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行业是环境污染较为严重及能耗较大的行业,因此建筑行业逐渐在建筑设计中应用绿色建筑设计理念。这一理念的深入可有效降低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及环境污染,促进了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缓解了我国资源紧缺的现状。
关键词:建筑行业;绿色建筑设计;应用;
当前,人们在关注建筑实用性能的同时,也更加重视建筑的节能性与环保性。绿色建筑成为当前建筑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在建筑工程建设中,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研究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可有效带动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1绿色建筑的概述
绿色建筑十分重视建筑物对周边自然环境和资源的影响,在建筑工程建设中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自然资源损耗,保证生态平衡。设计中要正确认识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在科学利用自然资源的前提下减轻建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促进建筑、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绿色建筑中充分利用了不同的新型技术,如利用清洁能源、水资源循环使用、自然通风及采光和积极应用绿色材料等,且多种与绿色建筑相关的技术发展也为处于发展初期的绿色建筑提供了参考。
2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分析
2.1节能
设计绿色建筑的过程中,建筑节能是必须要高度重视的问题,其充分利用了现有资源,降低了珍贵资源的消耗。利用现有的技术保证资源的充分合理应用,防止出现资源浪费的问题。但在设计中也应考虑技术和经济等因素,避免先进技术堆砌,破坏工程的经济性。相关人员需在保证工程环境效益的同时,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
2.2节地
绿色建筑可减少土地占用面积。在绿色建筑用地设计中,应合理安排建筑配套设施,保证建筑用地的合理利用。再者积极利用现有的市政配套设施,以现有的环境条件为基础,结合地下空间合理开发和应用,以减少土地的占用面积。
2.3节水
绿色建筑设计中需增大水资源利用率,以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该措施一方面可减少新水的浪费,另一方面也有效降低了市政污水处理量。利用雨水收集、废水、中水处理等方式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以雨水浇灌景观。
2.4节材
在绿色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应使用质量性能较好的材料,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只有投入较高的成本才能保证建筑设计的效果。某些当地的建筑设计和材料依然可以实现良好的设计效果。新型的高强高效混凝土、轻质混凝土和纤维混凝土替代传统的混凝土材料,不仅减少了建筑材料的使用量,也使结构在强度、重量和耐久性上展现了更加显著的优势。
绿色建筑材料是绿色建筑建设的物质保障,绿色建材环保性更强,对人体健康影响更小。为了保证环境保护的整体效果,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应选择绿色建材,且使用天然石材和木材,这是因为天然建材可自然降解,从而有效减弱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2.5环保
绿色建筑理念中要以保护自然环境为基础、绿色建筑设计中要始终坚持保护当地自然然环境的原则。建筑设计的过程中禁止使用有毒有害的建筑材料,同时全面利用建筑材料和建筑资源,防止工程建设中破坏自然环境。再者,绿色建筑设计中要保证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以自然规律为基础,合理利用天然建材和人造建材。
3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整合与应用方法
3.1合理布局
合理利用建设用地,可确保建筑规划的整体质量,且高质量的平面设计可减少土地资源占用,合理的建筑朝向也能有效保证建筑的自然采光率。另外,设计人员还需减少建筑冬季采光和夏季制冷所消耗的能源,以提高室内环境的舒适度。建筑平面设计中一般采用规则化的平面设计,并控制外墙的面积和层高,以节能为切入点考虑其达到综合节能效果最佳的层数和层高,这也是减少建筑能耗的有效措施。
3.2充分利用节能技术和太阳能技术
建筑设计中,太阳能和地热能的应用可有效降低采暖消耗,太阳能光伏发电可为建筑提供电能,建筑全新的表面材料具有调温和空气净化的作用。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新产品的不断出现,窗及玻璃幕墙的性能已获得了极大的提升;新型高性能玻璃使窗及玻璃幕墙的保温及防辐射性能得到了极大的优化;新建筑型材及隔热技术改善了幕墙和窗体热工性能,强化了建筑节能效果。
虽然建筑门窗系统以及玻璃幕墙的能耗较大,但是,在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窗和玻璃幕墙的性能也在不断完善,新型的窗户和玻璃幕墙具有良好的保温及防辐射性能,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应用显著优化了幕墙及窗体的热工性能。
太阳能在光电和光热两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建筑表面的太阳能光伏系统能够为建筑照明提供所需的能源。太阳能光热技术以其自身的优势赢得了广阔的市场。且建筑一体化也更加重视太阳能产品与建筑工程的科学设计、规划和施工,其可与建筑工程同时运行使用。该技术可将建筑物屋面和墙面等设置在最大日照的位置,可防止集热器安装后遮挡建筑的光照。
现阶段,太阳能热水产品构件化已经成为主要的发展趋势,有效解决了高层和小高层的屋面面积限制问题。集热器与储水箱相互独立,因此可在不同的区域完成安装。编制建筑设计方案时,需科学设定光热、光电集热构件,从而使其更好地融入到建筑当中,提高建筑的整体性。
3.3利用节水技术和水循环技术
在绿色建筑设计中,注意增大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率,设计的过程中应充分结合当前条件,利用科学的技术措施,保证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如住宅小区雨水收集回收利用、中水处理及再利用等。
确保水资源的充分利用是实现节水目标的重要途径,回收废水和雨水,设置雨水及中水处理系统,可以加强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同时要求设计人员处理好直接饮用水和市政再生水,积极引入地下水和地表水。
建筑区域屋面、绿地、道路等占地面积与表面铺装材料对雨水径流和下渗量有着十分显著的影响。如要提高雨水的下渗量,则应选择具有良好透水性的路面铺装材料,以此增大蓄水量。且屋面绿化会蓄流部分降水,有效控制径流量,减小径流系数。
设计雨水和污水的外部管线时,应参照城市道路的地形和坡度条件确定纵向坡度,从而保证雨水和污水自流效果,减少排水的成本投入。设计城市雨水系统时,需设置雨水下渗设施,有效补充地下水源。又由于道路与停车场间的径流水质不高,所以雨水收集的过程中需要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
3.4自然采光与自然通风
绿色建筑应利用自然光源,自然光源可提高视觉舒适度,并且也是质量最高的光源。建筑照明消耗量较大,若能够增大自然光源的利用率,就可有效减少照明过程中所消耗的电能。设计人员需积极树立绿色设计理念,合理应用自然光源设计,提高自然采光的应用率。
此外,设计人员需以技术方式强化自然通风,形成空气对流,充分改善室内的气流条件及冷热环境。而且该设置不仅仅依靠机械排风和空调制冷,其有效减少了建筑能源的消耗。因此,在平面规划中,要参照建筑物通风需要,为建筑预留迎风坡。设计中可对日照间距和风影间距加以分析,科学取舍,进而保证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的效果。
4结束语
在绿色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若能充分吸收全新的设计理念,就能够有效完善建筑设计综合水平,以此提高建筑工程的综合效益,在加强建筑环保性的同时,减少资源的过度消耗。
参考文献
[1]金亮.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整合与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7(43)
[2]丁舒.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运用分析[J].建材与装饰.2020(10)
[3]纪伟东,葛葳.基于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高校风雨操场设计策略研究——以山东大学青岛校区风雨操场为例[J].建筑节能.2019(12)
[4]孙阳.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整合应用探讨[J].城市建筑.2019(23)
[5]陈立东.对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建筑设计中应用策略的探讨[J].城市建筑.201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