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术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孔飞鹏

发表时间:2020/6/29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2月5期   作者:孔飞鹏
[导读] 伴随着如今社会的全速发展,专业的领域技术也是推进社会不断发展的核心动力所在。
         摘 要:伴随着如今社会的全速发展,专业的领域技术也是推进社会不断发展的核心动力所在。特别是我国的建筑工程领域近几年的发展速率非常之快,建筑项目的规模也在持续化扩张,同时也呈现出样式多元化的趋势。充分做好信息统筹工作也成为了现阶段建筑规划工作人员所需要全面提升的环节。基于此,本文对 BIM技术在建筑结构规划中的应用进行了全面的探讨,以便为高效率的建筑项目结构规划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BIM技术;架构规划
         BIM技术的中文直译为建筑数据模型技术,其是建筑工程与信息化技术深入结合的产物,相关的建筑工程项目技术人员依据建筑工程规划方案、建设情况以及各类的信息数据作为基础而创建起的多维度建筑模式,核心被运用于建筑项目的管控以及规划当中。而在建筑项目架构规划环节而言,BIM技术的运用也进一步提升了建筑项目架构方案的规范性与科学性,在全面保障建筑工程建设品质与规划方案可开展的基础上,有效提升了建筑项目的美观性以及实用性。
         1 BIM技术的基本概念解析
         伴随着社会与科学技术的深入化发展,建筑领域的相关项目也逐步向着大规模和系统化的趋势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也需要在开展建筑架构规划的进程中保障架构规划信息的完善性。通常而言,建筑工程的架构种类极为繁多,因此需要一项信息化技术可以精准且快速地获取架构规划当中多元化信息数据。BIM作为一种大型的多维度模型平台,其包含了建筑工程项目整体运作周期当中的全部物理信息以及属性信息,可以针对于建筑信息展开真实化模拟。作为建筑工程领域的全新信息技术,BIM技术以信息为核心载体,开展多元化信息的高效处理。
         2 BIM技术特征的解析
         2.1  规划协同性
         有关的规划工作人员可以在建筑架构的规划进程中借助BIM技术的运用,从而为建筑建设涉及的相关部门创建起一个优质的数据共享平台,以此来增强各个部门之间的密切交流,将建设进程中所发现的问题在平台上展开深入探讨,从而探究出最有针对性的解决方式。与此同时,也可以借助平台来检索相关部门工作所需的数据资料,保障可以更为高效开展建筑的规划建设,此次来全面增强建筑架构规划运作的品质。
         2.2  可视化程度优异
         在建筑架构规划领域,可视化极为关键。以往的建筑架构规划一般是借助相关规划工作人员运作将规划成果以平面图形的方式进行展现,不过此种工作效率相对有限,特别是涉及多人共同协作的时候非常容易产生误差问题。而借助建立BIM模型,可以将相对传统的抽象线条规划转换成为多维度的图形,借助软件智能化构造建筑架构规划的模型,将规划思路有效转换成为可视化图形,可以规避大部分误差情况的产生。
         2.3  规划工作的传递性
         BIM技术在建筑工程架构规划当中的运用可以将多项数据之间的信息展开深入关联,倘若依据真实情况需要对于建筑的相关构件数据展开调控或者完善,不需要对于规划图纸进行改动,而直接通过BIM技术就可以实现信息的自动化更新。同时,BIM技术还可以对于建设进程中的所有阶段展开模拟,而建筑工程规划工作人员只需要在BIM平台上创建相关的建筑架构模型,就可以在开展建设进程中多元化影响因素的解析,如此的工作状态可以有效节省人员的时间,进一步提升规划工作的运作效率。
         3 BIM技术在建筑架构规划中的运用介绍
         3.1  BIM技术在建筑架构规划参数当中的具体运用介绍
         建筑数据模型是将相关建筑工程整体运作阶段中的所有构件的物理等数据信息深入融合于一体的模型,可以对于建筑数据模型的全面信息展开完善化模拟。与此同时,建筑模型信息也包含有建筑项目的整体规划思路,而架构规划的有关参数往往都是互为关联的。有关的规划工作人员可以充分依据模型当中的有关参数开展整体化解析,构造完善的架构体系,并且也可以依据真实需求对于模拟数据展开调整或者更新。在架构规划当中,BIM技术的运用可以充分满足规划工作人员对于规划信息的需求,增进规划的品质与安全性,进而有效推进建筑架构规划领域的信息化发展。


         3.2 多维度规划
         将BIM技术运用于建筑架构规划当中,可以有效集成建筑数据并智能化生成建筑模型,同时以多维度的效果展现而出。在这样的基础之上,规划工作人员可以依据建筑物的实际建设需求科学调控所有的规划参数,进而更好满足工程建设的标准化需求。针对于调整规划参数来说,只需要相关的规划工作人员在BIM软件平台当中开展规划参数的调控,BIM在信息终端上会智能化革新建筑模型,从而达到全新的标准要求。与此同时,也会再次展现出全新的多维度建筑架构效果,为相关规划工作 人员开展下一步探究给予充分的依据。所以,BIM技术具备协同规划的功能,辅助规划工作人员完成相关规划工作的同时,也可以探究出规划当中存在的问题并且第一时间修改,从而保障建筑架构规划的有效性。
         3.3 在预制件安置以及钢架构当中的运用
         预制件以及钢架构工程如今也在建筑项目运作当中得到了充分化运用。钢构建筑实质上是借助于钢结构之间的连接,但钢构连接的连接方式往往要根据建筑的实际需要来选择,因此也造成了因工程建设前期未充分重视而引发后期实际建设过程中的预埋件安置或钢结构连接不能准确定位施工,对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而借助BIM技术的可视化功能特点,通过立体模型调整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钢材接入的难度,通过BIM新型数据参数,共享钢架构螺旋栓区域以及以其它架构的区域展开精准化连接。
         3.4 建筑架构可视化
         在一般状况下,相关的规划工作人员在对建筑工程开展建设规划的进程中,基本上都运用的是CAD技术,结合建筑的平面图等数据信息,同时将其提供给建筑排水工程规划的专业工作人员,之后再依据有关数据资料对于建筑架构开展适宜调控,保障在最大程度上充分符合规划的标准要求,然后,在一些相对特殊的情况下,运用CAD技术的建筑项目,会在数据传递的进程中产生失真的问题,这无疑极大影响了工程的建设效率,这也就需要有关工作人员增强对于BIM技术的运用,增进建筑架构规划方案可以更为直观向操控人员进行全面展现,进而更为精准的开展信息传递,真正意义上起到提升建筑工程建设品质与效率的双重效果。
         3.5 解析建筑架构本身的性能
         在以往建筑项目规划的进程当中,有关的工作人员基本都运用CAD技术开展绘图规划。然后,因为CAD技术所绘制出的图像基本上都是平面图形,因此这也导致规划工作人员不能第一时间探知建筑规划与实际建设进程中存在的问题,这无疑也极大影响着工程的建设进度。为了可以有效改变这一现状,也就需要有关的规划工作人员在平常的工作开展中增强对于BIM技术的运用,从而让规划工作人员更为全面了解建筑本身架构的性能以及架构部件之间的关联,保障可以第一时间探知建筑规划与实际建设进程中产生的问题,从而有效增进建筑工程的建设品质全面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伴随着国内科技水准的持续化提升,也进一步推进了建筑工程领域的全面化发展,特别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准的不断攀升,也对于建筑项目建设的品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也就要求有关的规划工作人员需要进一步增强BIM技术在建筑架构规划当中的运用,从而进一步深化建筑架构的规划品质,全面推进国内建筑工程领域的良性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斌.BIM技术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32):167-168.
         [2]蔚统原.BIM技术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探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10):15-16.
         [3]彭宝莹,杨志杰,李娜.浅析BIM技术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J].四川水泥,2015(05):197.
         [4]高涵,关群.BIM技术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20,5(02):195-196.
         [5]卓博华.BIM技术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17(08):229-2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