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房屋建设综合开发公司劳动服务中心 272000
摘要:在我国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建筑技术水平也在不断进步,模板施工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土建工程中的模板施工技术涉及诸多专业领域的知识,是一项系统化的综合性工程,其施工质量优劣直接关系到土建工程整体施工质量。本文主要对土建工程模板施工的技术控制要点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土木建筑;建筑工程;模板技术
1、土建工程模板施工的重要性
模板施工是土建工程中耗时最长且成本较高的关键施工环节,关系到施工质量的保障、施工成本的控制与施工效益的实现。具体模板施工中,模板材料的质量与成本作为直接关系到施工进度与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一旦模板出现问题,不但造成安全隐患与施工事故,严重者甚至会导致坍塌,威胁生命财产安全,从而造成施工时间成本与财力成本的浪费,影响工程的经济效益。因此,加强模板施工质量控制与技术控制,是保障施工项目盈利的关键。目前建筑混凝土工程基本上均采用模板施工,只有保障施工的质量、进度、安全性、成本与效益,才能够顺利完成要求,保证项目盈利水平与工程的使用寿命,顺利实现工程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2、土建工程中的模板施工技术要点
2.1配制
土建施工过程中,模板的配制工艺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内容:首先,模板的配制必须符合建筑施工的尺寸要求,相对于结构较为简单的模板构件,这种模板在配制可以直接按照施工图纸来进行,其制作也要按照相关的规范即可。对于很多楞木与横档的构件而言,这些构件之间的间距也是非常值得注意的一点。但是,以上是针对较为简单的模板构件而言。对于结构较为复杂的建筑模板构件而言,上述方法明显已经不足以达到模板配制的要求,这就需要采取更为合适的“放大样”配制方法,这一种方法对于各种楼梯模板来说尤为适用。“放大样”这种施工方法就是根据模板的结构图纸,首先画出这种结构构件的是实体形状,并根据这个实体形状确定各个部件的具体尺寸,根据测量出来的尺寸确定模板的配制工作。但是这种方法并不是万能的,在如今的建筑工程施工中,这种方法显得十分麻烦费时。而且要想将构件的实体形状画出来,需要较大的场地来完成。因此,放大样的模板配制方法依旧有待改善。
2.2施工
2.2.1垫层模板
垫层模板是建筑施工模板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其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往往占有较大的体积,但是这种模板的施工高度相对而言并不是很高。在垫层模板的安装与施工之前,要首先确保基础部分的中心线、标高线、轴线、边线等符合事实,并根据四周的线,对齐其侧面的模板,在确保模板对齐之后再检查其高度,对高对齐之后,将模板固定,进而提高模板施工的稳定性。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需要确保模板周围没有杂物、尺寸符合要求、高度符合实际等。
2.2.2梁模板
梁模板的施工与安装必须建立在基础梁底土方平实之后,基础土方压实工作后还需要采用砖砌胎模的方法,按照一比三的比例配置水泥砂浆,并对水泥砂浆进行振捣,以提高基础梁底的质量。如果基础梁底的梁宽较小、梁长度较长,那么只需要对其外侧的模板进行移动拼装即可,但是依旧要标出两侧边线,确保模板的标高尺寸正确,以提升模板的稳定性与支撑度。
2.2.3柱模板
柱模板的尺寸相对较小,是这几种模板中尺寸较小的一种,但是,柱模板的高度一般较高,在这种情况下,要提高柱模板的质量,还要在安装模板之前,弹出交叉的纵横线以及边线,并在柱模板的两次加上短边尺寸的板,这种班必须和柱模板的断面长度相同。将板和柱模板组合而成的模板定型,在定型过程中使用钉子进行固定,但是为确保柱模板的严密性,还应在两者中间加上海绵条。
为方便以后清洁模板中的杂物,柱模板还应预留一个清洁口,并将清洁口留在底部。为提高模板的质量,还要在模板的外侧加上柱箍,每一个柱箍的上下间距大概为0.45米。
柱模板在安装时,还应该预先搭设好钢管架,并将钢管架搭建为井字形,这种钢管架的横管与柱模板的外侧必须预留一定的空间,大约预留0.5米的空间即可。
如果两个柱模板分布在同一平面上,为确保柱模板的稳定性,还应对柱模板进行校正,分别校正柱模板的上与下口。在上口的中心线位置拉线,并在线上系上钢球,利用钢球的垂直,进而调整柱模板中间与下口的位置。调整模板的位置之后,箍紧柱模板的外箍,并加以固定支撑,利用水平撑和剪刀撑提高柱模板的准确性。
2.2.3墙体模板
在墙体模板的安装过程中,一般采取拼装的方式,在拼装的过程中,首先对准侧边模板的边线,并校正墙体侧边模板的垂直度。另外,还应在墙体模板上次爱用斜撑和支撑的方式,提高建筑模板的支撑度,并在施工过程中加固螺杆,搭建钢管架等。
3、确保土木施工中模板施工质量的具体措施
3.1提升人员模板施工技术水平
模板技术中主要运用模板进行施工,因此对于人员的模板施工技术水平和专业能力要求较高,为此,在具体施工时必须要求所有施工人员能够精确地掌握模板技术施工技巧,通过在施工前对所有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和相关培训,确保人员整体模板施工水平及专业能力符合施工技术基本要求,提升其技术施工质量的同时保证技术施工流程稳定进行,将施工过程控制在施工工期内,提升模板技术施工质量。
3.2严格控制模板材料质量
首先,选择质量较高的模板生产商进行合作。要求所有采购模板的人员和监管人员成立采购小组,对市场上所有相关模版生产商加以对比和分析,对生产商的信誉和以往生产经验等加以检查,并对生产商提供的相关模板资料和检测报告等进行仔细分析,选择具有高质量、低价格的商家加以合作;其次,对模板生产过程加以监管,并考虑不同模版在施工中不同的应用对其规格等加以严格要求,对于生产出的模板质量加以检测,如发现出现拼接等问题应立即与厂商进行协商,严格把控所有模板质量,确保工程施工质量。
3.3加大模板保护及安装的控制力度
首先,对于运送至施工现场的模板应妥善保管,将模板放置在安全区域内并交由专门的管理人员进行管理,针对模板材质、特点等严格控制管理环境,保证模板的质量,以免因磕碰、砸伤等对模板质量产生损坏,避免对工程施工过程产生影响;其次,加强对模板安装、拼接过程的管理,要求施工人员严格控制拼接流程,保证模板安装质量,确保混凝土施工过程及质量的稳定性,进一步提升建筑工程整体水平。
3.4模板质量控制监测
首先,应当要求技术人员加强对建筑使用模板的规范程度加以监测,在具体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施工流程,仔细观察所有施工人员及其施工过程,如发现施工错误环节应立即勒令该环节人员停止施工,并对该环节进行技术调整,避免因施工不断出现模板变形、偏移等情况,以免出现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问题;其次,加大对模板体系的监管及保护力度,实时对模板整体结构进行监测,确保结构的有效性,同时加大对施工过程的完善及控制力度,保证所有模板施工流程在可控范围内,符合施工标准和目的的同时,提升模板施工质量。
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的建筑科学技术水平正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地提高,建筑模板施工技也已经成为建筑施工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之一。施工单位应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对模板施工质量进行严格地控制,将模板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得到充分地应用,提高模板施工的质量,确保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钟森红.土建施工中的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实际应用[J].四川建材,2019,45(05):123-124.
[2]靳治强.土建工程模板高支撑架的设计与施工技术[J].四川水泥,2018(12):106.
[3]李德平.论钢框架和现浇混凝土模板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8(1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