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市政工程的发展也十分迅速。市政工程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关系到人们日常生活生产。由于市政工程分部在城市各个角落、相互交错、分布密集,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对城市的管网、给排水设施、通信设施等造成一定的破坏,从而影响到人们正常的生活。顶管施工技术可穿越障碍物,对地面环境破坏小,施工成本低,将其运用在市政工程施工技术中可以提高市政工程施工质量。本文简单概述了顶管施工技术概述,以及市政工程施工中顶管施工技术的具体运用。
关键词:市政工程;顶管施工技术;运用
引言
科学技术更迭迅速,经济社会发展步履稳健。处于新形势背景下,我国市政施工工程发展面临着各种机遇与挑战。随着工程建设项目的不断增加,对地下管网建设要求越来越高。为了降低管网工程施工对道路交通或者周边建筑的影响,确保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市政工程开始引进顶管施工技术,以便于拓展工程开挖规模,确保工程效率。
1市政工程中的顶管施工技术概述
市政工程中顶管施工技术运用是施工过程高效开展的基础保障,虽然借助系列施工经验也能够有效驱动施工活动的开展,但这种做法存在着一些风险。施工质量标准越发严苛也倒逼施工主体更好地进行顶管施工技术的运用。由于很多城市在进行排污等管道的改进性施工,顶管施工需求必然会不断增加,顶管施工中相关技术的运用也具有重要意义。但也要看到,很多市政工程施工主体对顶管施工技术的认识程度较低,在实际施工上更是无法对顶管施工技术进行娴熟的运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拖慢了顶管施工效率。对于各类型市政工程施工主体而言,如何更为精准有效的进行顶管施工技术运用也是施工中需要认真思考的现实性问题。
2顶管施工的技术特征
由于顶管技术在施工中有效避免了挖坑环节,因此在实际工程操作中对地面的破坏程度较小,工作性质是以点为单位进行串联施工,对周边建筑物和城市环境不会造成大规模破坏。由于不需要挖掘,因此在施工中产生的噪声污染也很小,是一种备受欢迎的施工方式。综合来看,该技术不论从实际操作环节,还是从给外界造成的影响来看,较传统施工方式有明显的优势。该方法能够在不破坏城市建筑和路面结构的情况下完成管路铺设工作,性价比高,因此应用率非常高。市政工程改造中的主要问题是管线的重新施工铺设,因此方案制定非常重要。借助顶管技术完成设计,大大简化工程中的布线步骤,在实际操作中要借助一些其他工序完成。工程施工中需重点关注两方面内容,分别为钢管构架和混凝土管道铺设部位确定。实际操作工序并不复杂,在保证施工现场照明充足的前提下,只需控制好油压千斤顶,要匀速缓慢地进行操作,再通过降压系统完成泥浆构架。其中顶管的操作方向控制要通过设备移动完成,移动方向要根据设计图纸中施工形式直行,最终目标使混凝土管件和钢管匀速平稳地进入指定井内。
3市政工程中顶管施工技术的有效应用
3.1加强顶管施工现场勘查与调查
首先,全面调查施工现场的人流情况、车流情况,按照调查信息来确定人流、车流量的交通路线与人流组织。同时,在施工路口安设交通导向路标,并指派专人指挥交通稳定运行。其次,对排水系统进行全面调查,设计出最合适的排泥水线路。一旦遇到突发情况应该临时增加排水管道,避免出现污水漫延泛滥的情况。再次,对施工现场的煤气使用情况、电力通信情况、供水情况、煤气管道情况等进行调查与标示,并按照实际情况确定其是否需要临时关停或搬迁。最后,对污水管道与雨水渠箱等市政建筑物进行调查,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埋设建筑物进行及时维修或者更换,确保施工安全。
3.2开挖工作坑和支护
工作坑是顶管施工的主要场地,基坑内部需要设置千斤顶、导轨等设施。管道的工作坑一般设置在检查井位置。根据市政工程施工设计图和施工,确定工作坑的位置,工作坑距离工作井50米。工作坑为矩形,基坑底部尺寸为7米*5米,高度为6.5米。工作坑开挖方式采用逆作法施工,并与人工开挖配合。开挖由上至下逐层开挖,并严格遵守“分层开挖、严谨超挖”的原则。在开挖的时候,不能在坑边堆放土方、建筑材料以及机械设备,减少基坑工作的外部荷载。考虑到施工区域有杂填土、粉质土、粉质黏土等软弱土层,因此需要在工作坑壁内设置支护结构,坑壁采20mm厚模板、钢管作为支撑结构。工作坑开挖并设置好支护结构以后,需要设置围挡结构,并在周围设置施工安全警示牌。
3.3顶进设备安装与就位
顶进设备安装施工要求,将相应的钻头安装,安装好以后将螺栓紧固,确保螺栓不会松动。基座作为顶进设备的基础,主要承载顶进设备的各项负荷,为顶管机提供推进反力,在作业过程中,承受各项荷载的情况,确保不位移、不变形、不沉降。导轨采用38kg/m的钢轨,轨底和型钢焊接为一体。油缸安装在油缸架上,油缸架上油缸中心误差范围不能超过3mm,确保油缸手力位置准确。顶进设备和起重设备按照施工要求安装。
3.4顶管技术纠偏
通常情况下,顶管每次顶进一节混凝土管节的距离,便需要对其测量一次。为了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无误,在顶管机出洞、纠偏、达到顶点之前的阶段,应该不断增加测量次数,同时在施工进程中依然保持对测量控制点的测量。待顶管离开洞之后,可以利用激光经纬仪放在顶进轴线位置上,然后对顶管机内的光靶测量进行追踪。在顶进过程中,施工人员应该全面掌握顶管机的运行趋势与遇到的偏差情况,这样极大地减少了测量时间,并且能够及时纠正偏差。在管道内部,随着顶进距离不断增加,可视程度越来越弱,这时需要借助于经纬仪来进行测量偏差,并按照施工实际情况设置相应的接站测量。借助于水准接站测量技术,不仅能够对顶管机的中心标高进行测量,并能够对比设计高程,以便于确定高程偏差值。
结语
市政工程顶管施工难度较大,施工技术选用不仅要确保科学合理,同时也要同顶管施工实际情况相互吻合。近几年,市政工程施工的工期压力较大,且施工层面管理力度需要得到更好地增强。无论是出于工期保障还是出于施工质量控制的目标,顶管施工中都要科学地进行施工技术选用。借助施工技术运用价值的彰显,更好地推动各个层面与各个时期顶管施工活动的开展,避免顶管施工技术选用不当对整体市政工程施工建设产生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1]李晓菲.探究长距离顶管施工技术在市政给排水施工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9).
[2]林敏.市政给排水施工中顶管施工技术应用分析[J].江西建材,2019(13):65,68.
[3]许同坤.顶管技术在市政给排水施工中的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18(5):98-99.
[4]姜浩.浅析顶管施工技术在市政给排水施工中的应用[J].低碳世界,2018(13):110-112.
[5]孙海胜,徐克强.市政工程建设中顶管施工技术的应用[J].中华建设,2018(1):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