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林业工程的发展过程中,通常需要建设大面积的森林,以提高我国绿化工作的质量,使我国的环境更优美、健康。但林业工作人员在植树造林的过程中,还应加强对移栽技术的研究,以能够确保植树造林的质量。本文对混交林栽植技术在林业发展的作用进行论述,希望能够为有关林业单位提供参考。
【关键词】混交林;栽植技术;林业
林业树木的生长过程中,通常需要一个完整的生态体系,以能够保障植物树木的健康生长。基于我国林木资源不断减少的现实状况,林业工作人员进行植树造林,也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现象。但在具体的造林施工中,施工单位还应注重一些林木的生态特点,如一些植物的生长过程中,需要与其他植物树木共存,才能够更好地成活。对此,林业单位的造林施工中,还应加强对混交林移栽技术的学习、了解,以能够提高造林工程的施工质量。
1.交林在林业建设中的作用
1.1增加社会效益
混交林栽植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在维护生态平衡的同时,也为林业经济发展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混交林丰富的树种类型,为满足市场上不同的林木需求提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因其自身林木品种的生长特性,具有产量高、产出快的特点,能满足市场量大、品种多的需求,提升林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树种之间按照树木种类的外部特征及生长特性进行科学搭配,采用艺术手法进行空间及结构的混搭,还具有观赏及美学价值。
1.2维持生态平衡
混交林因植物多样性的特点,为各种动物的生存环境创造了条件。通过采用科学的混交方式,合理搭配树木品种,实现林业资源的空间构成,艺术构图需要,为多种生物提供栖息地。大规模的混交林可以大幅减少空气污染,提高空气质量,同时在绿化、美化环境、防止水土流失、隔离噪音方面发挥巨大作用,从而维持生态平衡。
1.3增加木材及其他林产品的质量
树种搭配合理的混交林,林木品种多,而且混交林在生长过程中,不同的树种之间在生长过程中能够互相促进生长,提高林木质量,生长周期短,产量高,总产量比纯林高30%~50%,甚至成倍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林产品的质量和数量。
1.4混交林提升农林经营方式的多样性
混交林栽植技术广泛应用,大幅度地提高我国的林业资源数量和种类。混交林由于郁闭期早,生长迅速、产量高等特点被大规模种植,有效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其丰富的树种,科学合理地搭配种植模式,改变过去农民单一种植模式,丰富农林经营方式的多样性。
1.5提升森林物种的抗灾害能力
过去单一的植物群落更易引发病虫害、火灾及其他自然灾害,而混交林植物品种丰富,加之植物群落的优化配置,使得林内空气温度和湿度适宜,为各种生物提供生长环境,生物的多样性造成物种之间的天敌互相制约,提高病虫害的控制能力,各种生物间复杂的生物网,增强有害生物群的控制力。同时不同植物品种抵御各种灾害能力不尽相同,另外林内温度较低,湿度大,植物品种众多,各种可燃物不易着火,在提升森林物种抵御各方面显著优于单一植物物种。
2.混交林栽植技术
林业资源被破坏,使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也受到了威胁,为改善当前严峻的林业资源现状,加强林业建设中的混交林种植技术,是缓解我国林业资源危机,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效举措。混交林即林木的混合栽植方法。林业单位在开展造林施工的过程中,移植混交林,既是符合自然生态规律的移栽方法,也是提高绿化工程施工质量的有效手段。但在具体的混交林移栽的过程中,施工人员还应加强对一些植物的相互影响了解,以能够避免一些植物树木之间得相互影响,进而导致一些植物的生病、枯萎以及死亡现象发生。
2.1混交林的植物种类
按照混交林的建设等级,可以分为主要树种类、伴生树种类、灌木树种等。主要树种,即施工单位移栽造林故操作,主要的造林对象,如施工单位的造林规划过程中,能要建设张松林,主要树木种类及张松。一般情况下,林业单位为了确保造林的质量,多会选择一些具有优势的树木,如一些生长力较强的植物品种,以能够确保成活率;伴生树种,其是指主要树木的生长过程中,为了确保主要植物的生长质量,而移栽的伴随性生长树木。伴生树种的数量一般较少,伴随性树种的移栽过程也可能是基于其功能性而选择,如一些伴生植物具有改良土壤、提供养料等作用,这便能够利于主要植物的生长。一般伴生植物种类的选择,应选择一些耐阴性良好、生长缓慢的植物,这便能够产期伴随主要植物生长,进而提升主要植物的生长质量。灌木树种的选择,可以按照主要植物的生产特点选择,如在主要植物的生长幼苗时间,可以选择种植灌木,由于灌木具有分枝多、树冠大、叶量丰富等特点,这便能够起到抗旱、保湿等作用,同时也能够抑制土壤中的杂草生长,并起到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
2.2混交林的树种搭配
(1)乔木混交。乔木混交应主要采用两种及两种以上的混交树木。如油松的种植过程中,可以选择乔木进行混交,进而保障油松的高质量生长。(2)主伴混交。主伴混交,即主要植物与次要植物的混交林类型。一般这种混交林可以呈现两层形态,及上层为主要植物树木;下层为次要植物树木,二者的有机结合,可以共同健康的生长。与此同时,这两种植物的混交,还能够提高二者树木的稳定性,进而能够起到良好的防风、防止水土流失作用。在有关农田区域种植这种类型的深林,可以大为提升对农田的保护效率。(3)株间混交。混交类型又称行内混交,指不同的树种在行与行之间、株与株之间进行搭配种植。由于是2个或2个以上树种在行内彼此隔株进行混交,这种混交方法种植程序比较繁琐,在造林建设中也不太常见。
2.3混交林的混交种植方法
2.3.1带状混交
带状混交就是将2个不同树种进行优化选择,合理搭配,在种植方式上以3行或3行以上的方式进行混合交叉种植,这样的种植方法在视觉上给人一种规律性的带状感觉,从而可形成一个混合林带。
2.3.2星状混交
星状混交就是在一片种植区域内,在主要树种之间适当种植其他树种。星状混交要充分考虑到2个树种之间的特性,互相取长补短,获得较好的混交效果。比如杨树与刺槐进行混交时,如果刺槐作为主要树种,栽植比例为3∶1,就能营造出这种感觉。
2.3.3行间混交
行间混交因其种植方法简单,在生活中此种种植方式非常常见。行间混交就是对不同的树种进行隔行混交,考虑到种植效果,在树种的选择上充分考虑植物外部形态、高矮不同进行合理搭配,从而在发挥混交林作用的同时供人们观赏。
3.结语
综上所述,林业工程的发展过程中,一般涉及的项目较多,如需要进行植树造林,改善环境;也需要造林保护农田,防止水土流失等。而以往单一品种的造林方法,呈现出造林效率不高的现象。对此,在现阶段而言,林业单位应加强对混交林移栽技术的研究,以能够在不同的造林区域选择不同混交林移栽方法,进而提升造林效率,这不仅能够保障林业单位的施工质量,同时也利于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最终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薛克臻.林业建设中的混交林栽植技术探究[J].农业与技术,2019(11).
[2]吴永成,李哲洪.分析人工混交林的营林技术应用[J].农民致富之友,2018(15).
[3]李武应.红椎杉木马尾松混交林经营效果的相关分析[J].农家参谋,20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