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如今,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以自动化技术、智能化技术、信息技术为依托的企业经营发展模式,已经逐渐走入到我国各个领域中,电力事业也不例外,逐渐提升了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水平。继电保护装置作为电力系统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装置,保证其运行自动化可靠性十分必要,是保障整个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所在。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电力系统中的继电保护设备及其自动化可靠性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设备;自动化;可靠性研究
引言
继电保护设备及其自动化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其可靠性容易受多方因素影响,导致无法发挥继电保护的价值作用。电力企业要分析并掌握影响继电保护设备可靠性的具体因素,采取有效的加强继电保护设备及其自动化可靠性措施,降低继电保护设备故障发生率,不断提升设备及其自动化可靠性。
1、继电保护自动化相关概述
1.1继电保护自动化的原理
继电保护是电网运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较强技术性特征,工作任务繁重,承担较大责任。继电保护人员每天面对海量信息,包含设备投退、电网结构、运行方式改变、保护装置以及故障情况等,全面开展信息正确分析、处理工作,任务量较大。为有效提升继电保护工作效率,减轻工作人员压力,开发继电保护信息管理系统是必然趋势。继电保护从本质内涵来看,是电力系统各个元件发生短路、故障问题或者出现电气量不均匀情况时开展维护的装置,这一装置运行中可以发挥以下作用:第一,继电保护可以监视电力系统中的各项供电设备,及时收集到电力设备的各项信息和运行数据,并将其反馈给工作人员,支持设备维护工作顺利开展。第二,在供电系统运行出现故障问题时,在继电保护装置的支持下,能够准确寻找到故障的发生区域,还可以通过跳闸手段及时清除设备运行中的一些常见故障问题,减少故障问题带来的损失。第三,通过继电保护装置,可以直接发送故障信息给工作人员,加快故障排查和处理速度。
1.2继电保护自动化的特点
继电保护装置在电力系统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因为它能让电力损失降到最小,而且能避免电力系统大多数问题,随着科研投入的增加。我国对继电保护有着更深刻的认知。研究表明继电保护自动化有以下四个特征。及时性,当电力系统产生故障时为了减少相关危害,就要强化继电自动化的相关建设,有效的规避风险,将危险进行隔离。选择性,如果区域内某个通电线路出现问题时,继电保护系统能快速的识别并尽可能将停电范围缩到最小,维持其他区域电路的正常运转。灵敏性,当通电线路发生故障时,继电保护系统能快速的做出调整,确保其它电路能正常工作。可靠性,对于继电保护模块来说,它有着自己的实施准则,当通电线路发生短路时,继电保护的自动化操作在规定范围内可以进行必要的运转,在规定范围之外,继电保护系统不会随意调整,以此来保证通电系统的全局效益。
2、继电保护设备及其自动化可靠性的现状
2.1电力系统的自动化与继电保护的联系
(1)继电保护对电力系统自动化的作用。电力系统中的信息控制模块能够独立运作,对电力系统的调节起到促进作用,对广大个体来说,着实方便,所以普遍接受电力系统信息模块的安装与应用。(2)继电保护系统运行准则。在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系统的运行有着明确的规定,继电保护系统对可靠性的要求:继电系统的可靠性是基本要求,电力系统自动化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应该要做到满足消费者需求,对消费者日常需要做出合理配置,提高继电系统可靠性。对选择性的要求:在通电线路发生短路时,通电系统能够准确的进行调整,对问题线路进行相应的隔离,对安全线路起到维护作用,把区域线路损失降低到最小。对灵敏性来说,当通电线路发生短路时,继电保护系统能够及时发现故障区域,并做出调整,实现整个线路的正常运转。
2.2继电保护工作规范性不够高
电力企业自行管理单位内部工作,记录供电设备运行数据,并开展自行检测维修工作,这就导致不同电力企业所采用的管理制度和方式存在着差异化现象。部分电力企业管理继电保护工作进行中,没有制定出完善合理的规章制度,或者说没有全面按照既定规范实施,导致其中出现一些不良现象,影响到自动化继电保护效果的实现。
3、加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设备及其自动化可靠性的具体措施
3.1使用冗余技术
所谓冗余技术,简单来说就是如果发生继电保护设备自身内部的错误指令问题,则会由系统对指令进行自动判断,然后把错误指令消除,避免操作错误,以达到保证设备及其自动化可靠性的目的。冗余技术的应用优势很多,包括实用价值高、应用成本低等,能够让电力企业通过最小成本预算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因此,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设备的安装施工中,要充分运用先进的冗余技术,提升设备运行效率,改善拒动率,让设备即便在错误指令下,也能够在冗余技术应用中表示出错误运行问题。
3.2严格把控继电保护装置的各项运行情况
(1)维护维修作业。继电保护操作人员要采用合理性手段及时处理各项故障问题,确保其规范性和科学性,促进操作行为可以达到既定规定要求。提升继电保护装置管理维修管理工作的高效性,定期开展电力设备状态检查工作,着重检查低频低压减载和配套设施的多个内容,包含版本、接线、运行以及管理方面,准确记录下各项设备的运行参数,将其和既定参数加以对比,及时发现设备运行中的不合理之处,并通知检修人员加以处理。(2)设备安装和验收管理。明确划分继电保护装置安装人员的工作职责,确保各方可以协调配合,完成安装任务,在细化分工的基础上,促进安装工作可以高效完成。及时检查和校验新安装的继电保护装置,采用标准化模拟故障的方式,准确判断继电保护装置能否及时对故障做出反应。同时还要开展严格验收和检测工作,使得继电保护装置的质量和性能可以全面符合电力运行的要求。
3.3优化设备设计
设备产品的设计是控制设备运行质量和可靠性的源头,所以设计人员要优化继电保护设备及其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工作。为了实现预期的设计目标,需要树立起现代科学的设计理念,从多种角度考虑设备运行可靠性问题的影响因素,将先进的设计方法应用到继电保护系统设计中。这样也能达到提升可用度、减少误动发生率的效果。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继电保护系统的设计要求不同,所以在具体工作中要结合实际要求和具体情况,科学选择适合的方式,确保产品设计能够与系统指标保持一致要求,最大限度通过优化设备设计降低成本。
结束语
总体而言,就我国现代社会电力系统以及自动化技术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对电力系统自动化和继电保护系统的相互促进作用的研究也在逐步加快,争取进一步完善整个通电线路的运行,也加快我国电力行业走进世界前列的步伐,造福人类社会。
参考文献
[1]曲维杰.电力系统中的继电保护设备及其自动化可靠性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9,21(24):100.
A[2]闵世香.电力系统中的继电保护设备及其自动化可靠性研究[J].通讯世界,2019,26(08):250-251.
[3]王凯,李婉卿,周大迁.关于电力系统中的继电保护设备及其自动化可靠性研究[J].电子测试,2019(Z1):127-128.
[4]刘洋.电力系统中的继电保护设备及其自动化可靠性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8(22):27-28.
[5]师浩.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设备及其自动化可靠性研究[J].南方农机,2018,49(1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