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力通信设备由传输设备、接入网设备、程控交换设备、电源、线路五部分组成,当前主要是通过人工完成设备的安装工作,做好该项工作是新技术推广和发展的重要内容,能够切实保障电力通信事业的正常稳定运行。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变电站通信设备安装质量管控方法。
关键词:变电站;通信设备;质量管控
引言
电力行业的发展为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的日常工作及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及安全也是经济与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在电力系统运作过程中,电力信息通信系统的运作质量也会影响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因此在电力企业运作时,必须要建立正确的发展观,并且逐渐完善自身的运作及发展体系,做好电力通信设备的管理以及运作维护工作,以此来促进电力企业的稳定发展。
1变电站通信设备安装工序
变电站的通信设备的安装工序如下:(1) 相关通信设备安装人员应当熟悉变电站的施工图和与其有关的技术标准。(2)根据具体的变电站施工场所和施工单位进行进一步考察分析,确定施工设备和施工人员的具体进场时间以及相关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的分工。(2)进行实际的变电站通信设备安装与线路布置。(4)安装过后由专业人员进行系统调试。变电站通信设备试运行以及并网割接。(5) 试运行无异常进行工程验收。在变电站通信设备安装工序中的系统调试阶段要注意以下内容:第一,在完成设备调试之后,变电厂的通信工作人还需要及时记录通信设备的运行情况,并且加以检查,一旦出现问题及时向设备厂家反馈,及时解决,避免出现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第二,相关监理人员对调试过程应当及时巡查,收集相关监理资料。在变电站通信设备安装过程中还要注意并网切割过程,注意以下几点:其一,并网切割之前要及时提交割接方案,在审查合格后再进行实际的施工工作。其二,并网割接的整个实施过程中,监理人员要对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和及时记录数据,保证并网割接可以顺利的进行[1]。
2变电站通信设备安装质量管控措施
2.1科学设计检修计划
设备检修方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设备抢修,主要针对设备发生故障后及时抢修减少生产损失的检修工作;另一种则是计划检修,这种检修主要任务是防范于未然,日常对设备进行维护检查,对还未产生故障的设备进行维护,避免发生故障,后者对于维护设备的运行安全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在我国传统医学中提倡治“未”病,而对于电力信息通信设备管理来说治“未”病同样重要,在错误发生前就掐灭苗头,先于事故发生前就检修好设备,切实做到防微杜渐有备无患。
2.2积极完善应急预案
上文提到计划检修的重要性,这里我们就来谈谈另一种重要的检修方式:设备抢修。任何设备管理方式都无法完全根绝事故的发生,实施设备抢修工作在所难免。故而一个设计合理的应急预案是顺利实施设备抢修工作的必要前提。设备抢修预案的设计应该因地制宜,面对不同的地理环境、季节气候做出相应的调整,要让应急预案与实际调剂相结合,不能脱离现实纸上谈兵。对应急人员安排也必须清楚明确,不可出现职位交错凌乱,责任负责含糊等状况。进行设备抢修的必要工具、物资、设备也必须准备好,无米难为炊,能力再强的技术员没有必要的工具也很难做好抢修工作。一份完善的应急预案必须做好以上几点才能做好设备抢修减少财产经济的损失[2]。
2.3开展员工技能培训
没有专业的检修技术就无法完成专业的设备管理工作,因而开展员工技能培训,提高维修效率和水平,建立一支先进的专业设备检修队伍是有效加强电力信息通信设备的关键之一。企业应该定时开展员工技能培训活动,紧跟时代步伐,主动学习最先进的电力信息通信设备的管理检修技术,并对学习内容进行考核评价,促进员工队伍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2.4 完善监理工作
施工监理人员应该认真履行职责,做好技术指导和监督工作,确保工程建设能够有序地推进,让工程建设的开展呈现出忙而不乱的状态,在一定的规范制度内运行,这样在确保工程建设质量的同时,也有助于施工水平的提升,有效地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3电力通信设备的运行维护策略
3.1 设计合理的运行标准
标准是测定设备运行状态的主要依据, 只有设计合理的标准才能够确保在开展电力通信设备运行维护时有据可依。设计合理的运行标准还可以为其技术质量给予有效的支持,促进技术的快速进步, 设备管理标准的设计还可以实现设备管理维护的规范化及标准化, 进而使得设备管理系统高效的运作,建立一个较为完备的设备运行维护机制。
3.2 提高通信设备目标管理力度
不仅需要提高电力通信设备的统一化管理以及维护,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强设备的运作效率, 以此来为设备运作的质量以及稳定性提供保障,以及提高设备的运作寿命等。在开展设备运行维护工作时,针对其投入及产出关系进行全面分析,尤其是投资管理, 在管理过程中对于所有系统的运作状况和故障隐患等进行详细的分析及故障排除, 进而对设备的运行进行调节和改善,提高电力通信设备的运作质量,同时,在后期管理过程中还需要针对设备的运行质量进行重点监测,使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状态运作。
3.3 设备可靠性管理
设备的可靠性管理是一种效果十分显著的设备运行维护手段,需要构建全面的可行性管理以及评估及预测系统,在设备前期管理工作中重点关注设备的技术以及成本,特别是设备的购置信息对设备运作过程的影响,最大程度上规避由于成本投资降低而导致减少设备后期资金投入,致使设备运作维护及检修投入更多成本的问题。为了避免这一问题,需要在设备操作、设备维护上加大力度,提高设备操作的规范性以及设备维护的重视,降低设备后期的维修成本,提高设备维护的质量。
3.4 使用可靠的运维方式
对设备展开可靠管理需要使用有效的运维方式。首先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系统,在前期管理阶段中需要尤其关注设备的经济性和技术性分析,关注采购环节对于设备运行的影响,从而避免由于初始投入过少使得设备资金投入过少,使得设备上的资金投入有所减少。例如:要控制对设备的使用和维护,不断提高维护质量以及响应时限,使用区域化与集中化相互结合的管理机制,从而降低设备后期维修的次数。通过专业化方式使用代维形式将独立外围设备向社会推进,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开发高技术水平的设备上。
3.5 信息化管理维护
针对电力通信设备的信息化管理是一种信息技术进步和发展而产生的新兴管理手段, 这种管理维护方法需要按照设备的基本信息以及网络监控条件来构建较为完善的设备信息管理维护体系,这对设备集中化管理体系而言,利用信息化管理维护可以最大限度地加强设备的可靠性, 并提高其运作效率,减少人力资源的成本投入以及维修及养护的成本。和以往的管理维护手段对比, 信息化管理维护方式可以更加显著地实现资源最优化配置管理[3]。
结束语
总之,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电力通信设备安装工程施工企业必须要进行标准化建设,确保各环节工作的规范化进行,强化质量控制,这样才能促进电力通信事业健康稳定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陆钧研. 浅析电力设备安装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J]. 今日财富(金融发展与监管),2014(11):28-29.
[2] 姚国胜. 浅谈电力设备安装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17):69.
[3] 韩辉,王阳,唐波,朱笔挥. 电力信息通信设备管理[J]. 通讯世界,2018(05):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