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建筑行业的水平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尤其是民用建筑方面,人民群众对于建筑的质量和安全系数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也对民用建筑的结构设计以及优化政策发出了新的挑战。建筑结构的优劣直接决定了民用建筑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因此在进行民用建筑的结构设计时,要对其本身的结构采取优化措施,升级建筑物的质量和可靠性。
关键词:民用建筑;结构设计;优化对策
引言:
随着和会注意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的生产生活水平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民用建筑工程也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发展优化,群众也更加关注民用建筑物的房屋结构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不仅需要重视整体结构的安全性,还需要兼顾美观性,协调外部环境与内部装潢设计,在保障质量的基础上建立最佳的使用舒适度。针对建筑企业方面,在结构设计上需要尽力降低民用建筑的建设成本,取得建筑企业利益的最大化,这就要求相关的设计、管理、施工人员都需要在这一过程中不断优化民用建筑结构设计预案。
一、当今民用建筑结构的现况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时,建筑企业就开始利用计算机的二维计算模式进行辅助设计,这种方式采用的结构设计方法是通过程序化的手段进行,促使整个设计过程更加简单而直观,也形成了之后沿用多年的标准化建筑设计绘制图,但是随后由于对建筑本身结构的设计需求日渐增多,这就要求在二维的基础上进行立体化的三维建筑设计。现金不少发达国家都在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引入了三维建模的概念来进行建筑物的结构设计,这种方式较为直观的反应出设计的优势和弊端,因此有效提高了建筑行业的设计效率,同时随着整个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民用建筑结构设计呈现两个方面的现况:一方面是结构设计的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设计方式以及设计过程都更加简单便捷,但是由于现今的设计人员过度依赖电子设备的谁寄,因此在结构设计过程中部分专业性的、理论性的知识内容缺乏全面评估,因此会对后续的工程建筑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另一方面,现今的信息化技术水平还未达到国际上认可的水准,需要进一步优化三维建模设计的方式和技术,促使现今的信息科技与实际的设计工作达到完美融合,还需要较长时间的坚持探索[1]。
二、民用建筑结构的类型分析
民用建筑结构其主要的设计来源在于结构设计人员以及建筑人员,结构设计的关键在于对建筑中各个要素的发会议及均衡,是以建筑的形式将结构类型相互拼合之后的结果,关系到建筑竣工后整体的工程质量。一般建筑结构主体中较常出现的结构类型由三个部分组成:
首先,就是框架式的结构类型,这种结构类型能够在平面环境下进行合理的配置以及预设,对于建筑内部需要承重以及分隔开来的部分要求相对严格,同时还能够满足日常生活使用所需的功能性。跨驾驶结构设计主要是利用钢筋混凝土材料或者是型钢类的材料进行设计,这些材料抗压性以及可完全性能都比较优秀,因此在建筑工程中有较高的效能,能够有效提升民用建筑物的抗震性以及延通性,是较为常见和普遍的民用建筑设计的结构类型。
其次就是简体结构,这种结构是经由构架墙以及全构架墙的形式逐步演化而来的,是以内外部的以墙阻隔而形成的对建筑物内外围的自由分割,一般在民用建筑当中舰体结构都会设计出三角形或者人字形的平面类型,在进行平面的预设时还会采用较为规则的方形或者是原形进行设计,在基本建筑过程中需要进行具体的设计要求,比如说在顶部一般就会设计为多层刚性环梁的形式,提升空间利用率。
最后就是结构墙的结构设计,结构墙称呼较多,可以称为剪力墙、抗震墙或者抗风墙,结构墙的主要作用就是承压和抗震、阻隔气流带来的压力等等,由于墙体本身能够增加建筑抗性,因此在民用建筑中运用的也较为普遍,但是要注意结构墙的应用可能会影响到空间布局,是在住房类的民用建筑中较为常见的结构设计方案。
三、优化民用建筑设计结构的对策
(一)当前民用建筑设计结构出现的问题
从当前建筑行业的发展情况来看,在进行结构设计时还存在较多不合理的地方,有些问题在于为了提升整个民用建筑的使用空间而忽略对于抗震墙的设计,这就埋下了极大的安全隐患。还有一些问题来自于在施工过程中,施工的方案和设计预案存在较大的差异,有时施工方会肆意修改设计预案,导致在施工过程中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使得建筑内容与建筑设计脱节,建筑本身会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除了以上两个方面产生的还有一部分原因来自于图纸当中的漏洞,将比较关键的消防设置排布以及耐火等级、安全等级等忽略,造成设计结构不能符合施工实际要求,无法达到正常的入住标准[2]。
(二)民用建筑结构设计的优化政策
1.提升民用建筑结构设计的质量
现阶段,在民用建筑结构设计中依旧存在着部分设计粗制滥造,以及违背相关行业准则、规定、标注等等各个方面的问题,在施工之前就要针对设计预案进行解决。最好的方式就是提升涉及相关人员的职业素养以及专业知识,这就需要设计部门定期开展相应的设计专业培训,在提升设计水平的基础上端正设计工作人员的工作心态,在结束培训时要进行考核,利用赏罚制度敦促设计人员积极投入培训之中。设计单位在筛选设计人才和设计工作者时需要注意对其本身取得的专业证书以及相关资质进行审核,确保相关的人才具有相应的设计资质,从设计者这一源头提升结构设计的可靠性和施工质量[3]。
2.针对民用建筑结构设计模型进行优化
民用建筑是关系到民生的大事,与每个人的利益息息相关,因此在进行设计时要针对设计阶段的结构模型进行优化,尤其是民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结构体系、防护结构以及需标注的细节,要与行业相关标准以及法律规定规范相符合,同时在设计民用建筑结构的同时也需要注重经济效益,在保障质量的前提下确保建筑企业应该取得的经济效益。
3.提升设计专业的水平
针对民用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比较多,例如抗震结构、规则性差以及楼层错层等等内容,需要在结构体系中进行有效的规划和选择,这就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整个结构的优化设计:
3.1.在进行框架结构的设计阶段,可以选用异形柱进行,一般在进行民用建筑结构设计时采用的框架结构一般会使用到的是矩形柱,只有在较为特殊的情况下会使用到原形或者是异形柱。主要原因就是由于矩形柱往往具有更加优良的受力性,整体的结构部较完善,在实际施工中应用也较多,安全系数较高,但是也需要知道在建筑本身设计的较高时,其中为了分担受力必须增加界面,这就会影响到建筑物内部的布置以及结构稳定性,因此此时可以适当使用异形柱进行受力均衡。
3.2.虽然民用建筑结构当中最多使用的就是混凝土结构或者砖结构,但是随着钢材生产力和技术的升级,钢结构也成为了其中优秀的选项之一,不论是从强度,还是在性价比方面,钢结构都具有较强的优势,尤其是如果民用建筑结构设计要求比较大的开放式空间,这就需要整体的建筑结构呈现巨大的空间跨度,这种情况下,钢结构能够在提升建筑结构强度的同时,减轻建筑结构自重,保障建筑的安全性[4]。
三、结束语
对于民用建筑来说,其中涉及到结构设计以及结构的形成体系相关问题要根据现实的建筑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在商户和开发商的联合需求的基础上,确保整体建筑工程质量,优化设计方案,引入先进的技术,注重对于设计人才的把控、考核、筛选和培养,才能有效提升民用建筑结构设计的水平,扩大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推进建筑行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延增,周昊.关于民用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对策分析[J].中国房地产业,2019,000(010):82.
[2]方运红.民用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对策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000(036):517.
[3]时俊梅.民用建筑施工图设计存在的常见问题与对策讨论[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9,000(004):56.
[4]卢超,于静.分析民用建筑施工图的设计优化[J].建材与装饰,2018,No.541(32):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