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把我们的国家比喻为人体,那么土地是国家的皮肤,市政桥梁便是国家的血脉,是交通运输的载体。然而,市政桥梁施工中产生的裂缝问题备受关注,它甚至会成为影响人身财产安全的重要隐患。裂缝的影响、成因有很多种,以下进行归纳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尽最大可能地避免市政桥梁质量下降以及危险的发生。
【关键词】市政桥梁施工;桥梁裂缝;原因分析
1.市政桥梁裂缝概述
市政桥梁结构由于受到材料特性的限制导致其必然会产生裂缝现象,因此需要全面分析各类裂缝的形成原因及其分布状态,从而为防止裂缝产生以及进行建筑加固提供有效保障措施。经分析发现,可以将市政桥梁的裂缝分成如下四类:第一类是主拱圈发生了开裂的情况,具体包括拱向裂缝、中波纵向裂缝与横系梁裂缝共三类裂缝结构。第二类是混凝土发生开裂的现象,这也是最容易出现在市政桥梁结构中的一类裂缝,当形成裂缝后桥面极易形成坑洼结构,从而降低了道路耐久性并使车辆无法保持平稳运行状态。现阶段,甩梁体发生开裂与桥面混凝土出现损坏已经成为两类主要破坏形态。第三类是桥面铺装结构发生破坏,根据实际统计结果可以发现,大部分市政桥梁铺装厚度都介于10~25mm之间,受到主梁限制以及高速行车过程中的冲击、磨耗与天气因素影响后,会出现受力状况不断改变的情况,从而引起桥面铺装的损坏。第四类是桥梁伸缩缝发生破坏,相对于其它裂缝情况,此时形成伸缩缝裂缝后会降低桥梁梁板与盖梁的安全性与耐久性,引起主体结构的破坏,显著提高了危害程度。
2.市政桥梁裂缝产生的原因
2.1钢筋锈蚀导致市政桥梁裂缝的产生
如果在进行市政桥梁的施工中,对混凝土厚度的施工不足,则会导致二氧化碳对混凝土保护层产生侵蚀作用,引发混凝土内水分、氧气与混凝土中钢筋产生反应,致使钢筋锈蚀,同时还会产生膨胀应力,对周边混凝土造成破坏,导致混凝土保护层出现开裂问题。而钢筋出现锈蚀问题,则会对结构承载力产生影响,如果钢筋锈蚀问题更急严重,则会对桥梁结构产生破坏,致使裂缝的产生。
2.2沉缩导致市政桥梁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对于沉实的力度和时间存在问题则会在成沉缩反应,致使混凝土出现裂缝。另外在施工过程汇总,如果骨料出现下沉问题,则无法及时进行覆盖操作,难以对水分形成保护,致使水分消耗,从而使混凝土强度无法满足要求,便会在收到一定的荷载力或牵引力的情况下,出现裂缝问题。
2.3温度变化导致市政桥梁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在混凝土施工中,会因为水泥温度、浇筑产生的温度等,使其自身的问题较高,对于温度过高的混凝土会容易出现裂缝问题,特别是混凝土内部温度过高,而外界气温过低,强烈的温差则会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
2.4混凝土收缩导致市政桥梁裂缝的产生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当混凝土出现硬化时,其体积会逐渐缩小,不仅其结构稳定性会受到影响,还会受到外界部件的约束,从而出现裂缝问题。
2.5负荷过重导致市政桥梁裂缝的产生
虽然市政桥梁在投入使用后,需要承受较大的荷载力,但在其建设过程中,变将众多的施工材料和设备堆放在桥梁上,会对桥梁产生负荷过重的影响,从而导致桥梁出现裂缝问题。另外是施工次序不正确、粗暴施工等也会导致其出现裂缝问题。
2.6材料问题导致市政桥梁裂缝的产生
在任何一项工程中,材料质量是最基础的保障,如果在市政桥梁施工中,其材料存在问题,如使用材质低劣的产生,则会严重影响桥梁的质量。另外如果施工单位在施工时偷工减料,也会影响对桥梁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致使其出现裂缝问题。
3.市政桥梁施工混凝土裂缝的有效防治措施
3.1设计阶段的控制
(1)在施工之前精心的控制好混凝土配合比,从而保证混凝土结构的配合性能能够达到工程的施工标准和施工要求。
在工程项目中,采用“三低(低砂率、低坍落度、低水胶比)二掺(掺高效减水剂和高性能引气剂)一高(高粉煤灰掺量)”的设计准则,生产出“高强、高韧性、中弹、低热和高抗拉值”的抗裂混凝土;(2)增配构造筋,提高抗裂性能,在易裂的边缘部位设置暗梁,提高该部位的配筋率,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3)避免结构突变产生应力集中;(4)在结构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施工时的气候特征,合理设置后浇缝,在正常施工条件下,后浇缝间距20~30m,保留时间一般不小于60天。
3.2材料质量的控制
在进行市政桥梁的施工建设时,材料质量通常会对其建设造成直接影响,若要保证材料质量满足相应标准,避免出现裂缝问题,则要求工作人员做好相关材料验收与检查。对此,施工人员需要对以下几点予以特别注意:对材料进行全面检查,保证其满足相关施工标准;在整个施工过程,结合材料不同特点展开试验,确保其符合工程标准。
3.3施工阶段裂缝控制
第一,混凝土配合比。在进行混凝土配合比明确时,按照实际情况和工程特点进行相关计划的制定,同时对其进行不断优化,以此实现水泥用量的控制,并对水灰比、砂率进行合理把控。结合当前情况发现,进行混凝土配合比的控制时,其主要内容:水灰比需要控制0.4-0.43;拌和水的用量为175kg/m3;在混凝土的初凝阶段,时间控制12小时以上,并将相应外加剂填入其中,总碱含量控制3kg/m3以下;砂率维持38%-42%。
第二,裂缝填充。在混凝土裂缝进行填充时,如果裂缝相对较宽,采取此种方法则具有简单和便宜的优点,可以更好对其进行相应操作。若是混凝土宽度控制0.3毫米,且深度较浅,则需要对开裂部位进行V型槽口的明确,以便于对其进行相应填充。在桥梁施工过程,桥面板裂缝的出现,应该按照上部裂缝予以修改,即选择砂轮机与钢丝对两侧裂缝进行清除,主要指石灰与灰尘,选择清洗剂对其进行全面清除,然后选择环氧树脂进行桥面板的填充,使其具有良好防水性与防腐蚀性特点。
第三,降低温度。在混凝土施工过程,骨料使用比较重要,对骨料、混凝土进行混合时,一般会以低温环境为主,其作用为提升骨料性能,进而对混凝土施工问题进行有效控制。当对骨料和混凝土进行运输时,应该认真做好其防嗮处理,使其温度得到有效控制,在送至水泥机前温度需要控制60℃以内;由于高温影响,在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时,应该选择相关措施予以控制,如遮光或喷水等,按照桥梁相关施工规范,混凝土入模温度需超过5℃,采取相关措施对其温度进行控制,使其维持28℃范围内。
3.4养护策略
在对混凝土进行养护时,应该通过相关措施的落实,避免混凝土出现裂缝问题,现阶段,在对混凝土进行养护时,洒水方法的应用比较常见,或者进行混凝土表面薄膜的覆盖。在对养护方法进行选择时,除了需要结合市政桥梁施工特点之外,还应该对季节环境等因素进行了解,确保养护方法的选择更加合理,例如:夏季以薄膜等方式为主,以此达到最佳养护效果。
3.5裂缝处理措施
当市政桥梁出现混凝土裂缝时,为了对其进行及时护理,需要保证处治措施的合理选择,具体包括以下几点:首先,表面修补,在对此种方法进行应用时,主要是在裂缝表面进行水泥浆的涂抹,以便于实现裂缝修补,不仅可以对表层裂缝进行直接清除,而且還能将水泥浆更好渗入其中,避免出现裂缝问题。其次,结构加固,在进行市政桥梁的建设时,通过有效措施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加固护理,减少裂缝带来的强度等施工问题,在延长市政桥梁使用寿命的同时,还能为其后期投入使用奠定基础。
4.结束语
市政桥梁裂缝产生的原因复杂、种类繁多,如果不对裂缝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就很难揭示出市政桥梁病害产生的内涵和机理。因此,在桥梁施工的管理上,也应该严格,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桥梁的质量,也能减少桥梁裂缝的出现。必须要避免因为桥梁的裂缝导致意外事故的发生,给人们的生命造成不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1]付同华,张传美.市政桥梁施工质量常见问题与预防处理措施探析[J].价值工程,2018,37(34):217-218.
[2]孙榴.浅谈市政桥梁施工混凝土裂缝成因及其防治措施[J].智能城市,2018,4(02):1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