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与民用建筑中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控制措施

发表时间:2020/6/29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2月5期   作者:周学
[导读] 在城市化进程逐渐推进的今天,建筑行业得到了高度的重视,

          摘要:在城市化进程逐渐推进的今天,建筑行业得到了高度的重视,混凝土作为建筑工程的主要原材料之一,已经广泛的被应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中,所以混凝土质量水平直接影响到了建筑工程的质量水平。故此,本文以工业和民用建筑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为研究对象,讨论了我国目前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具有针对性的质量控制措施,希望以此作为日后我国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技术参考。
          关键词:工业;民用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飞速提升,为了保障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相关领域人员逐渐把混凝土技术作为了重点研究问题,促进了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混凝土作为施工建筑的原材料,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开始对更高的质量产生了追求,因此,技术人员若是想科学的提升我国建筑工程的质量水平,就要对建筑的质量进行严格把控,确保建筑具备优良性能,对建筑施工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管。
1.工业与民用建筑中混凝土施工技术概述
1.1钢筋工程施工过程规范性
          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要求每一步施工操作都具备一定的规范性。例如在梁柱交叉部位或梁板交叉部位等位置,如果钢筋的设置没有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设计较为稠密,密度过高,将会导致混凝土中的骨料结构无法进入到结构内部,发生卡涩现象,从而影响到后期的混凝土浇筑工作,导致混凝土浇筑出现孔洞,降低结构的质量。另外,技术人员还应严格注意钢筋套子的绑扎位置,如果绑扎位置不够科学,或钢筋套子布置过疏,都将会影响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导致钢筋骨架变形甚至钢筋脱绑,脱绑后的钢筋结构不具有稳定性,难以抵抗外力撞击或恶劣天气的影响,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结构的承载力将会受到巨大的考验[1]。
1.2科学的混凝土配料比
          混凝土作为原材料之一,在进行施工之前需要进行严格的配比。技术人员在混凝土的搅拌之前,需要对水泥和砂石进行配比,并加入适当且合理的水进行搅拌,这其中所涉及的所有原料都要严格的根据相关规定进行控制,但是,一些工作人员往往会忽略工程的配比要求,而按照自己的个人经验进行配比,导致搅拌后的混凝土不具备科学性,在应用到建筑工程后,一旦产生问题,后果将不堪设想。另外,一些建筑团队往往为了泵送通畅,会在混凝土的配比中加入大量的水,这样的混凝土虽然出厂坍塌度较好,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混凝土硬化后,在其内部会产生大量的孔洞,这些孔洞的出现降低了混凝土的抗拉强度,降低了工程的质量。
1.3振捣过程时间适宜
          混凝土在应用之前需要进行一定时间的振捣,这就要求振捣时间符合标准。如果混凝土的振捣时间超出规定标准,将会导致内部骨料下沉,降低混凝土的紧密度,水分挤出过多会导致混凝土的底部出现裂缝或者是漏浆的现象。不仅如此,在严格控制振捣时间时,也要保证混凝土振捣时间不宜过短,时间过短会导致振捣不充分,混凝土内部出现孔洞现象[2]。
1.4合理的地基设计
          在进行建筑的图纸设计之前,应当保证地基正确的选择,地基作为建筑的主要载体,承载着整栋建筑的重量,所以当地基出现不均匀沉降现象时,将会给整栋建筑的结构带来变化,降低结构的稳定性。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往往会将管线直接敷设于现浇板内部,从而导致现浇板的厚度不一,影响建筑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2.工业与民用建筑中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控制措施分析
          以上介绍了几点工业与民用建筑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以下将分混凝土施工之前和混凝土施工中两方面,对已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
2.1混凝土施工之前
          (1)物资采购合格。混凝土、砂石等原材料是施工的基本,只有原材料的质量过关,才能保证日后建筑的质量水平。

所以,在进行物质采购工作时,必须要求物资采购人员具备足够的专业素养和采购经验,在采购之前要对目标商户进行充分的调查,尽量选择口碑好的生产商。物质采购之后,相关材料审查人员要对购回的物资进行全面的检查,在保证材料合格的情况下,才可以投入到后期的施工中。相关检查部门应当对试图蒙混过关的材料采购人员进行相应的处罚,避免一切会降低工程质量的行为,防止“豆腐渣”工程的出现[3]。
          (2)施工方案合理。由于建筑行业所涉及的专业知识较强,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导致实际施工现场管理较为混乱。因此,在实际施工之前,工程管理人员应当对工程进行合理的规划,明确到每一步流水线,例如:材料的放置位置、作业方案以及注意事项等。施工方案的确立需要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结合当地的地形、天气等因素,制定合理的设计方案和应急方案,在问题发生时,也可以及时的应对,保证施工过程的有条不紊。
          (3)熟悉施工方案。施工人员应当在实际施工之前,对施工方案具有一定的掌控能力,明确施工图纸和甲方的要求,在条件允许时,也可以对工程建筑进行一定的计算仿真,对图纸中所涉及到的参数进行合理的仿真,并对仿真结果进行不断的优化,保证施工的科学性。同时,工程管理人员应当监督施工人员对工程注意事项的明确程度,特别是对钢筋的布置方面。也可以对施工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增加他们的专业素养能力,提升他们的工作效率,激起工作热情。
          (4)正确存储和使用施工材料。由于具体的施工工作往往是在野外进行的,所以施工材料的存储位置极为重要。技术人员应当结合当地的天气状况,防止一些恶劣天气降低施工材料的质量水平,当极其炎热、极其寒冷、大风、冰雹等天气出现时,如不能对水泥材料进行保护,将会导致水泥受潮而无法继续使用,这将会增加工程的成本。同时,一些工作人员可能会由于自身的疏忽,导致材料的混合,例如一些大颗粒的骨料和水泥进行混合后,将会很大程度的降低水泥的强度,影响后期的使用[4]。
2.2混凝土施工过程中
          (1)混凝土搅拌时间适宜。在保证混凝土的配比符合标准之后,要对混凝土进行搅拌,搅拌时也要确保时间适宜,不可过长也不可过短。当搅拌时间过长时,会降低搅拌机设备的生产效率,随着时间的增加,混凝土中的水分会散失,其中的骨料也会由于不断的进行接触摩擦而变得细碎,降低混凝土原有的效果性能。当搅拌时间过短时,还会造成混凝土的搅拌程度不够,混凝土的内部出现空洞。
          (2)连贯的混凝土浇筑。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由于混凝土内部的水分会随着天气而蒸发,所以应当保证浇筑过程一气呵成,尽量连贯的进行。如果不能保证浇筑工作的顺利进行,可以在夜晚或天气较为阴凉时进行浇筑,防止水分散发过多,同时,为了防止混凝土裂缝的出现,还可以在混凝土中添加适当的添加剂,增加混凝土之间的粘着程度[5]。
          (3)防止裂缝生成。技术人员可以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混凝土建筑裂缝的生成。具体的方法是:其一,避免炎热天气,减少混凝土的温度应力;其二,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含杂质率;其三,在混凝土中搭配钢筋,释放应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混凝土作为工业和民用建筑中的原材料,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决定了建筑的质量水平。相关技术人员应当在确保混凝土原材料质量的前提下,不断的创新,研发出更先进的混凝土施工技术,提升我国的建筑水平,为我国的建筑行业提供科学的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李元红.工民建施工中防渗漏技术的实施要点解析[J].绿色环保建材,2020(05):168+170.
[2]欧阳志鹏,孙彬,王霓,吴明娅.装配式结构混凝土结合面抗渗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2020,50(09):21-25+31.
[3]曹学禹,刘阳.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常见问题分析[J].混凝土世界,2020(04):90-92.
[4]江淑文.房屋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关键技术分析[J].居舍,2020(11):35.
[5]何伟华.对工业与民用建筑中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控制措施分析[J].四川水泥,2015(07):2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