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13070519780615XXXX 河北石家庄 050000
摘要:针对建筑给排水技术的发展情况,做了简单的论述,展望了技术发展趋势。从建筑给排水需求和要求不断提高的背景下,给排水技术将会朝向节能降耗尧集约化利用等方向发展。这需要不断完善当前技术存在的不足,加大节水型产品等的研发力度,推动给排水现代化技术的发展。现结合具体实践进行分析。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技术;节能环保;集约化
引言:
目前来说,人们在注重生活质量的同时,节能意识不断提升,带动着绿色化建筑的出现。按照绿色建设标准,除了要做好建设环节的节能把控外,还需要积极推广应用高水平的节能技术,全面提高节能水平,节约建筑资源,推动建筑持续化发展。
1建筑给排水技术的现状
从技术发展现状来说具体如下:淤给水技术。目前来说,很多城市处于新老城区交替更新的状态,老城区实施更新,没有做好供水整体分析,使得后续产生了供水不足的情况。造成给水系统停水的原因角度,比如管道破裂等。细致分析发现,因为选择的材料质量不达标或者管壁的厚度没有达到规范,进而无法达到系统运行需求压力。除此之外,设备使用时发生故障,比如电机故障等,最终造成停水问题。上述问题的存在或者出现,影响着给排水系统的应用,需要加以完善和优化。于排水技术。一般来说,建设的此类系统具体包括楼顶排水系统、居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中水回收再利用系统。若排水系统设计的质量不达标,缺少全面的衡量和分析,造成了中水污水不分离问题或者其他现象,使得水资源被严重浪费,无法得到有效利用。除此之外,节水技术的应用不足,影响着给排水系统的节能效果,需要加以完善和优化,进而提高排水系统运行的效率。盂给排水热水供应情况。从整体情况来说,需要加强热水供应系统方面的建设,着力攻克系统的薄弱环节,减少热水能量的损失,实现对送水管道的高效保温。
2建筑给排水新技术的应用
2.1中水回用技术
从技术发展现状来说更加注重节能减排,带动着中水回用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极大程度上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在具体实践中将收集的废水,再次利用到园林灌溉方面或者其他领域,能够合理减少对饮用水的使用,提高水资源利用水平。过去的模式下,很多污水未经过处理便直接排放,造成了水资源浪费,其实很多污水是可以再次利用,利用此技术手段,集中处理以及输送废水,可减少水资源的浪费。2.2雨水利用技术目前来说,建筑领域用的给排水系统,其对资源的合理利用更加明显,有着积极的意义。利用雨水收集装置,实现对水资源的回收再利用,将采集的水资源,汇入到给排水系统内,用作他用,能够改善当前大部分城市用水紧张的局面。利用雨水资源时,积极搭建高水平配套系统,例如雨水收集设施和雨水疏散设施等,根据工艺流程规范,开展雨水处理。完成水质的处理之后,按照当前的规定进行检测,保证其达标后再利用。
2.3热水干管循环
目前来说,建筑规模处于不断扩大的局面,使得给排水系统运行时常见浪费问题。分析此情况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采用了热水干管循环技术,使得管道需要放出支管中的冷水才能使用热水,造成水资源浪费。基于此,要积极完善此模式,掌握实际存在的问题,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例如对配水点位置进行处理,设置节流孔板,实现对出水量的有效控制减少出水量,全面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除此之外,合理选择孔板型号,避免降低系统使用的效率。
2.4太阳能资源利用技术
从给排水技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说,若想要降低能源消耗,减少资源浪费,必须要积极替代新的能源。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最终发现了太阳能资源的应用价值,并且成功地将其应用到实际,获得了不错的效果。借助太阳能资源,改善当前的热水供应情况,大范围使用太阳能热水供应代替电及燃气热水供应,减少不可再生能源的浪费,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
合理应用太阳能资源,有助于推动绿色建筑持续化发展。
3建筑给排水技术的发展趋向
3.1高标准和规范化
目前来说,此项技术的具体应用,存在着诸多问题,影响着技术的功能作用发挥,因此需要加以完善和优化。例如,系统整体规划以及设计质量不高,影响着水资源利用,需要加以完善和优化。这要从设计环节入手,认真落实设计职责和内容,为给排水系统的建设和运行提供高质量方案,保证设计方案的质量和效益。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能够强化对生产现场的管控力度,促使施工问题能够得以高效处理,保证监管部门的职能作用得以发挥。在系统建设环节,通过质量检查和监督,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把控措施,以免发生系统运行问题。
3.2高节能环保化
从给排水技术的发展趋势来说,其逐渐朝向高节能环保化水平方向发展。具体体现如下:淤节能型生活洁具的应用。现阶段,市场上涌现出各类节水产品,例如节水马桶等,为水资源节约利用提供了保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应用此类设施,除了能够减少污水量,还能够实现水资源的有效节约。于保温材料的应用。传统的给排水系统应用,常见管道破裂问题或者其他问题,影响着热量传输的效果。随着保温材料性能和质量的提升,出现了各类新型产品,为系统建设和运行提供多样化选择。在材料研发和选择方面,结合管道运行的环境特点,要求其不仅要具有较强的抗压性能,还必须要具有不错的耐腐蚀性能,进而保证管道材料的使用寿命和避免热量的浪费。盂复合型塑料管。针对给排水应用方面存在的系列问题,比如管道腐蚀和噪音等问题,积极推广应用复合型塑料管材料,实现对上述问题的解决和处理。积极推广应用此类材料,能够增加管道的使用寿命减少漏水可能,极大程度上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3.3智能化水平
从当前科技的发展实际来说,各类高科技技术被广泛应用,推动建筑给排水系统朝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实现了智能化以及技术化等。在实际应用中若想发挥智能化的作用,必须要做好建设环节的把控。这需要加大对建筑给排水技术应用的综合分析以及把控,细化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和内容。若发现智能化给排水系统建设时存在问题,要及时采取处理措施。除此之外,加大对施工技术的深度分析,保证施工环境以及地质条件等能够获得全面提升,为系统建设工作的开展,提供高质量的方案。开展系统建设时,做好数据信息的精细化处理,确保作业方案具有可行性以及安全性。除此之外,做好系统建设质量影响因素的全面把控,比如机械设备和材料等,确定作业的质量达标。以减少后期运行时漏水,及能量损失。
3.4合理化
从给排水系统的建设角度来说,要加大对其的合理化控制。做好设计和功能的有机协调,建设排水管道时应预期城市远程规划,最大程度上保证其能够达到城市远期建设的排水要求,避免城市扩建后雨水排水问题。除此之外,要针对给排水系统使用存在的用水点压力比较大的问题,进行相应的处理,以免造成管道压力过大用水点出水量大的问题。通过优化系统设计,全面提高系统运行的效率和质量,最大程度上保障系统使用的效率。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给排水技术持续发展,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从当前此项技术的应用实际来说,还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加以完善和优化,进而推动其朝向智能化和节能环保化等方向发挥。这需要不断加大技术的研究力度,全面提高建筑给排水系统运行的水平,助力建筑持续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高艳.探析节能技术在建筑给排水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19(05):19+22.
[2]范冠芳.绿色建筑给排水节能新技术的运用探讨[J].绿色环保建材,2019(06):38.
[3]陈丽丽.建筑给排水工程节能的技术应用[J].建筑杂志,2012.19(6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