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成因与处理措施的探讨

发表时间:2020/6/2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6期   作者:高飞
[导读] 摘要:当前,在我国建筑施工中不可避免存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所以施工单位必须要在掌握裂缝成因的同时,采取适合的处理措施,这样才可以减少裂缝的出现几率。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广东省深圳市  518000
        摘要:当前,在我国建筑施工中不可避免存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所以施工单位必须要在掌握裂缝成因的同时,采取适合的处理措施,这样才可以减少裂缝的出现几率。基于此,本文以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为研究对象,主要介绍了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的成因,而且提出了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的有效处理措施,希望可以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成因;处理措施
        近年来,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和人们对建筑质量要求不断提高的背景下,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已经成为建筑的主要问题。而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之所以出现裂缝,其原因较为复杂,存在裂缝后也难以有效处理,所以在建筑施工和建筑设计中必须要高度重视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问题。
        一、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的成因
        (一)混凝土原材料的原因
        第一,商品混凝土厂家由于受到市场激烈竞争的影响而出现价格竞争,每个厂家为了减少混凝土的生产费用,选择降低水泥用量。其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调整,将超标的矿渣微粉和粉煤灰添加到混凝土中,以实现降低水泥用量的目标。经过调整的混凝土配合比早期增长速度不快,然而只要28天就可以符合强度要求,混凝土3天后干缩到了高峰值,所以无法避免初期的混凝土伸缩裂缝。第二,有些商品混凝土厂家为了便于机械泵送施工,添加用水量或者质量不合格的减水剂,进而造成终凝收缩裂缝出现[1]。第三,有关部门明确规定,每个厂家的水泥禁止混合使用。所有商品混凝土厂家无法确保库防的水利都全部清库,导致一些水泥混合使用;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因为混凝土用量相当大,只有一个商品混凝土厂家根本就不能满足施工用量,这样就容易出现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商品混凝土厂家将商品混凝土供应给施工现场,而每个厂家的水泥都不是相同批次的,以导致不同类型水泥混合使用。
        (二)建筑设计的原因
        第一,建筑平面过长,因为温差与材料变形,容易导致楼板出现横向开裂的情况。就长度来讲,若结构长度过小,结构内力影响较小。第二,收缩裂缝经常在收缩应力较为集中的薄弱截面处出现,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往往重视建筑功能而忽略建筑结构。比如:建筑平面呈现不规则形状,而结构设计过程中有尚未采用加强策略,在凹凸角位置很有可能出现收缩应力以及温度应力集中,进而导致板开裂。第三,就砖混结构住宅来讲,因为夏季室外墙体温度比室内温度高,在高温条件下结构外墙面容易出现受热膨胀,若不能采用有效的保护策略,在纵外墙面和横外墙面的变形对楼板形成牵拉作用下,东西两边楼板受到外墙向外拉伸就有可能出现裂缝,尤其是外墙面,若使用暗色调装饰面层,该类性裂缝就十分普遍。相同的道理,若不将保温层设置在屋面,顶层楼板很有可能由于热胀冷缩而出现开裂的情况。
        (三)结构设计的原因
        第一,在设计过程中,考虑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受力状态只是局限在楼板平面的应力变化和板平面的受剪变形。虽然是板端嵌固端节点出现弯矩,也仅仅考虑是板平面屈曲或者弯曲所造成的应力[2]。对楼板受力体系进行分析时,尚未充分考虑现浇结构构件之间在三维空间内怎样协调变形和分配内力。第二,现行规范倾向于根据强度考虑,而没有认真考虑控制混凝土收缩应力和温度应力进行的配筋。因为边梁变形或者墙体变形影响楼板,导致楼板在板角位置出现拉伸变形,根据传统的概念在板角位置设置抵抗负弯矩钢筋,仅仅考虑在承受竖向荷载作用下楼板的弯曲变形,并没有来考虑楼板受到墙体的影响。因此,虽然将放射形配筋设置在端跨的板角位置,仍旧无法避免端部楼板板角45度方向出现裂缝。第三,因为忽视结构计算,现浇板设计过薄。没有进行挠度验算,或者设计过程中没有合理估算使用荷载,进而造成设计受力比实际受力小,所以出现板开裂。


        (四)施工的原因
        在建筑中施工是至关重要的,施工质量的优劣是导致建筑问题存在的重点。在实际施工中因为操作不合理,进而形成楼板裂缝的原因也是重要的因素。施工的原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在施工过程中因为楼板实际厚度不符合设计的厚度值,以造成楼板的刚度降低,楼板很有可能存在变形的情况,进而出现裂缝。第二,因为在施工中,施工人员踩踏楼板,导致楼板慢慢下移,造成在楼板支座位置边沿板顶出现裂缝[3]。第三,在施工中混凝土实际强度小于设计强度,导致楼板没有足够的承载压力能力,进而出现开裂的情况。第四,有些施工单位过分追赶施工进度,并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将楼板拆模,也有可能过早将其他的材料放在楼板上,导致现浇楼板承受的压力相当大,自然就会出现开裂的情况。第五,当前,很多现浇楼板都使用PVC管来下沉或者上移,这样很有可能减弱现浇楼板顶,进而在楼板处很有可能出现顺着穿线管走向的裂缝。除此之外,因为楼板底部设置的钢筋保护层垫块相当稀疏,也有可能导致楼板存在裂缝。第六,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若模板支撑的变形相当大,就很有可能导致现浇楼板的混凝土在硬化前就出现初始性裂缝,而该裂缝在模具拆开后受到多种原因,比如:温度变化以及干缩等等因素产生的影响不断扩大[4]。第七,因为泵送混凝土具有较强的流动性以及粘聚性,所以就塑性裂缝而言,与常规的混凝土相比之下,现浇楼板的问题相当突出。在施工中若混凝土振捣的密实度不够或者不均匀,而且出现过振的情况,都容易出现塑性沉降裂缝,该裂缝存在的时间多数是在浇筑后的30分钟到3个小时。若在浇筑后的3个小时到4个小时,没有立即保护与覆盖,在天气炎热时,水分迅速蒸发,就有可能存在混凝土收缩剧烈,导致楼板表面出现塑性收缩裂缝,此种裂缝呈龟裂状。
        二、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的有效处理措施
        通常,对于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而言,必须要采取有效的防治策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在设计图纸会审过程中,应该结合以往的经验来改造局部,比如:使用细筋密配,对现浇楼板支座位置的约束条件进行改善等等,严格控制温度裂缝。其二,在楼板底模以及支架设计中,需要考虑到施工时的负荷,留出足够的时间让现浇混凝土进行养护,进而使其有更强的耐受力。施工进度要合理,不能出现蛮干的情况。并且浇注过程中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制定浇注方案,根据规定的浇注顺序完成浇筑。第三,在选择原料时,尽可能选择水化热的水泥品种和适应于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水泥强度等级,降低水泥用量,在混凝土配合中应该根据等强度和等和易性的基本原则,加入适量的粉煤灰,确保混凝土质量合格。有条件的话,也可以加入一定的减水剂,降低水泥用量,从原料层面上将出现裂缝的几率控制在最小化[5]。第四,科学养护混凝土,而且定期养护。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采用相应的养护策略,否则就无法保证养护效果。
        结语
        总而言之,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是主要现象之一,不仅降低建筑施工质量,而且容易对人们造成重大的财产损失。因此,需要增强建筑每个阶段的规范,比如:设计阶段、准备阶段、施工阶段以及养护阶段等等,一旦发现裂缝,必须要迅速采取适合的处理措施,而且充分了解不同裂缝的成因,从源头上禁止裂缝的出现,确保建筑质量合格。
        参考文献:
        [1]严恒林.现浇楼板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倒塌模式的影响[C]..《同行》2015年9月(下).:安徽同行杂志社,2015:39.
        [2]魏培荣.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分析[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3(16):162-163.
        [3]吕显峰.减缩抗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理论在工程实践中的运用[J].中国建设信息,2009(10):88-89.
        [4]陆阳升.现浇楼板裂缝原因浅析与防治措施[J].科技资讯,2009(14):120.
        [5]胡永春.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03):1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