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土木工程建筑中,钢筋混凝土结构使用最为频繁,但从实际情况来看,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施工中,应从技术上入手,不断地完善此项技术,提高混凝土结构使用性能。本文作者结合多年的实战经验,通过实际施工阶段,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剖析,提出了应对问题的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并以此保障建筑工程质量,推动建筑行业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施工;问题;技术探究
1土木工程建筑与混凝土
1.1土木工程建筑
土木工程建筑是专业技术人员通过借助不同的材料、设备、施工技术搭建起来的,是人们生活中较为常见的民生型建筑,建筑本身具有一定的实践性、综合性和社会性。其实践性主要表现在建筑是需要人们大量的经验积累发展起来的;其综合性主要表现在完成建筑所用的材料和工艺包含技术、设计和侦查等较多的学科;其社会性主要表现在建筑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不同区域、不同季节等环境的差异会影响到施工技术与施工水。
1.2混凝土
混凝土是目前土木工程建设应用最为广泛的复合型施工材料,这一复合材料将胶凝材料水泥、砂石、水按照一定的配比并借助专业设备进行搅拌,在有效保障水泥性质的前提下,促使各类施工所需的材料充分复合,最终各类材料凝结在一起,形成一种全新、高性能的人工石头。混凝土制作工艺比较简单,成本较低,价格比较低廉,凝结后强度较高,是一种性价比相对较高材料。
2 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2.1混凝土调配搅拌不够规范
混凝土是一种复合型材料,其本身是用水泥、砂石和水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胶合,那么,要想让其实现合理的胶合,就需要合理调配和搅拌混凝土材料。但在混凝土调配搅拌过程中,调配人员的工作态度不够严谨、工作方式随意、违规操作等问题,导致混凝土调配不合理、不规范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将严重影响混凝土成品的强度,为后续工程的建设质量、建设安全埋下隐患。
2.2水泥的散热不够充分
为保障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工作人员需要加大混凝土结构的应用,但混凝土在进行材料搅拌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热量,施工中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将难以散发混凝土内部的热量,混凝土内部热量无法全部散发出去,将会导致内部温度升高,混凝土外表冷却后就会与内部存在一个非常大的温度差,如此反复下去,将会导致混凝土结构出现一些不规则的裂缝,进而影响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
2.3混凝土材料的质量问题
通常情况下,混凝土材料主要包含水泥、水、砂石等,水泥的生产日期、生产厂家、合格证书是否齐全;砂石的颗粒的大小、石材料的成分是否符合要求;水是否为没有污染的水等等,只有在混凝土生产前,保障各类材料的质量,最终的混凝土材料才能满足使用和技术上的要求。
2.4混凝土的裂缝现象
在混凝土的凝结固话过程中,受到各类因素的影响,时常出现一些裂缝。这些裂缝不仅影响混凝土质量,还影响混凝土美观,严重的会影响建筑工程建设质量。结合实际情况,混凝土裂缝主要包括(1)混凝土结构表面产生的裂缝;(2)混凝土结构性裂缝;(3)贯穿混凝土内部的裂缝等。
2.5对混凝土的养护不足
在实际施工阶段,在浇筑完混凝土结构后,施工人员未能定期对混凝土进行浇水养护,甚至直接忽略养护步骤,严重影响了混凝土结构,也对施工建筑整体质量带来很大的影响。
3混凝土结构施工中施工技术探究
3.1混凝土搅拌技术
混凝土搅拌技术是一项以实践为基础的施工技术,但技术流程较为复杂。
首先,在混凝土搅拌前,工作人员需要深入分析影响混凝土搅拌质量的因素,如搅拌时间、材料配比、投料顺序等。从各个层面入手,实施管控,以此保障混凝土的质量;其次,在混凝土搅拌阶段,需要依据工程需求,强化搅拌时间的管控,合理设置搅拌时间;再次,实时监控混凝土材料搅拌阶段的流动情况,保障搅拌均匀,在搅拌结束后,需要立即将混凝土卸下。
3.2混凝土配置技术
在混凝土生产中,配置技术属于最为基础的技术,配备质量直接关系着混凝土质量。因此,在混凝土配置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严格依据操作规范、配置标准开展工作。首先,工作人员应依照工程需求,精准配比施工材料与施工设备;其次,在砂石配置过程中,配置人员在混凝土搅拌前,需要对砂石的含量进行准确的测量,以求能够把握配置比例的精准度;再次,在砂石、水泥、胶合剂等使用上,需要保障数值的精准性,严格遵循配比流程。
3.3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应力
混凝土材料中的水泥在搅拌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热量,如果想要合理管控混凝土结构温度,需要先保障混凝土结构质量,通过合理调整水泥比例,以此减少水泥搅拌中产生的热量。目前一般应用大坝水泥替代工业水泥,或者是在混凝土结构内事先铺设一些水管,在浇筑结束后,往水管内注入冷水,借助水体的流动以此将混凝土内部的热量全部带走,进而减少混凝土内外的温差,保障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
3.4混凝土浇筑技术
混凝土浇筑技术是混凝土生产的核心技术。首先,在混凝土浇筑前,需要参照相关标准,严格检查混凝土模板、钢筋材料等,从源头开展浇筑质量管控;其次,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需要不间断地浇筑,不可停顿。在混凝土逐层浇筑阶段,一定要在上一层未完全凝固前,开展下一层面的浇筑;再次,在混凝土结构完全浇筑结束后,现场工作人员需要遵循相关标准,严格检查模板密封性,查看模板是否存在污染物,一旦发现异常或问题,需要及时进行解决。
3.5混凝土养护技术
养护技术是现阶段土木工程中减少混凝土裂缝发生的一个最为有效的措施,也是进行混凝土浇筑的一个必要的环节。做好养护工作,不仅能够减少混凝土结构裂缝的产生,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混凝土结构的性能。一般情况下,养护工作是在完成了混凝土浇筑并且进行了振捣后12个小时内进行的。养护工作不局限在浇筑的环节,也可以是在拆完模型后进行混凝土养护。养护的方式一般都是喷水,喷水的频率有一定的要求,但并不是完全固定的模式,具体的情况还要根据土木工程建筑现场的情况进行调整。如果有条件,应该养护一周以上。在我国目前比较普遍的养护方式有三种:浸水养护;覆盖养护;围水养护。
3.6混凝土抗裂技术
要想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需要工作人员从多个方面进行研究和探索。除了前文中提到的一些方法,还可以添加一些辅助材料和添加剂,在混凝土材料中添加一些国家允许的添加剂,可以有效地对混凝土的自缩性进行控制。例如机纤维、无机纤维、金属纤维等,它们都具有极高的抗拉性能,可以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进而有效地提高工程的质量,对于添加剂的使用一定要遵循相关的规定,同时,也要注意后期养护这一环节。
4结语
总之,混凝土结构施工是现阶段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中的一项最为重要的内容。从本质上来讲,建筑工程的混凝土技术,其含义十分的宽泛,其不但包括施工技术,还涉及了竣工后期的养护、维护等工作。所以,建筑工程人员必须重视混凝土施工中的每一个细节,分析和研究混凝土施工中的每一个细微的流程,最大程度上来实现混凝土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振新.土木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7(39).
[2]戴俊锋.解析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J].江西建材,2017(19).
作者简介:崔春燕(1981-04),女,汉族,助理工程师,现从事建筑工程施工与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