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电力体制改革下如何做好电力营销史峰冰

发表时间:2020/6/30   来源:《当代电力文化》2020年4期   作者:史峰冰
[导读] 随着电力市场改革进程不断推进,
        摘要:随着电力市场改革进程不断推进,某省作为偷配电价改革试点、大用户直接交易试点省份,市场电规模成倍增长,约占全社会用电30%。文章从某省内电力市场的现状出发,分析了新形势下电力市场内外部矛盾,总结电力体制改革成效,分析问题,并以问题为导向,立足某公司自身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电力改革;电力营销;措施改进
1某省电力市场现状
        某省水力资源丰富,技术可开发量位居全国第一。随着水电装机的快速增长,装机容量己远大于区域用电需求和省间外送通道能力。以水电为主的电源结构、供大于求的市场格局决定了某省电力改革起步早,市场化程度高的特色。一是电力市场电源侧以水电市场化为主,现有调水电市场化电量接近其总发电量的60%。二是交易类型繁多,电价机制差异大。某省电力交易类型复杂,己形成战略长协、电能替代、常规直购、留存电量、富余电量等12个类型,电价形成机制不一,交易价格悬殊。三是交易场次分散。为适应复杂的交易类型和供需变化,己形成年度交易、月交易、周交易、线上线下交易等交易机制。
2新形势下电力市场内外部矛盾
        2.1电力市场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某省电力市场的主要矛盾是装机结构和产能过剩导致的“季节性”供大于求。这一矛盾与经济发展、自然享赋、区外市场等诸多因素密切相连,在较长时期内将客观存在,有着长期性的特点。同时,区域水电装机中约70%为无调节能力的径流式电站,供大于求集中体现在丰水期,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
        而在市场化的驱动下,电力市场的次要矛盾表现为:一方而发电侧伴生了水电企业间季节性的争发争量矛盾;另一方而供需侧伴生了电力用户及其代理商与发电企业利益分配的矛盾。在主要矛盾“长期性”的作用下,次要矛盾往往被转化为营销工作的主要矛盾。
        2.2市场环境下的内部适应性矛盾
        2.2.1市场意识与时代脱节
        长期的计划性营销,养成了等指示、靠上级、要计划的习惯,缺乏市场环境下营销思考,表现在对市场不清楚、对规则不熟悉、对形势变化不敏感[1]。
        2.2.2营销管理模式效率不高
        传统营销的多层级、多头管理使决策程序迟缓,不利于对市场变化的快速反应。
        2.2.3营销队伍专业能力不足
        市场化条件下所需的市场调研、营销策略、客户沟通、方案精算、交易手段等营销技能相较计划调度模式下更为复杂和专业,因此,营销队伍专业能力函待提高。
        2.2.4市场信息转化能力不强
        主管部门、交易机构、调控中心、市场主体、气候水情等各方而线上线下的营销相关信息量大广杂、相互关联影响,没有相应的信息汇总、处理系统,难以将信息转化为企业的市场营销力。
3市场营销应对内外矛盾的主要举措
        3.1正确认识主要矛盾,协力建立健康产业链
        深刻理解“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能源发展战略,正确认识水电作为可再生清洁优质的商品价值和社会价值,对争取某省水电在全国范围内优化配置,促成新增外送通道加快建设,从根本上解决区域电力市场主要矛盾具有重要作用。
        3.2提升营销管理能力,化解适应性矛盾
        3.2.1规范化的营销体系建设
        针对区域电力市场特点,建立一套以市场为导向,集分析、计划、执行和控制功能为一体的责任明晰、响应迅速的营销管控体系。体系建设着眼于顶层设计,梳理目前模式与市场机制的不适应性,研究契合市场发展趋势,建立具有前瞻性的管理模式。如充分利用而向市场的销售平台,整合营销资源,形成功能较为完善的中心化市场营销管控体系。
        3.2.2专业化的营销队伍培养
        电力市场正逐步向平台化、金融化的交易路线发展,客户争取、客户服务正向普遍商品营销方式过渡。要针对市场营销从业人员专业短板,系统性开展营销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针对性进行交易实战的淬炼,广泛地开展同业交流研讨,辅以绩效体系激励考核,着力形成以形势研判为指导、以方案精算赢市场、以专业交易获收益的专家型市场营销团队。
        3.2.3信息化的营销技术支撑
        我们处在信息时代,信息系统无疑是做好电力营销工作的基础。建立与市场化相适应的信息系统,使之成为信息的收集、汇总、整理、分析的平台,为趋势预测、竞争判断、交易决策、交易分析、客户管理等方而发挥数据转化为发现事物规律性的作用,实现更大范围的信息共享,为营销管理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2]。
        3.2.4集约化的市场决策交易
        随着电力市场规模化扩大和交易平台的完善,市场交易频次和份额将逐步增大。水电企业分散性的交易极可能由于信息不准、操作错误给企业经营带来重大经济损失。集约化的市场交易,有利于交易前的分析讨论、交易决策,交易过程的相互监督、纠错,快速的市场需求响应。
        3.2.5特色化的经营策略
        对具有调节能力的电厂,应主动担负季节性调峰的责任。同样一库水,调配得当,既能缓解枯期电力供应刚性需求,又能获得比均衡发电约高1.5倍的收益(见表1),资源优势能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2.6快速化的市场响应
        电力市场化交易的趋势是集中化和平台化,供需形势在一定时期内超过预期时,将由传统的调度平衡转为市场化交易平衡。而某省电网电力资源和负荷的逆向分布特征,“大水电、小电网、弱联系”的运行特性,更使供需形势在一定时间内可能发生较大的变化。
        3.2.7协作化的市场营销延伸
        即将全而展开的现货交易,市场形势、潮流分布、水情预测、运行方式、接带能力、交易决策等产销信息融合;实时报价报量,分段交易出清、实时偏差考核等工作交织,市场营销工作向生产一线快速延伸[3]。
结论
        电力市场化进程不断推进,目前平台化集中交易逐步增加,随着辅助服务市场建立,现货市场将会迅速铺开,当前的大用户直接交易作为电改的前沿,以流程精简、成效明显被迅速地在全国各省推开,后期仍会在市场电中处于较高占比。因此发电企业需要分析客户用电需求,提供增值服务,满足大用户多元化需求,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抢占市场资源,迅速完成计划向市场的转型。
参考文献
[1]唐玉生,张茜.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售电企业营销策略创新研究[J].全国流通经济,2020(03):14-16.
[2]周纲,王锦志,许道强,方学民,施明泰,杨维.电力营销服务业务中台设计方法与支撑体系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23(01):83-89.
[3]程懿,彭芳源.乡镇供电所营销管理重点领域风险管控探微[J].科技风,2019(36):19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