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轨行区内火灾事故下的安全疏散研究

发表时间:2020/6/2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7期   作者:张胜鑫
[导读] 摘要:伴随社会快速发展,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建设方面得到了迅猛发展。
        天津市地下铁道运营有限公司  天津市津南区  300350
        摘要:伴随社会快速发展,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建设方面得到了迅猛发展。地铁已经发展成为城市中的重要交通方式之一,地铁发生火灾事故所产生的危害可想可知。本文对城市地铁火灾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具体阐述了城市地铁轨行区火险应急救援原则,希望对有关部门和人员起到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地铁轨行区;火灾;安全疏散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建设,城市人口增多、交通拥堵问题也日益严重,地铁以其快速便捷、客运量大、准时等优势得以快速建设。然而,地铁站空间相对封闭,人流密集,轨行区空间更是紧张,灭火及疏散条件及其有限,火灾时人员疏散困难,可能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因此,地铁站火灾时的人员安全疏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1地铁轨行区火灾事故发生的特点
        轨行区是指有列车或机车、车辆运行线路所在的区域,涵盖车站安全门/屏蔽门及小站台外轨道侧的空间、区间隧道内全部空间、高架线桥面全部空间、地面线路两侧隔离护栏之间的范围、U型槽(过渡段)两侧墙间、罩棚内的全部空间。轨行区承担着列车走行、线缆铺设、疏散平台疏散等重要作用,但同时其空间极其狭小,光线照顾昏暗,也为应急救援增添了许多困扰。
        1.1疏散困难
        对于中国的城市化建设来说,地铁的建设大多都是在人员密集的城市中心,这些地方的人员十分密集,如果发生火灾,那么扑救也将是十分困难。特别是对于地铁来说,空间相对狭小,并且在发生火灾时,会产生大量的烟和热气,这些气体在地下很难扩散和排出,积聚的热量也会进一步破坏地铁内系统,造成次生灾害,如果温度急剧的升高,那么将会出现全面燃烧的现象,根据相关建筑物燃烧方面测试表明,在一个较为有限的空间环境下,当发生火灾的空间内温度急剧上升到400℃以上时,就会出现轰燃现象,如果温度继续上升,达到了800℃到900℃左右时,发生火灾的房间空气也会急剧的膨胀,空气中的有害气体浓度也会不断的升高,而对于地铁来说,有限的出口及逃生通道更导致人员难以进行疏散,如果在地铁发生火灾,人们如果想要迅速的撤离火灾地点就十分困难,如果想要在地铁发生轰燃现象之前,完成全部人员的撤离,需要在3分钟内完成,否则就很难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
        1.2扑救困难
        地铁火险事件除发生在公共区外,区间隧道内设备或列车火险更会使扑救难上加难。首先是对火情的侦察相对于地面来说更加困难。地铁车辆进行过程中发生火险,灭火行动组如果想要进行火灾扑救,必须要接近近火点,而近火点通常又是在地铁的隧道中,这就导致了灭火队员无法接近近火点,进行及时的扑救。第二难点在于扑救进攻和撤离路线的规划,因为地铁的隧道大多都是十分狭窄的,并且没有多余的通道可以进入,这就导致在进行扑救的过程中没有其他的路线可以进行规划。第三是热烟作用影响严重,很多火灾导致的人员伤亡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被火烧伤,而是因为烟雾的影响,而这些烟雾也会影响救援人员进行扑救,那会延长扑救的时间,并且增加喷水的损失状况,由于烟雾的影响,救援人员也不能够及时的到达起火部位,这就会延误扑救的时间。第四是无法采用一些破拆的手段来阻止火灾的蔓延,因为地铁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许多材料都是十分坚固的,短时间内根本无法进行破拆,而地铁空间又十分狭小,无法动用较为大型的工具进行破拆。第五是因为可使用的灭火剂相对于地面来说更少,有一些灭火器不适宜大量的进行使用,会对受伤的人员进行二次伤害。第六是一些通讯的设备在地铁中因信号问题导致联络中断,这就会影响救援人员的沟通和联络,导致联络困难,无法进行及时的扑救。
        2地铁火灾的安全疏散
        2.1健全轨道交通应急救援制度
        为了对轨道交通应急救援制度进行完善,就必须要求轨道交通应急指挥中心设立应急救援中心。在需要向两端车站疏散时,应急指挥中心应综合考虑工区分布及交通情况,制定涉事区间两端的某一车站担任现场指挥。若车站为共管换成站,现场指挥由事发线路主管的响应级别人员担任。

现场指挥与事发区间另外一端车站现场负责人建立联系,确保疏散启动、疏散过程及人员出清等信息的共享,并及时汇总两端车站信息报告应急指挥中心。此外,应急指挥中心下部还要设立平日工作部门,主要工作是对各个救援部门进行协调,组建应急救援小组,探析地铁火灾特性,订立针对性的应急救援计划,同时还要组织各个职能部门进行应急救援演练,保障有足够的物资装备等。
        2.2制定和完善应急救援预案
        应急救援是一项系统工程,其波及的范围比较广泛,且情况较为复杂,若想在事故发生时对其进行有效地处理,就应当制定一套完善、科学、可实施的应急救援预案,并要在平常进行演练。根据综合预案完善现场应急处置方案,根据“1,3,5,10”原则对城市消防救援力量进行安排与布局计划,1分钟现场确认,3分钟内形成初期灭火力量,5分钟内形成第二批灭火梯队,10分钟内消防救援到场扑救火险;综合过去的火灾案例经验,听取各大专家的建议,构建火灾现场模型和城市消防响应流程,还应制定地铁扑火救援力量需求体系,按照“一员五组”要求,即指挥员、灭火行动组、通讯联络组、引导疏散组、安全救护组及安全防护组分配岗位及工作职责。依据这种体系,探讨消防员工与设施的设置情况,订立对应的处置流程。此外,还需分析地铁沿线消防站的布局情况以及设施的设置方法,确定城市地铁沿线消防站分布情况。分析已有的城市灭火救援力量分布与设立情况,确定城市地铁灭火救援力量计划。
        2.3培养专兼职灭火抢险救援队伍
        地铁单位的灭火救援队伍的主要任务是对地铁初期火灾进行扑救,并处理地铁其余灾害事故,这是消防救援人员没有办法替代的。因而,应依据地铁火灾救援工作的特点,安排对应的地铁灭火救援装备与人员,并应定期进行相应的训练,其为地铁主管部门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消防救援部门应在日常工作中做好对此支队伍的指导工作,提升队伍的灭火与救援能力。
        2.4及时排烟,为救生灭火创造有利条件
        接到火灾报警后,应第一时间利用其固定送风排烟设备,在地铁控制中心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排烟降温。在出现火灾时,地铁站需要及时关闭地铁站内部的送风系统和排风系统,防止火灾进一步蔓延。通过这一系列措施可以在地铁站内部形成负压,同时也可以保证人员在疏散过程中始终逆风行驶,不会受到烟雾的二次伤害。如果出现了大量的烟雾,地铁站可以进一步加快排风设备的安置,做好抽风排烟工作,确保在第一时间内将有害气体排出。当地铁列车发生火灾,应选择向人员疏散方向相反的方向送风,使烟雾远离乘客,确保乘客逆风疏散。消防队伍还可以利用排烟车辅助排烟。同时,疏散人员时还要做好地铁火灾内部照明,必要时架设临时照明设施,为灭火救人行动提供条件。
        2.5把握救援现场的安全行动
        消防人员在灭火救援中必须将安全放于首位,严守安全行动要领,保障救援行动。一是组织内攻前,首先要通过地铁控制中心了解现场及内部结构等相关情况,做到心里有数。二是在进攻出入口处设火场安全员,记录内攻人员姓名、空气呼吸器压、进出时间,并定时组织人员轮换。三是防止触电。地铁隧道烟雾浓,视线不佳,深入内部灭火救援人员要避开洞室内高压电缆,谨慎射水,防止触电。四是救援人员在救援之时需要随身携带简易防护装备,防止出现伤害。
        结语
        对于城市化建设来说,是离不开这些交通设施的建设的,在城市交通建设逐渐完善的今天,我们也需要对这些交通设施安全进行更好的完善工作,使得这些交通工具能够方便人们出行的同时,也能够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政府和相关的建设部门在对地铁建设的过程中,也要把建设重点放在应对各种灾害的工作上去,使人们的出行更加便利,使城市的建设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徐波:关于浅谈地铁火灾事故的特点及防火安全工程建设方法[J]。新华网,2018-08-14:31-32.
        [2]王嘉兴:浅谈地铁火灾事故的特点及防火安全的原因分析[J].绥化学院学报.2019(10):51-52.
        [3]姚琦:浅谈地铁火灾事故的特点及应对措施[J].大连工业大学学报.2019(5):10-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