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在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6/30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7期   作者:厉辉
[导读] 摘要:本文对高层建筑施工中质量通病防治措施的应用进行探讨,文中阐述了两种质量通病,分别为强度问题与裂缝问题,先对这两种通病机理进行了探讨,其后明确了施工中防治措施的应用。
        东阳市宇杭建设有限公司  浙江金华  322100
        摘要:本文对高层建筑施工中质量通病防治措施的应用进行探讨,文中阐述了两种质量通病,分别为强度问题与裂缝问题,先对这两种通病机理进行了探讨,其后明确了施工中防治措施的应用。
        关键词: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现代建筑工程中,混凝土分为预拌和现场拌制两种类型,前者具有商业性质,在目前较多高层建筑中应用,具有便利的优势[1]。在建设施工中混凝土质量通病的应用,要在明确发生质量问题的机理,其次要做好相应的对策。
        一、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
        1、混凝土强度问题
        在实际应用中,混凝土存在混凝土试件强度不符合标准的现象。就生产拌合站在强度问题责任上来说,远没有其他两个致因严重,分别为:①现场要求与规范具有较大差异。混凝土有关规范之中,对于混凝土强度试验方面存在有明确、严苛的试验规范以及一致的养护条件,但是现实中的大多施工单位并有这样的规范条件。在取样上不规范,根据有关标准要取1/4到3/4搅拌车卸料,每次取样的体积不能较0.02m³更小。但是施工中人员都是民工,在实际操作中不够标准,促使混凝土试件不具备代表性,同时相关养护的条件也难以达成有关标准;②强度统计问题。在现实条件中,施工企业对于混凝土强度统计了解并不全面,最多也就止于应付资料审查。在一组试件难以达成强度标准的情况下,往往会被认为是不合格的。但事实这种观念是具有差误的,标准值是试验所有试件的标准,并非某一组标准,若是所有试件都要求达成标准值以上,则会导致冗余度过大,导致资源的浪费发生。比如在施工中,混凝土要求强度等级为C30,实验中要求所有试件达到强度30MPa以上,但实际上这一要求比C35强度等级标准更高了。
        2、混凝土裂缝问题
        混凝土裂缝问题包含有较多种类,比如垂直裂缝、纵向裂缝、横向裂缝等,裂缝问题的出现,并非是单纯的施工操作问题,与各类裂缝形成的机制有何明显关系(如图1)。
       
        图1  混凝土裂缝问题
        本文对于混凝土裂缝问题的思考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思考:
        ①混凝土裂缝形成原因:混凝土裂缝产生时间在浇筑完成后的3天之内,形成原因主要为以下部分:干燥收缩。混凝土环境中相对湿度在100%以下的情况下,混凝土表面水分进行蒸发作用更为干燥收缩。混凝土干燥收缩裂缝,是因为混凝土在干燥收缩中水分蒸发,导致毛细管壁发生变形的情况,以此使较为大的毛细管压力产生,也就是混凝土发生了体积收缩;自身收缩。混凝土发生水化热是自身进行收缩的原因,导致的原因主要为原水泥与水在体积上大于原水泥水化物。自身收缩会使混凝土自身体积减小8%左右。在水灰比较0.5更大时,混凝土自身收缩较之干燥能够可以忽略,而在水灰比在0.35以下的情况下,混凝土内部的湿度将会迅速降低至80%更低,尤其高强度混凝土,因其自身收缩在值上相对较大所以导致了裂缝问题;温度裂缝。温度裂缝是由于外界环境过低或过高,抑制或者促进了混凝土的收缩或者膨胀导致的裂缝的情况;
        ②裂缝防治方法:裂缝防治的方式主有设置后浇带,将长条结构分成小段结构、应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同时掺入粉煤灰、对砂石料采取避光措施并洒水降低温度、混凝土拌制加冰使混凝土入模温度更低、水泥中掺入膨胀剂、拆模时间延长等。不同方法都有减小混凝土绝对收缩的效果,在现代发展中应用也相对较多,但在拆模时间加长、掺入膨胀剂这两种方法上有较多质疑。膨胀剂可以对混凝土收缩进行补偿,保证其效果要先保障养护条件与使用正确两个因素。但应用中膨胀剂性能未在混凝土中充分进行发挥。而拆模时间延长主要是对于地下薄壁剪力墙而言,模板在垂直墙体两边,未进行拆模的情况下,水分是难以抵达混凝土表面,而表面养护就必须进行拆模,所以进行拆模时机选择极为重要。
        二、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预防
        1、混凝土强度问题预防
        在实际施工中,对于混凝土强度问题进行解决要在明确问题原因的基础上,进而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在现场要求和规范存在差异的问题上,要对此类问题进行纠正,取样过程中根据有关规范进行操作,民工要定时定点的进行培训强化,保证民工在技能上能够达到要求,根据要求进行取样操作。其次要强度统计上,要使施工队伍要根据有关标准,合理的进行相关的统计工作,避免有较多统计中出现较多冗余,从而使施工浪费的情况发生。最后要进行相关养护条件的完善,养护条件是保证养护目标达成的关键因素,对于混凝土试件强度影响较大,要合理的进行把控才能保证其强度效果。
        2、混凝土裂缝防治措施
        对于水平结构、平面厚度较小的结构,裂缝问题产生是混凝土水分过度流失导致的,在失水发生之后毛细管因为干燥产生了拉应力作用,进而导致混凝土开裂的情况发生。比如高温干燥以及风速较快的情况下开闸施工,水分在大气中的蒸发速度较之混凝土泌水速度更大,同时也无充分的水资源补充的,导致混凝土的表面缺水,进而发生了裂缝情况。因此混凝土在初凝之前,需要进行保湿养护。对于于大型混凝土场地以及混凝土路面易发生不规则裂缝的情况,也是这一类原因。地下室剪力墙混凝土从成型到拆模之前,一直是在模板较为封闭的情况下,导致外界的水分难以实现补充和交换,进而导致在拆模的过程中发生间距、垂直相一致的裂缝问题,主要原因为混凝土水化热以及温度收缩。在搅拌中选择低水灰比进行拌和的过程中,薄壁以及薄弱部位是极容易发生开裂的,因为混凝土自收缩、混凝土降温热收缩互相叠加,导致拉应力产生,若是此时混凝土强度小于这一拉应力便会导致开裂的情况。因此要在混凝土施工中合理的对此类条件进行控制。
        其次在拆模板时间上,一般认为预制混凝土在浇筑一天之后进行拆模,能够使混凝土及时得到水分补给,能够预防干燥收缩的情况发生,但保温效果相对较差。在模板拆除之后,混凝土温度会快速降低,混凝强度在此时也相对较低,温度应力也会导致混凝土裂缝产生。若是浇筑混凝土的七天之后再进行模板拆除,能够保证温度,但是水分不充分,容易导致水化热中发生收缩裂缝。因此拆模时间节点选择可以改变为,低强度混凝土水化热相对也不会过于剧烈,可以将拆模时间提前;而高强度混凝土则需要在终凝之后将模板支撑松开,从板缝之中进行浇水养护,养护强度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再进行模板拆除,之后使用麻袋或者草帘进行侧面保湿及保温,由此使因干缩、温度收缩裂缝的情况减少。
        结束语
        现代高层建筑工程数量、规模越来越大、越多,作为最重要的施工部分,混凝土施工需要保证质量问题。本文对混凝土常见的两种质量通病进行了探讨,以期为现代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虞凌超,何瑞.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措施[J].建筑技术开发,2018,045(004):99-1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