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也越来越完善,城市轨道交通因快速便捷而受到人们的欢迎。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我国地铁站建设的稳定发展,智能建筑系统在城市地铁的应用中影响是很大的。对地铁站智能建筑系统进行科学的设计,在实践中有效的落实,可以提高施工的管理水平,同时还能促进地铁站的智能化发展,给地铁行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地铁站;智能建筑系统;施工管理
前言
本次就是针对地铁站智能建筑系统实施管理进行研究,主要对该项措施的意义以及各个阶段的管理工作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合理的建议。地铁站建筑系统施工管理应当以智能化为主,信息技术为基础,努力实现建筑系统施工管理的智能化发展。在实际的建设施工过程中,施工空间小、噪音大、空气不流通等问题,严重的阻碍了地铁建设的安全性。所以在建设的过程中要从前期的准备工作抓起,严格把控好每个阶段的建设管理,应用智能化,降低地铁建设的安全风险,真正发挥出智能建筑系统的优越性[1]。
1 智能建筑系统
智能建筑工程具有很强的高科技性能,里面包含的系统很多,在大型的公共建设中,周期较长,作业的空间很大,使用到的设施和材料种类繁多。智能建筑系统就是以建筑为平台,兼备了建筑设备、办公自动化以及通信网络三大系统,在结构、系统、服务、管理上进行最优化组合,给人们提供一个安全、舒适、高效而且方便的建筑环境。
系统利用了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监控技术等,能够通过对建筑以及设备的自动化监测、优化控制、信息资源管理等方面,实现对建筑的智能化控制和管理。实现人们对建筑物的监控、管理和信息共享。提高用户体验度,达到安全舒适、高效便利的目标。
2 施工准备阶段的管理措施
2.1 熟悉施工图纸
为了保证施工工作的顺利开展,在进行施工以前,都应该由设计师对本次工程进行合理的设计,制定出详细的施工方案。在进行设计和施工的时候,都要根据实际的情况,针对性的提出合理的设计方案,要对施工图纸的各个环节以及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不仅如此相关的设计部门、施工单位对图纸都要有深入的了解,对设计图纸进行优化,促使施工图纸能有效的落实到实际的建设中,保证地铁站智能建筑系统能有效的进行建设。按照规定的施工流程进行工作,施工以前还要考虑各个子系统之间的相互连接。例如火灾报警系统与监控系统的连接,为了确保其安全性以及稳定性,根据实际情况,可直接由总系统发出指令,这样一来,就可以直接将灭火系统安装在施工接口处,确保能及时灭火。
2.2 技术交底的高效性
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施工作业,需要对施工图纸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为了促进建设的有效实施,施工图纸的交底工作也应该落实,在这个过程中
施工单位、业主、设计单位都应该积极参与进来,认真阅读设计图纸,提出有效的改进建议,提高设计的深度。这些都是施工之前的准备工作,就是为了确保地铁站智能系统的施工能顺利进行。为了确保途中不出现差错,还需要协调好各方之间的关系,特别是要得到承包商的理解支持。
3 地铁站智能建筑系统施工中的管理
3.1 明确防范要点
在进行具体施工的时候,应该有效的结合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对施工过程中的防范要点进行科学的分析,实现地铁建设的智能化同时提高工程质量。在施工时要注意,地铁施工环境都有一定的复杂性,有很多不可控的影响因素。所以施工时,需要针对各个因素进行提前的分析,制定出合理的应对策略,提前进行预防,有效促进施工人员以及管理之间的关系。这一方法,可以尽量避免施工过程中的各种风险,确保施工的质量[2]。
3.2 防范的具体措施
3.2.1 人员的全程监控管理
施工人员可以直接影响到施工的效果,对地铁站的后续运行工作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都有很大影响,所以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全程的监控管理。认真实施地铁站施工中的巡检工作,同时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管理人员以及施工人员,建立安全档案。
还要保证各个环节都按照规定的的要求和流程进行施工作业,避免过程中的安全风险。为了建设智能化系统,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应用科学系统,确保乘客能第一时间接收到有用的信息,使人们的出行更加便利。
3.2.2 加强对不安全状态的定时检测
现如今地铁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出行交通工具,所以对施工的质量以及安全性的要求也更加强烈。要实现智能化建筑系统设计,保证质量和安全就是建设的前提条件,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加强对不安全状态的定时检测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确保系统设计以及施工过程质量的关键环节。
为了确保施工活动的有效进行,还需要对施工过程中的运输车辆、危险源、盾机构以及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科学的检测,从根本上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在施工过程中还需要使用到单轨小车、镀锌钢管、阀门和管道绝热等工具。在智能化的应用下,地铁站系统就会用到自动化变形检测技术。这项技术可以很好的发挥出自身的自动检测、智能报警等多种功能。利用自动化变形检测技术来收集地铁站结构的变形信息,分析出地铁结构的变形情况,并根据变化趋势进行合理的判断,作出相应的应急措施,保障地铁结构在实际应用中的安全性。
4 施工环境的监控
利用智能化技术对施工过程中的危险源进行快速的辨别,从而进行合理的分析,制定出科学的控制方案,将现场的施工环境的危险性降到最低,保证作业环境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对区域进行精准的定位,根据客户的要求,采用多网合一的方式,解决地铁施工现场的安全管控问题。这种智能化技术在使用的时候不会干扰到其它无线设备,而且信息传输速度也非常快,在出现同频信号时,系统能够自动调整,避免两者之间发生碰撞。如果发生了事故,工作人员也能够根据系统提供的信息,及时明确现场情况,快速定位到事故位置,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救援。
5 工程的验收和移交
5.1 验收的基本条件
在进行验收以前,工程的设计以及合同约定双方都必须完成,然后根据实际的施工质量进行验收和移交工作。在这个过程中,行政主管部门需要针对实际的工程质量问题进行有效的调整。在验收时,整个项目都必须对环保、消防、卫生等方面进行专门的验收,保证工程建设达到了要求和标准。同时主管部门还要出示相关许可文件,承包商也要按照要求提交工程的数量清单和竣工结算报告等资料。
5.2 验收和移交内容
验收之前,项目部门对工程竣工验收发出申请,承包商准备好相关资料,根据约定的流程进行验收。在验收之前将有关问题整理好,请组织部门、施工部门、监理人员、以及档案管理部门对本次地铁站智能建筑系统的施工过程进行质量的验收,验收完成,表示本次系统建设能够投入到地铁运行中。
6 结语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大提升,对生活的基础设施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地铁已经成为了日常生活的主要交通工具,它拥有很好的安全性能,同时行使速度也非常快,对能源的消耗也比较低。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促使了我国各个行业领域都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对地铁进行规划和建设时,应该对地铁进行更加智能化的施工。结合实际的条件,针对性的提出合理的智能系统设计方案,实现地铁站的智能化施工。目前我国的地铁智能化建设系统还不够完善,所以需要在发展中逐渐完善这项应用。为了能够表现出地铁站智能控制系统的规范化以及产业化,必须加强各施工阶段的管理工作,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合理应用智能化技术,同时对施工人员的专业性以及素质也要有所要求,保证地铁站智能建筑系统能更加高效稳定的进行施工工作,促进我国交通运输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肖卫杰. 地铁站智能建筑系统施工管理研究[J].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18, 000(003):P.86-87.
[2]魏丹. 地铁站智能建筑系统设计施工管理研究[J]. 智能城市, 2019, 005(009):148-149.
个 人 简 介
姓名:吕永宏 性别:男
单位:中交机电工程局有限公司
职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出生年月:1975年07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