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热系统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发表时间:2020/6/29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2月5期   作者:陈彧
[导读] 供热系统是城市必不可少的公共基础设施,在面对节能减排,加快新能源供热模式的背景下,提高供热系统的经济效益

         摘要:供热系统是城市必不可少的公共基础设施,在面对节能减排,加快新能源供热模式的背景下,提高供热系统的经济效益,保证其低成本、低耗能运行是当前供热管理的重要内容。文中我国供热系统经济运行中所存在的问题作为切入点,提出解决供热系统经济运行存在问题的具体对策,以此完善我国城市供热系统的低成本、低耗能运行。
        
         关键词: 供热系统;经济运行; 效率
前言
         供热系统是我国城市必不可少的公共基础设施,其任务就是生产热能,服务公众。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供热事业也得到快速发展。然而在供热事业快速发展的背后是能源消耗过大、经济效益不高以及管理模式粗放等问题突出,因此基于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正确解决供热系统经济运行中所存在的问题是供热企业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文中基于多年的工作实践,就如何解决供热系统经济运行问题,提高供热综合效益而提出建议对策。

1.供热系统经济运行的概述
         供热系统经济运行突出经济性和生态效益性,结合我国供热系统的运行模式主要包括以下特征:
         (1)规模化。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供热网络的规模也在不断增加,规模化的发展降低了供热的平均成本,实现了资源的整合力度;
         (2)效益化。供热系统经济运行实现效益化。一方面是城市集中供热的经济效益。城市供热系统成本的构成主要包括设备建设费用、运行费用以及维护管理费等等,通过经济运行管理能够实现城市集中供热的经济效益。例如通过一次性建设投入可以让更多的用户享受供热服务,从而缩短供热企业的负担。另一方面供热系统运行的环境效益。随着能源消耗的不断增加,环保问题成为当前工作的主要任务,例如我国北方冬季出现的雾霾天气很大原因是由于冬季供热所导致的,因此通过集中供热可以减少过去分散供热所导致的污染、噪音等问题,实现低碳能源供热;
         (3)节能环保技术性。与传统的分散供热模式模式,经济运行管理模式突出节能环保技术,例如通过集中供热可以更加便利的应用各种环保节能技术,实现对供热温度的自动控制。例如我国东北地区使用的热量计量表,可以实现对热量的控制,达到最优化的热资源配置,减低了热量的损耗。

         在供给侧结构改革背景下,加强供热系统经济运行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实现供热系统经济运行有助于构建舒适型的居住环境。长期以来过高或者过低的集中供热模式给人们造成多大的影响,例如供热温度过高会导致人们在室内出现干燥等不适,这样也不利于人身体机能的运行,因此通过合理控制供热温度,可以实现舒适的居住环境;其次加强供热系统经济运行也是降低能源消耗、适应我国供热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要求。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节能减排不仅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我国环保工作的重要内容,因此强化经济运行是供热系统管理的基本原则;最后供热系统经济运行管理提高区域供热效益不均衡的问题。通过经济运行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部分区域温差较大的问题。


2.供热系统经济运行所存在的问题
         构建科学的供热系统经济运行机制是提高供热企业经济效益,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举措,但是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供热系统经济运行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1)供热系统运行缺乏科学合理调节。随着我国天气等因素的变化,居民对于供热温度的需求也呈现不同的要求,例如天气暖和的时候,居民对于供热的温度要求就比较低,而室外温度低时,居民对于供暖温度就高,但是供热企业在具体的运行中缺乏科学的调节手段和标准:一方面供热企业对于供热系统的运行控制仍然是按照经验运行管理,而忽视对外界因素的提前预测控制。例如供热企业没有建立针对天气变化的自动调节机制,导致供热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出现能源损失的现象;二是在供热系统运行过程中缺乏科学的标准,导致供热运行管理缺乏标准化的管理,导致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出现更多的随意性,结果导致供热效果难以达到最优化的状态。例如在具体的管理中部分供热管理人员认为只要不断地增加燃料就会提高供热的温度,因此出现了煤炭消耗过大而热能不足的问题。根据实践经验,选煤必须要结合锅炉的具体型号,例如煤炭如果含水量过小就会增加燃烧的速度,进而增加能源消耗,而含水量过大则会降低锅炉温度,进而增加排烟量。

         (2)供热系统运行缺乏节能技术的应用。在节能减排的背景下,加大对高新技术的应用是提高供热系统经济效益的重要举措,但是根据实践,虽然近些年供热企业加大了对节能技术设备的应用,但是其相比经济运行的要求仍然存在应用不足的问题:一方面供热管理系统的自动化程度不高。由于供热生产过程属于复杂的连续过程,因此对于任何环节的要求都比较高,而实现经济运行必须要密切各个环节的生产。然而供热企业自动化程度应用不高是制约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例如在供热管道上缺乏自动故障诊断技术,结果导致供热管道出现泄漏等问题,这样不仅会造成水力失调,影响供热效果,而且还会造成生态资源流失;另一方面供热系统设备综合利用效率低。随着城市供热区域的不断扩大,近些年供热企业在不断购置大量的供热设备,但是总体而言,供热系统设备应用率不高问题突出,造成资源浪费问题严重。



         (3)供热系统设计不合理,管道热损大。“大流量,小温差、低温供暖”运行机制在供热系统中较为普遍,例如很多地方的二次网的热媒都是出于低温水运行状态,这样从表面上能够降低企业的成本,减少能源消耗,但是实际上却增加了电能消耗,反而会增加企业的经济成本。造成此种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供热系统设计不合理,管道热损较大造成的。例如在供热系统中出现的水力失调的问题,其主要是由于在热网设计时没有合理设计流量分配设备,结果导致用户出现冷热不均的问题,进而导致部分用户为了提高热量而私自放水的现象。另外由于供热区域的扩大导致企业热管道的数量越来越多,而任何热管道的漏气等都会给供热系统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3.优化供热系统经济运行的具体对策
         基于供热系统经济运行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由于供热系统运行管理属于系统的工程,任何环节的变化都会影响到整体的运行效果,因此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实现供热系统经济运行效果,必须要制定完善的对策。

3.1 增强供热系统运行管理人员的经济成本意识
         实现供热系统经济运行离不开工作人员的支持与配合,虽然现在供热企业实现了自动化控制,但是人的因素在其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因此基于供热系统运行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一方面要增强供热企业管理者的成本管理意识。在新常态环境下,供热企业由过去的垄断行业转变为市场自主盈亏的企业,因此作为企业管理者必须要树立成本控制意识。也就是在满足公共用热的基础上采取有效地举措降低企业的高成本支出,实现企业的精细化管理;另一方面供热企业专职管理人员必须要树立经济控制意识。在竞争市场环境下,供热企业的管理工作人员必须要将经济效益纳入到供热管理的全过程,提高供热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例如供热管理人员要严格按照供热管理流程从事自己的工作,避免因自身技能不专业等因素而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当然在我国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的情况下,作为供热工作人员必须要树立环保意识,积极采取有效地措施降低环境污染。例如供热管理人员要结合自身的工作岗位等创新供热技术,降低热损耗等,以此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

3.2 构建学科的供热系统运行机制,规范制度建设
         基于因供热系统运行机制不完善、不规范而造成的运行成本过高的问题,供热企业必须要建立完善的规则制度,构建高效、节能的运行机制:首先供热企业要建立完善的工作岗位制度,明确具体的工作职责。基于供热系统运行中所存在的职责不清问题,供热企业要建立更加规范的岗位责任制度,强化安全管理。例如建立供热管道安全领导小组,建立供热事故预警机制等等,以此最大程度消除各种负面因素对供热企业的影响,提高其安全运行的质量;其次建立具有针对性的运行管理机制。在常态环境下,用户对于热量的需求不同,例如不同住宅白天没有人,他们不需要热量,因此供热企业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构建差异化的供热管理模式,比如供热企业要积极推进分户计量改造,加强对热能的集中管理,实现不同时间供热模式,达到能源节约利用的效果。同时针对老旧小区热损比较大的现状,供热企业可以积极推进“串改并”工程,以此通过暖气管道改造实现对不同用户的管理,杜绝“恶意拖欠暖气费”的问题。

3.3 加大节能环保技术应用,选择环保型能源
         针对供热系统中因设备问题而造成能源损耗过大的问题,供热企业要加强对机电设备的性能设计,例如供热企业要加强变频技术的应用,提高变频设备在供热系统的普及。另外集中供热系统比较复杂,按照热值的网络图式对多热源共网的供热系统进行划分可以分为多环网供热系统、枝状网供热系统和单环网供热系统。多环网供热系统主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能够保证稳定的供热,当这种系统内的某一处热源发生故障无法进行供热时,这种系统比较容易运行,多热源公网系统在供热的时候采取联合的方式,当负荷增加或者减少时,可以在热价高到热价低 之间灵活的转换,在提高经济性的基础上使整个系统运行更加人性化。热源就会自动的增加供热量,进而保证整个系统的总共热量在要求的范围之内。能够在节约能源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另外供热企业要选择具有环保性能的能源,例如要积极推进煤改气、煤改电等工程的实施。

3.4 优化供热系统设计,降低能源损耗
         结合实践,热管网分布的合理性是制约供热效果的重要因素,针对供暖系统中所存在的水力失调问题,也就是实际运行的水量分配与设计不符而造成热力失调,结果既造成资源分配不均,也增加了企业成本投入,因此需要对热力管网进行优化设计,在液体输送管网中应用自力式流量控制阀,可按被控管线的实际流量需要,一次性设定流量。自力式流量控制阀可在水压作用下,自动消除管线的富余压头及压力波动所引起的流量偏差,消除阀后压力的异常变化,稳定被控系统的运行工况。

结束语:
         总之,供热系统运行属于民生工程,供热系统的稳定运行关系社会的稳定发展。实践证明传统的供热系统运行模式存在粗放型运行的弊端,这样无论是对于供热质量还是对生态环境都具有负面影响,在大力构建节能环保型供热模式的背景,加强对供热系统经济运行管理不仅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降低能源消耗的重要举措,而且也是实现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构建绿色供热体系的重要方式,因此供热企业要采取有效地举措推进经济运行,实现供热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此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程中岳.浅谈集中供热系统经济运行管理措施[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 30) : 198-199.
[2] 王桂荣,李桐,刘秀芳.集中供热系统能耗分析及节能方案的应用[J].山东建筑科技大学学报,2017( 2) : 18-19.
[3] 郭鸿宇,李锦时,展长虹. 集中供热系统节能技术措施探讨[J].应用能源技术,2018( 7) : 25.
[6] 李金伟,刘金胜.集中供热系统的节能措施探讨[J].煤气与热力,2016( 6) : 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