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阶段,电力工程建设规模越来越庞大,我国更加明确提出了对配网线损精细化管理的质量要求,企业部门要确保规划和指导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不断提高资源设备利用效率。本文对电力营销信息化条件下的配网线损精细化管理策略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电力营销信息化;配网线损;管理
引言
配电网电能损耗直接联系着一部分主要数据,即线损率,其客观评价了电力技术的应用效果,也威胁了企业的健康发展。配电网线损率反映在企业规划中,代表了生产技术的发展特征,一定程度影响了企业的运营能力。供电企业在传递电能中会出现功率损耗,同时,电力传递中每个元件都可能出现功率损耗。所以,有必要通过合理的措施降低线损。
1电力营销信息化的作用
现阶段,随着我国智能电网的迅速建设,我国正在逐步摆脱传统的电能营销方式,采用信息化方式进行电能营销。实质上,电力营销信息化建设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利用当前阶段迅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构建信息化数据处理平台,对电力营销相关业务进行包装,完成电费的核算、收取等工作。二是电力营销的信息化建设极大地提升了电力营销过程中的信息处理水平,保证了电力相关销售数据信息的准确性,有助于电力营销数据统一规范命名保存,提升了电力企业内部的工作效率。此外,营销的信息化建设使电力企业能够更加便捷地查询和分析自身的各种营销信息,有助于通过对营销现状的分析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营销政策。电力企业营销信息化建设进一步促进了电力企业整体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三是电网营销的信息化建设实际上是将当前阶段最先进的传感测量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等集中综合应用于电网,极大地提升了电力企业对电力系统实时运行情况的监控能力,能够根据实际情况优化电子资源配置,进而有效提升供电质量和供电安全性,起到节约能源、提升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效果。当前阶段电力企业的智能化建设正在迅速推进,进行电网营销的信息化建设成为提升电力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2电力营销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2.1优化资金分配方案,强化软件建设
在智能电网建设过程中,营销信息化建设是其核心构成部分之一。建设过程中,需要制定合理的资金分配计划,确保各个环节实现有机的协调发展。目前,电力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软件建设的资金投入存在严重不足。面对这一现象,应该客观调整资金分配方案,加强对软件的资金投入,满足软件发展的资金需要。资金分配过程中也要向人才培养适当倾斜。当前,电力企业急需培养一批精通营销知识和信息化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应该制定专项资金有针对性地培养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的人才。
2.2积极转变电能营销理念
进入智能电网时代,一线营销人员要尽快树立大市场、大营销、大服务的营销理念,紧紧围绕电能营销这一目标,立足自身岗位的实际需要,加强在当前环境中的服务能力,积极优化自身的工作方法,进而为消费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3配电网线损构成
配电网线损包括三个部分。根据损失和负荷之间的变化特性,将配电网线损划分为固定损失、可变损失和其他损失。供电企业的线损也包括三种。其中统计线损是借助统计方法得到线损,无需逐一统计客户的电能表。结合供电设备的数据与配电网的负荷,按照理论模型计算理论线损。管理线损是配电网的不明线损。10kv技术损耗具体包括线路、变压器和其他无功补偿设备损耗。由于逐年增加配电变压器布点,相应增长了变压器的铁损,基于大负荷方式,变压器铜损比铁损略大,运行经济性较大;而中小负荷方式,变压器铁损明显比铜损大,变压器呈现轻载状态,运行经济性较低。
4配电网管理线损和降损措施
4.1加强营销专业管理
(1)构建业扩报装的档案,为用户提供准确的线路数据,对用户侧无功管理不断增强,科学搭配新用户设备和无功补偿设备。(2)加强计量管理,贯彻执行互感器检查、轮换周期机制,定期检验农户表,及时贴封条,保证表计准确,避免计量出现漏计的现象,科学改造台区计量表和计量箱柜,为农户表计建立完善的计量台账。(3)提高用电检查的水平,严格监察单相水泵,尤其是在农忙与抽水时期杜绝乱接乱挂,降低电量损失。
4.2积极维护低压线路设备
按照巡检设备的时间开展日常维护工作,对设备实现全周期管理,及时化解管理不足,保证设备健康运转;构建常态的监管制度,严格监察三相不平衡的问题,根据标准对线路的负荷、台区配变等问题全面监测,定时校核与调整,并且在较高线损率的台区治理三相不平衡问题。
5电力营销信息化条件下配网线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缺少明确的监管考核目标,目前,在配网线损管理工作中,缺少完善的监督和考核机制,一定程度上阻碍着线损管理工作的开展。在配网工作中,线损工作是重中之重,所以必须要加大监督管理力度,为提高线损工作质量创造有利条件。在线损工作实施中,在缺少晚上的监管和考核机制的影响下,很难对线损工作中存在的缺陷予以发现和预防,严重影响着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同时,由于缺少完善的考核机制,也是线损管理工作的重要影响因素,无法与实际工作需求相符,也很难及时处理存在的问题,进而不利于线损管理工作质量的提升,使电力系统的运行受到严重阻碍。
6电力营销信息化条件下配网线损精细化管理措施
6.1制定完善的线损管理制度
目前,配网线损精细化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较高,要想使配网线损精细化管理能够始终维持较高水平,要对各项管理机制进行完善,制度内容也要落实到位,为提高配网线损信息化管理效率带来便利性。在用电信息系统建设任务的落实过程中,企业可以安装采集器,并加强调试任务考核机制的构建,集中整合业务和绩效,从而将作业人员的责任意识提升上来,并确保任务顺利完成。同时,企业还要深入分析和调查线损情况,加强安全防御措施的构建,借助线损总结,将管理方面的缺陷挖掘出来。在线损分析方法中,主要对比理论线损率和实际线损率,如果实际线损率与实际标准不相符,技术人员要对其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电力系统检查过程中,要想防止出现偷电和漏电现象,要积极传播偷电行为的危害,予以严厉惩处,引导人员将用电安全的重要性予以明确化,认识到违法行为不可取。
6.2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要想确保配网线损管理工作的顺利完成,与相关管理责任之间的联系较为紧密,由于管理系统的特殊性明显,所以必须要将信息化管理工作落实下去,遵守现行的管理规定,并及时将管理任务进行执行。线损管理工作的影响因素中,人员的能力和素质不可忽视,所以必须要注重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其中,应定期开展一系列的讲座培训,对其注意事项进行细致讲解,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技能水平、综合素质。
结束语
目前科技发展不断完善,民众也对电力系统提出了更高的安全要求。配电网在电力系统中发挥了纽带作用,主要接收设备电能,结合电压等级将电能发送给用户。但是,电力系统运行中出现了配电网技术线损问题,如果不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必将影响用户家庭和企业。
参考文献
[1]陈晓亮.配网线损管理中常见问题分析及有效措施[J].电力设备管理,2019(10):49-50.
[2]刘志彬.10kV配网线损分析及降损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19,16(30):21-22.
[3]张倩婷.浅谈10kV配网线损及降损策略[J].煤炭经济,2019(19):215.
[4]疏奇奇,肖坚红,任玮蒙,杨乐,陈良坤.电力系统中的配网线损分析方法研究[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8(03):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