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城市公园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维护居民身心健康具有重要作用。城市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更关注公园绿地的可使用性,可达性为衡量城市公园绿地系统规划提供了解决方法。
【关键字】可达性;城市公园;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绿地的类型包括公园绿地,生产绿地等,其中公园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与市民生活联系最为密切。城市城市绿地可达性定义为克服空间阻隔的难易程度,用距离、时间、费用等指标来表达,强调城市公园的空间位置和进入城市公园过程中的阻力。
1可达性研究方法
可达性是一个广泛的名词,在不同领域研究中具有不同含义,在本文中,可达性主要指在一定空间的范围中,获得或接近目标的难以程度。广义的可达性从空间信息方面即空间可达性具有可获得性、可进入性;另一方面为非空间可达性具有可接受性、可容纳性、可支付性。
城市公园可达性的影响因素众多,主要具有(1)公园与城市居民居住地的交通通达度,道路交通便捷程度,距离,时间,交通工具类型等都是影响城市公园可达性的重要因素;(2)城市居民年龄,性别,文化素质,家庭收入等也是影响城市公园可达性的重要因素;(3)城市公园类型和功能,服务面积等因素也是城市公园可达性的重要影响因素。
![](/userUpload/13(6526).png)
2.1研究对象及数据来源
(1)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某市三环以内所有总面积超过2公倾的城市公园绿地,通过对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的相关影响进行研究,以便于更好的对城市公园绿地进行合理规划,使公园绿地的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近些年来,我国某市在总绿化面积上已经达到28724公顷,其中,公园绿地占到总绿化面积的25.3%,面积为7282公顷。从整体上来看其公园绿地分布较为均匀,公园绿地的形状也较为多样。某市的路网形式主要采用方格式路网,部分地区路网形式为环状或放射状组合,其城市路网体系建设较为完善。
(2)数据来源
在数据来源上主要是通过卫星影像方式进行获取,并通过ArcGIS9.3系统提取某市三环内的所有公园绿地及路网体系信息。.
(3)建立数据库
在数据库建立方面,公园绿地的数据种类主要包括公园面积信息、公园名称信息以及公园入口信息等,其中,利用网络分析方法,并结合路网体系相关数据来对公园入口信息进行分析。路网体系数据则主要包括普通道路、人行横道、地下过街通道、十字路口及过街天桥的长度及名称。并对这些道路数据实施拓扑处理,然后生成相应的道路数据集,同时将道路中人的步行速度设定成1米每秒,其中,行人遇到十字路口时设定为20秒通过,在遇到人行横道、地下通道及过街天桥时,则步行时间加倍,也就是步行速度为0.5米每秒。然后对这些道路数据进行拓扑检查,将时间当作网络分析方法中的成本数据,以此建立相应的网络数据集。
2.2研究方法
(1)网络分析
在网络分析法中,对公园绿地可达性进行评价的方法有很多,诸如缓冲区分析法、费用阻力法、最小邻近距离法等都能取得良好的评价效果,而其中尤以网络分析法的评价最为直观,在可达性计算上也更为准确,因此本文主要采用网络分析法来作为研究方法。在该方法中,采用ArcGIS分析模块来进行分析工作,并对不同类型的道路通行能力进行等级划分,并由公园人口来替代目标源,同时,为了便于计算,将公园进入的必经点设定为A与B,由此可将城市公园绿地当作一个集合,该集合中包含有多个中心,对服务区当作中心,通过对中心的计算并汇总,以此得到公园绿地的服务区域,并将公园绿地服务用地面对其服务效率进行表示。此外,还要设定500米的道路距离需要消耗10分钟的步行时间,并将公园绿地服务效率和服务面积当作公园绿地可达性中的衡量指标,由此可以得出公园绿地服务效率的计算公式,即,其中公园绿地服务效率为,公园绿地服务面积为,公园绿地用地面积为。
(2)相关分析
数据的统计分析采用SPSS18.0来实现,并通过共线性对路网密度、绿地面积、形状给公园绿地服务效率及服务面积带来的影响进行诊断。同时对其变化规律构建线性回归模型来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并使用Pearson进行相关性分析。
2.3研究结果及讨论
(1)研究结果
由共线性诊断结果可知,公园绿地的形状、面积及路网密度不具备较为明显的相关关系,也就是说,上述三大影响因子不具备共线关系。由线性回归模型的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可知,公园绿地面积在服务效率中的贡献率是31.7%,而在服务面积中的贡献率为40.4%,而形状指数则分别是5.3%和3.5%,路网密度分别是1.7%与9.4%,由此可见,公园绿地中的路网密度和形状会对公园绿地的可达性产生较大影响,由此可得出,上述三个影响因子对公园绿地服务面积所产生的影响程度,从低到高依次排列分别是形状指数、路网密度及绿地面积,而对公园绿地服务效率所产生的影响程度,从低到高依次排列则分别是路网密度、形状指数及绿地面积,由此可见,公园绿地可达性中影响程度最大的因子为公园绿地面积。通过拟合可以得出公园绿地服务效率与服务面积的模型,该模型中公园绿地的服务面积由进行表示,公园绿地的服务效率由进行表示,公园绿地面积、形状指数及路网密度分别由进行表示。经过拟合处理以后,可得出模型是0.533,模型是0.387,拟合度分别是0.736与0.631,由此可以看出,模型的拟合效果最好。
(2)讨论
公园绿地的面积是由城市自身状况决定的,而且还和城市居民对公园绿地的使用及需求相关。通常,公园绿地的面积如果越大,则其服务范围也就越广,反之也是如此。不过在现实中却并不如此。因此,从上述研究中可以得出本文的研究结论:其一,在公园绿地服务效率中,以公园绿地面积的影响程度最大,也是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在对公园绿地进行规划时,必须要对公园绿地面积进行考虑,通过其绿地面积的增加来提高可达性;其二,当某个公园绿地面积存在其他条件限制时,公园绿地的形状如果越复杂,则其越能提高公园绿地的服务效率,相应的公园绿地可达性也就越高,因此在进行划划时,可以提高公园绿地形状的复杂程度;其三,公园绿地中的路网密度越高,则其可达性也就越低,因此不应将路网密度的调整当作一项提高公园绿地可达性的手段。
3结语
在公园绿地规划可达性的影响因素中,主要包括公园绿地形状、路网密度及公园绿地面积,这三个影响因素均会对公园绿地的服务效率及服务面积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依次进行从小到大的排列可分别为路网密度<形状指数<公园绿地面积、形状指数<路网密度<公园绿地面积,其中尤以公园绿地面积对公园绿地可达性的影响程度最高。因此,在对公园绿地可达性进行规划时,要尽量增大公园绿地面积,提高公园绿地的复杂程度,提高公园绿地的可达性。
参考文献
[1]张凯.基于GIS的徐州主城区公园绿地可达性分析[J].贵州科学,2018,36(01):6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