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科林思德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新疆省阜康市 831500
摘要:人在做任何工作时都有一定的目的性,这些目的可以是工作的动机、意图。员工在参与安全生产的工作中也有自身的安全动机或叫安全需求。了解影响员工安全动机的因素及员工安全动机的形成过程和变化特点,就能找到切实可行的能够有效激发员工安全动机的管理措施。
关键词:安全动机;安全心理
引言:
为什么在企业里员工的安全意识始终不能得到有效提高,各类违章、违纪行为屡禁不止,各类安全事故层出不穷,各种血的惨痛教训频频发生,这些问题一直是困扰企业管理人员比较头痛的事。如何才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有效控制违章、违纪行为,遏制事故的发生,我想还可以从员工的心理因素上考虑一些问题,作一些工作,并在工作中结合员工的心理特点,及时调整工作的思路及方式、方法,以达到良好的工作效果。
人在做任何工作时都有一定的目的性,这些目的可以说是员工工作的动机、意图,同样,员工在参与安全生产的工作中也有自身的安全动机或叫安全需求。安全动机作为员工行为的一种意图、打算,对保障安全生产有极大的作用。这是因为:
(一)员工在生产中的操作行为主要是由员工自行调节控制的,别人对他的影响都是被动的,只有将别人的影响、管理转化成为员工的自主约束、管理,才是主动的、自觉的。也只有如此,才能有效保证安全生产;
(二)事故作为一种低概率的事件,有时员工即使冒险操作,也会侥幸逃脱伤害,这就会使有的员工掉以轻心,逐渐养成违章、违纪的习惯。但是,必须指出,事故的发生往往具有高度的不可预测性,掉以轻心的员工会在突如其来的险情面前,来不及反应和采取恰当的应急措施,就极易酿成事故而成为肇事者与受害者;
(三)安全的需求实际上并不是唯一影响员工操作行为的因素,员工作为社会人,他的行为深受许多其它因素的影响。因此,要使员工真正自觉自愿地做到安全操作,仅仅依靠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是不够的,还必须通过一切有效的措施,使安全意识在其动机系统中占有牢固的绝对优势地位。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预防员工麻痹大意、冒险蛮干,确保生产。
人的行为动机深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员工的安全动机亦不例外。了解影响员工安全动机的因素及员工安全动机的形成过程和变化特点,就能找到切实可行的能够有效激发员工安全动机的管理措施。而员工作为一个自然人、社会人,具有一定的社会关系及个体特性,因此影响员工安全动机的各种因素比较复杂,它不但包含员工个人的性格、爱好、心理素质、成长经历、教育经历、社会关系、家庭状况等,还包含员工个人的职业素质、工作经历、工作经验、综合技能及所面对的工作本身等因素。
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会产生不同的工作动机,而最好的、最具有影响力的动机就是员工自身所具有的内在动机或叫员工的内在需求,这种内在动机才最具有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认识到这些问题,我们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主导思想:一是将员工安全意识由被动接受转变为自身的主动需求;二是彻底消除员工违章、违纪的途径和侥幸心理;三是不断激发、强化员工维护自身利益的安全需求;四是建立遵章守纪、相互监督的良好工作氛围。根据这些主导思想,我们就可以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以激励方式形成良好的安全动机。
(一)通过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制定,将安全生产职责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一名员工身上,使员工都明确自身的安全生产责任,明晰自身的失职所应承担的代价,彻底打破员工中存在的安全职责只是安全管理人员的职责的这种依赖思想,从而打破在日常工作中存在的责任推诿的状况;
(二)安全生产职责必须与责任人的责、权、利对等挂钩,明确奖罚,公平考评,严格落实,使责任与利益共存;
(三)员工违章、违纪多因员工的惰性、浮躁、疲劳、逞强、急功好利、情绪波动等因素造成。深入研究员工的违章、违纪行为,从管理制度、工作程序、作业环境、作业步骤、工器具配备等方面逐步消除诱发员工发生违章、违纪行为及误操作的因素,形成作业过程中的本质化安全;
(四)违章必惩、违纪必纠,严肃劳动纪律,实行“安全一票否决”、安全联保、责任联带制,形成人人治理违章的工作氛围,使违章行为无立足之地;
(五)采用多种形式,加强员工的安全培训、技术培训,尤其是案例培训、事故风险预分析、实战演练等培训,用案例教育逐步转变员工的思想认识,用实战演练逐步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
(六)广泛开展各类安全评比、竞赛、创新活动,如安全班组评比、安全技能竞赛、隐患治理、安全建议、安全先进集体、个人评比、安全命名、安全角色扮演等活动,在荣誉、利益上不断地反复激发、强化员工的意识——安全问题首先是员工自身的问题;安全需求是维护员工自身权益的最基本需求。
结束语
良好的动机需要正确的不断地激发与强化,这是一个较长的过程,但各级管理人员必须要认识到,一旦在员工中形成主动、自发的内在安全需求,形成良好的安全工作氛围,我们的安全管理工作就由被动管理走向员工自发的主动参与、主动管理,这将消除摩擦,提高效率,有效控制风险,积极改善我们所面对的安全管理现状。
参考文献:
[1]《安全心理学》 作者:栗继祖 出版社: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电力员工安全心理读本》 作者:张守峰 出版社:中国电力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