,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创造出更具有价值的城市建筑。
         参考文献:
[1]张宇航,浅析建筑设计中的美学观念[J].规划与设计,2020(06):145.
[2]王冰源,王晨露,李安祺.探究建筑设计中蕴含的结构美感[J].住宅与房地产,2015(10):96.
[3]蔡良娃,曾鹏.参数化建筑设计中美学观念的演变[J].新建筑,2013( 02):68-71
[4]张鹏.美学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表达[J].建材与装饰,2018(36):9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