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水面舰船主通道舾装件布置要求的探讨

发表时间:2020/6/30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7期   作者:吴双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以及对海洋权益重视程度的提升,须不断加强舰船建造技术的研究,不断推动我国舰船装备的发展,为我国进军深海建造出大量水面舰船。
        舟山中远海运重工  浙江省舟山市  316100
        摘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以及对海洋权益重视程度的提升,须不断加强舰船建造技术的研究,不断推动我国舰船装备的发展,为我国进军深海建造出大量水面舰船。本文针对水面舰船主通道舾装件布置现状,提出满足新型舰船建造技术需求的主通道舾装件布置要求。
        关键词:舰船;主通道;舾装件;布置
        为适应装备发展需求,水面舰船主船体内应至少设置一条内部通道,使人员、物资等可不经露天就能到达除艏尖舱室之外的舰船各内部舱室和部位,这类通道又称主通道。水面舰船的主通道是舰员战斗、工作、生活的主要场所,承担着保障人员通行、伤员和物资运送以及安全逃生等重任;设计规范要求主通道内布置大量的管系、电缆及设备以及其他舾装件,这些舾装件的布置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到主通道的安全性、便利性和美观性,乃至舰船的生命力和防御能力。为此,在实际的建造与交付过程中,不同船厂的用户会提出不同的要求,不同的使用方也会提出不同的要求。那么如何进行主通道舾装件布置生产设计,既满足使用方需要,又不违背设计规范,需要进行探讨。
        一、水面舰船主通道舾装件布置现状
        水面舰船主通道的特性,决定了其成为建造生产设计时各舾装专业争夺布置空间的热点。目前不同船型在主通道内的舾装件布置情况均不相同,各有特点,效果也不尽相同。有的便于舾装件维护,美观大方;有的布置凌乱,维护繁琐。目前国内尚无水面舰船主通道舾装件布置方面的标准,设计与建造单位均按GJB4000-2000《舰船通用规范》中规定的各系统要求,进行主通道的舾装件布置。
        二、水面舰船主通道舾装件布置要求探讨
        (一)主通道舾装件布置原则
        关于主通道舾装件布置的安全性、便利性、维护性及美观性的优先级,以往并无明确的规定,不同的使用方对此要求也不尽相同,有的更注重维护性,有的更注重美观性。但从保障舰船性能和应急处理能力方面综合考虑,主通道内舾装件布置应首先考虑主通道内人员通行的安全性、便利性,再考虑主通道内舾装件的可维护性,最后考虑主通道布置的美观性,并且宜按管系、电缆、设备的优先顺序进行布置,同时进行综合协调。
        (二)主通道净高
        主通道净高的要求,根据GJB4000-2000中071.10.2.3条的规定“主通道的净高度不得小于1.9m”。即1.9m是最低要求,而使用方的实际要求往往更高,与其在使用方提意见后返工,不如在施工前就预先尽可能设计得更高,为后续舾装件布置提供有利条件。
        (三)管系、电缆布置对主通道空间的影响
        主通道空间较小,若布置上下穿行的管路,一是影响通道的净宽,二是紧急情况时容易发生碰撞,三是管路容易被当成扶手。舷旁通道舱壁侧若布置上下穿行的管路也会产生以上不利后果。因此,内通道与舷旁通道舱壁侧不宜布置上下穿行的管路,同样也不宜布置上下穿行的电缆及电缆托架。舷旁通道舷侧,为了减少对人员通行的影响,同时考虑美观性,部分通气管、测量管、落水管及电缆必须上下穿行时,应沿外板布置,且不宜超出舷旁大肋骨。
        (四)管路支架的布置要求
        主通道内管路布置时应美观合理,管路尽可能集中布置,因此,管路支架宜采用组合支架的形式。主通道内为了避免人员通过时碰撞,同时尽可能提高主通道层高,主通道内的管路支架应沿管子上沿布置。考虑到部分控制焊接变形的需要,并根据GJB4000-2000中924.5.5.3条“支架应尽量安装在船体纵桁、骨架、扶强材、立柱等船体构件上,不应将管子支架直接焊接在船体外板上”等的要求,管路支架不宜直接焊接在甲板、外板及内围壁上。同样电缆托架也不宜直接焊接在甲板、外板及内围壁上。
        (五)阀门的布置要求
        相比于管子,阀门占的局部空间较大,为了保证主通道的净空间,主通道顶部不宜布置阀门。

不可避免时,阀门应靠近通道一侧、手轮朝下布置,且不应布置在门的上方,尽量减少对人员通行的影响。
        (六)管路包覆的要求
        蒸汽管通过主通道时需包覆隔热材料,而低温管通过时需包覆防凝露材料。因此,主通道内的管路一是应采用相应材料进行包覆,二是为了美观,要求包覆材料的接缝应在背面。
        (七)管路间距的要求
        管路间距在GJB4000-2000与CB*/Z345-85《船舶管系布置和安装通用技术条件》中均有规定,一般控制在20mm,有包覆时要求包覆外表面与相邻结构之间间距不小于30mm。“管路间距控制在20mm”是可以做到的,但“包覆外表面与相邻结构不小于间距30mm”在实际设计与施工时是难以做到的,考虑到主通道内空间比较紧张,且管路一般都要包覆各种材料,而一般的包覆材料厚度为15~20mm,因此不宜严格规定“有包覆时要求包覆外表面与相邻结构不小于间距30mm”,只要管路包覆完毕后,相互不干涉即可。
        (八)管系与电缆布置要求
        根据以往的建造经验,有的管系、电缆各走一边,分道布置;有的电缆在上,管系在下。两者各有利弊。前者虽然便于电缆敷设,但不可避免会有管路横向从电缆上方穿过,这样一是会有凝水滴落在电缆上的可能,二是不利于这些管路的维护。后者虽然在电缆敷设时会被管路挡住不是很方便,但管路可以拆装配合电缆敷设,而电缆无法割断来配合管路安装,且在舰船的服役期内,管路拆装的概率要远大于电缆维护。因此,考虑通道层高、管系维护及美观性等因素,主通道顶部的管系与电缆布置时,宜电缆在上,管系在下,分层布置,满足结构强度时,电缆可以开梁敷设,而管系紧贴梁布置。对于空间比较宽敞的通道,也可分道布置,管系集中在一侧,电缆集中在另一侧。
        (九)热管与电缆的布置要求
        分析GJB4000-2000中的有关规定,如924.5.2.1条“蒸汽管外层、排气管外层、公称压力为9.8MPa以上的空气管等,应离开电缆100mm以上”;925.3.1.3条“电缆敷设应尽量远离锅炉、蒸汽管路、电热器等热源,距离应不小于80mm”;360.3.11条“电缆敷设应尽量远离锅炉、蒸汽管路、电热器等热源,距离应不小于80mm”;管路及其发热表面”,这些规定均对热管与电缆的布置作了规定,但表述不一致。考虑主通道空间紧张的实际情况,同时结合上述规定,建议“电缆敷设时,距离外露表面温度高于70℃的管路及其发热表面应不小于80mm,若不可避免,应采取隔热措施”。
        (十)管系泄漏对电气设备的影响
        根据GJB4000-2000中306.3.2.2条规定,“电气设备应避免安装在油、水和蒸汽管路的接头下面,不可避免时应采取防护措施。电气设备的上方应尽量避免有开式舱口和通风管路,若不可避免时则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海水、雨水和风管中的凝水滴落到电气设备上”,因此,主通道内的蒸汽管、油管、水管、空气管、风管等管路的可拆接头应避开电气设备布置,不可避免时,应采用防飞溅扎带等防护措施。
        (十一)门的安全性布置要求
        主通道的门打开后如不固定,在风浪大时、船舶摇摆时会对人员安全造成一定的危险,应设置固定门的装置。为避免人员通行时,舱室门突然打开,危害人员安全,无特殊要求的舱室门宜采用内开式的。
        以上关于水面舰船主通道舾装件的布置要求,是与国内多家建造厂探讨后达成的主要共识,相信对水面舰船主通道舾装件的布置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学志,苏东伟.船舶大型舾装件建造技术分析[J].船海工程,2019,48(02)
        [2]刘兴洲.舾装件加工作业制造执行管理系统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8
        [3]薛继,董雨筱.浅析船舶建造中先行舾装最大化[J].船舶标准化与质量,2016(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