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之下,电力企业也随之不断的发展,内部审计已经逐渐的无法满足现代电力企业的需求,持续审计是一种新型的审计方式,它在一定的程度上可弥补了内部审计不足的地方,逐渐在电力审计工作中受到了欢迎,发挥了自身非常大的作用。
关键词:电子审计,持续审计,应用探究。
作为电力审计工作中的一项重要方面,对持续审计的应用占据着极为关键的地位,被专业人员接受的重视,将会更好地提升对持续审计应用问题的分析与掌握力度,从而通过合理化的措施与途径,进一步优化电力审计工作的最终整体效果被相关人员看好。
一、持续审计方法的概念及其特征
(一)持续审计方法的定义。持续审计方法,是指独立的审计人员通过对企业委托项目及其相关事宜进行的一系列连续的或实时的审计,得出相送审读报行,以供决策者参考的审计方法,持续审计方法是在信息化条件下的新型审计方法,提高了审计质量,降低了因为审计导致的企业运行风险。
(二)持续审计五点特征。(1)独立性。持续审计将审计软件融进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以自动化的方式实现审计目标,因而具备审计独立性的基本特征。(2)适用范围广泛。持续审计既适用于外部审计,也适应于内部审计,外部审计从审计方法角度理解持续审计,内部审计从系统过程角度理解持续地。由内部审计人员进行持续审计,以防外部审计在持续审计过程中损坏企业数据,降低系统经营效率,因此,持续审计在企业中比外部审计更具优势。(3)是审计方式自动化。当今企业环境时刻面临挑战,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ERP系统来应对网络化需求,但ERP系统对日常交易中出现的错误无法阻止,审计方式的自动化成为防范错弊的唯一有效方法。(4)是发布审计报告的即时性。持续审计过程中,审计软件按照审计师预设的标准对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进行验证,信息使用者能够在使用实时财务的告的同时使用审计报告,与标准一致的信息系统会自动生成审计报告。(5)关注整个系统。持续审计人员对整个年度中的系统运行和交易进行持续的测试,在综合理解整个系统交易的基础上调整审计方法,并对内部控制的适当性,有效性和电子证据的说服力做出更恰当的职业判断。
二、持续审计在电子审计中的应用程序
(一)找出持续审计应用范围。电力企业的自身业务可以利用自身的审计部门来进行筛选,主要筛选出可以进行持续审计的业务环节,根据电力企业风险管控的相关规定来确定电力企业中的关键控制点和目标,对电力企业相对发展成熟的业务作为持续审计的重点之一,一旦确定好业务流程,内部审计就会不断完善个应的审计流程。
(二)建立持续审计对比数据模型。通过建立对比数据模型,电力企业可以将所在行业的统计信息,自身内部控制机制以及历史数据信息等业务流程利用网络技术等方法来创建出合理的参照体系,此外,也可以将电力企业的自身监控对比参照体系来完成电力企业运营状况是否健康的分析工作,一旦发现电力企业运转出现异常,电力企业的管理者要及时发现问题并分析其原因,从而采取合理措施使电力企业正常运行。
(三)紧接进行数据分析。持续审计可以利用数据分析来为电力企业找出错误,电力企业也可以利用对比数据模型来监督和测试自身的帐户信息以及内控程序等,一般来说,持续审计可以分为持续数据见证和持续控制监督两部分,持续控制监督可以对业务流程的控制目标进行监督和测试,主要是对照电力企业内控制度和业务流程,一旦交易事项违反内控程序,持续监督会启动,同时审计工作者开始处理,有助于电力企业及时发现违反内控制度的现象产生。
三、企业未应用持续审计的成因分析
(一)持续审计及其业务范围的成因分析规范不够。在审计工作管理规定中,因持续审计及约定其业务范围的制度和规范不健全,导致应用持续审计出现断续性,滞后性等问题,企业要在实际审计业务过程应用持续审计,就需要在审计过程中,对企业的运营状况信息进行收集处理然后生成相关审计报告。
(二)缺少持续审计运行的技术条件。(1)实时会计系统,将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和事项实时储存在数据库当中,实时生成财务报告供审计人员及时有效地选取,分析所需信息,对财务报表进行审计。(2)可扩展标识语言,通过一系歌曲进入技术手段使信息按照公认会计准则来转换,满足审计人员提取不同平台,不同数据库的信息的需要。(3)电子数据交换技术,是一种应用电子化的处理过程对资料进行交换,传播的技术,减少人工方式下对纸张文件的处理成本,满足审计人员及时获得电子化审计证据的需求。(4)人工智能、专家系统。通过网络,专家系统可选择合适的审计程序,确定可接受的重要性水平,还能根据审计目的予以调整,解决审计人员无法随时到现场的难题。
(三)缺少企业管理层的理解与支持。实话持续审计不仅能扩大审计范围和风险防范的覆盖深度和广度,还会对企业的盈余管理产生一定的影响,虽然合理的盈余管理可以促进企业发展,但持续审计会导致盈余管理的空间减少,加大管理层对持续审计接受的难度。
四、持续审计在电力审计中的应用对策
(一)完善企业内部信息化环境建设。逐步完成企业信息化建设,完善内部控制政策,加强企业信息化管理,保证持续审计良好的实话环境,建立配套的责任追究及处罚机制,增加被审计单位违约成本,督促内部控制规范及相关制度的落实,创造有利于内部持续审计发展的环境。
(二)加大持续审计技术开发与应用力度。技术感叹也有多么,推行XBRL技术,高效,经济地实现信息的提取,分析,交换,保全企业完成信息化,为持续审计系统的有效应用做技术铺垫。在条件成熟省公司试点推行,由持续审计系统应用于年终审计开始,逐步扩展到季度审计,专项审计,并稳步增加使用频率,总结试点单位智能持续审计系统的应用缺陷和技术难题,探求解决方法,并在全公司分享应用经验,为其在企业内部审计中广泛推广做准备。
(三)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1)狠抓培训工作,企业应将持续审计的宣传,支撑技术和风险战略管理等内容纳入内部审计人员的专项培训,系列培训或定期培训中,集中培养一批具有相关技能的人员,并随着持续审计的推进和展开,逐步扩大培训范围,建立严格的培训考核机制。(2)创新转换机制。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鼓励年长者学习,要求年轻者掌握,内审人员对持续审计系统应用争取由操作层面转向设计层面。(3)培养复合型内部审计人才。内部审计人员队伍中引进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建立各专业内部审计人员专业交流探讨机制。
结束语
加强对持续审计在电力审计工作中的应用的研究分析,对于其良好实践效果的取得有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售后的电力审计工作过程中,应该加强对持续审计关键环节与重点要素的重视,并注重其具体实话措施与方法的科学性,不断总结经验,有利于进一步推广 。
参考文献
【1】刘萍,持续审计,信息时代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D],武汉市 ,华中师范大学 ,2013.
【2】刘新,经济新常态下内部审计价值的提升。[J],中国内部审计,2016(10),60-62.
【3】宋欢,我国内部审计应用持续审计的障碍及对策分析。[J],中国内审审计,2017(01)115-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