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祥祝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山东日照 276800)
摘要:作为特殊性较强的工程领域,电力工程施工具备复杂性、长期性等特点,且很容易出现各类问题。基于此,本文将简单分析电力工程施工技术关键点,并深入探讨强化电力工程施工技术的措施选择,希望研究内容能够为电力工程建设带来一定帮助。
关键词:电力工程;新技术;PDCA循环管理模式
前言:结合实际调研可以发现,现阶段我国电力工程施工技术应用普遍存在管理流程不完善、施工人员水平参差不齐、新技术应用不当等问题,电力工程施工质量往往会因此受到较为负面影响。为尽可能消除这类负面影响,正是本文围绕电力工程施工技术关键点和强化措施开展具体研究的原因所在。
1.电力工程施工技术关键点
1.1基本关键点
结合电力工程施工的主要内容,本文将电力工程施工技术应用的基本关键点概括为四部分,包括基坑工程、基础工程、杆塔工程、架线工程。在基坑工程施工中,需重点关注施工位置选择的合理性,综合考虑施工现场的水文地质条件,以此选择最佳的施工方法、设备、地点,并严格遵循行业规范和施工流程;在基础工程施工中,需重点考虑线路的稳定性控制,如为保证高压输电线稳定性,必须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的方式进行转角塔施工,原材料优选、坍塌度的针对性测试也需要得到重点关注;在杆塔工程施工中,需基于杆塔材料、地形实际、周边交通状况,针对性选择杆塔建设位置,以此满足电力工程建设需要。如存在良好的地形、交通条件,施工可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方式,如周围的地形、交通条件不适合进行钢筋混凝土浇筑,则应选择铁塔形式杆塔,并严格控制线路荷载承载;在架线工程施工中,必须重视施工对线路安全性和稳定性造成的直接影响,并合理选择架线施工方式,如具备质量优、成本低、效率高的张力展放架线施工方式应积极应用,但如果该方式无法适应工程实际,则应选择具备显著操作便捷优势的拖地展放架线施工方式,该方式的应用需针对性留出线路尾部余量,紧线操作的严格开展也需要得到重视。
1.2新技术应用关键点
随着各类新技术大量用于电力工程施工领域,新技术的科学合理应用必须得到重视,基于直升机的电力工程架线施工便属于新技术应用的典型。结合相关调研可以了解到,在电力工程架线施工领域,国内直升机的应用最早可追溯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而为了满足电力工程施工的植被保护、水面施工等需要,近年来直升机在电力工程架线施工中的应用日渐广泛化。为保证直升机较好服务于电力工程架线施工,总体策划工作必须得到重视,科学的作业场地选布、直升机机型的合理选择、配套机具的科学配置、施工组织与配合的严格开展均不容忽视。以基于直升机的铁塔杆塔施工为例,这类高压输电线路施工的直升机可选择米-16型,起降点的提供需得到重点关注,大小为170m×170m,同时保证其较为开阔且存在植被覆盖,以此减少尘土出现并提高起降安全性,配合严格落实的作业安全保障,施工质量与效率即可实现长足提升。
2.强化电力工程施工技术的措施选择
2.1引入新型管理模式
为强化电力工程领域的施工技术应用,新型管理模式的引入和应用必须得到重视,如EPC总承包管理模式、PDCA循环管理模式。
以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电力工程领域的应用为例,为最大化施工技术效用发挥,该模式能够基于四个阶段开展循环式管理,即“计划”、“执行”、“检查”、“调整”。在计划阶段,需结合电力工程实际针对性制定施工技术应用计划,计划的可行性需得到保障,电力工程的潜在风险、实际情况、意外情况均需要在计划中得到体现,施工技术的科学合理应用基础可由此夯实。值得注意的是,计划阶段还需要关注设备管理与维护、外部环境、人员管理等因素的影响;在执行阶段,施工技术的应用需严格执行计划阶段明确的工作重点,相关人员培训、责任制度的落实、复杂性内容的应对属于其中关键,由此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定期开展电力工程相关人员培训、建立相应数据库并积极记录信息;在检查阶段,施工技术的应用需围绕施工监管制度展开,保证监管制度能够较好为施工技术应用提供支持,通过系统监测与实时监督,施工技术的应用质量可得到保障,各类突发情况也能够得到更好应对。配合科学、健全的监管制度,施工技术应用中出现的问题能够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理,配合针对性的问题处理、相关人员处罚,即可有效提升施工技术应用水平,更好服务于电力工程建设;在处理阶段,该阶段需总结施工技术应用的全过程经验和不足,以此整理各类问题和相应经营,如存在无法解决的问题,则需要进入下一个PDCA循环,施工技术的应用水平由此可实现持续性提升。
2.2关注各层面因素影响
为进一步强化电力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各层面因素的影响也需要得到重视,施工人员、机械设备、施工材料、施工环境等因素均不容忽视。以施工机械元素为例,为保证施工技术更好服务于电力工程建设,必须针对性加大机械设备投入,机械设备维护强化、施工人员的“人机工效”意识强化也不容忽视。在机械设备投入的加大探索中,需结合现场条件、操作条件、施工技术特点、电力工程实际,有针对性的选用技术先进、性能可靠、经济合理、维修方便、使用安全的电力工程施工机械和设备;机械设备维护强化需结合说明书与保养手册,以此开展高水平的机械设备保养、维护、检修,状态检修技术的应用也需要得到重视;施工人员的“人机工效”意识强化需结合“三定”机制,即“定人、定机、定岗”,由此即可在施工技术应用中不断提升施工人员的良好施工习惯,人机固定原则也能够得到较好贯彻,“人际和谐”理念可由此更好服务于施工技术的应用,施工人员也能够逐渐形成自觉行为规范。此外,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健全、材料进场管理的加强、自然环境因素应对的加强、奖惩措施的严格落实同样能够有效降低各层面因素对电力工程施工技术应用带来的影响,这些也应得到重点关注。
结论:综上所述,电力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需关注多方面因素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涉及的关注各层面因素影响等内容,则为电力工程施工技术的科学合理应用指明了方向。为保证各类施工技术更好服务于电力工程建设,技术交底工作的规范同样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1]王锦杰.电力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策略[J].居舍,2019(35):157.
[2]李京翼.电力工程施工管理流程的问题与建议探究[J].通讯世界,2019,26(11):229-230.
[3]魏宝权.电力工程施工监理的工程进度控制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20):242-243.
[4]王小龙.电力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中的安全与质量控制[J].南方农机,2019,50(20):232.
[5]毛湘郴.电力工程施工安全及质量控制管理研究[J].通讯世界,2019,26(09):234-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