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检测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赵飞星

发表时间:2020/6/30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5期   作者:赵飞星
[导读] 伴随人类生活及生产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日渐加剧
        摘要:伴随人类生活及生产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日渐加剧,环境保护已被全球政府、企业所重视,且环境检测已经成为一项保护环境的基础性工作,要提升环境保护成效,必须采用科学的环境检测技术。在此背景下,本文将结合我国环境检测技术发展现状,就环境检测技术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性提出强化对策,以充分发挥环境检测技术作用,推动环境检测工作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环境;检测技术;问题;对策
1 环境检测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1.1 提高人们环境保护意识
        借助环境保护对人力资源予以科学化规划,环境保护是一个多面性的概念,其作用并不仅是环境污染治理,更为重要的是保护人类的健康。例如,近年食品安全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农产品质量监测以及农田环境监测。积极推行环境检测,能够大幅提高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对于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1.2 掌握污染物发展动态
        通过环境检测,能够对环境污染问题进行细致的分析,了解环境污染物的流向及其排放量,并对其变化规律予以总结。例如,河流会产生季节性变化,导致河水枯化或是丰富化,造成污染物在不同地点的污染程度各异,必须对其进行早期环境检测,不断收集相关数据,切实掌握其发展规律。
1.3 为环境保护执法提供依据
        环境检测是我国环境保护执法所不可或缺的重要依据,在环境保护工作之中推行环境检测,能够让环境检测人员更加切实、真实、全面了解环境检测的各项数据。这对于环境检测数据的科学分析具有积极价值,也能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信息支持,以帮助环境检测技术人员动态掌握区域内环境变化。结合上述准确的数据,地方环境保护执法工作也能够得以顺利进行,同时也能大幅提高环境保护执法的工作效率。
2环境检测技术存在的问题
2.1  资源配置与检测任务不相符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上升,人们的环保意识也逐步加强。然而,各地环境检测事业中,对于环境检测技术的重视程度依然不够,且存在环境检测资源配置与检测任务不匹配、不相符的问题,难以确保环境检测技术的正常运用。对此,要充分发挥环境检测技术的优势,需要将环境检测资源配置与环境检测任务一一对应,肯定其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地位。
2.2  检测设备设施条件落后
        当前,我国不少地区和城市的环境检测技术配套设施、软硬件设备条件依然落后,不能满足环境检测工作的现实所需。这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我国部分地方政府对环境检测技术的重视不够,没能投入足够的资金进行环境检测技术研发和应用,一些地方甚至没有配备基础的环境检测实验室。另一方面,环境检测设备老化的现象较为严重,由于缺乏环境检测设备专业维护与管理,环境检测仪器和设备在长期运作下,容易出现故障,极大影响了检测精度与效率。
2.3  检测人员专业素养不高
        我国从事环境检测技术研究与应用的人才较为匮乏,且普遍存在素质不高的问题。由于我国一些单位、机构忽略了环境检测技术领域人才的培养与管理,未能为环境检测技术人员提供专业性、系统性的技术培训,导致其知识架构不全、人才管理体系不完善等问题,这也进一步形成环境检测技术人才与环境检测实际工作要求脱轨的局面[2]。


3 我国环境检测技术的强化对策
3.1创新环境检测新技术,完善环境监管保护方法
        首先,结合环境保护发展的具体实际情况,做好对检测机构和检测流程的监督工作,并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划分具体岗位责任。检测机构要将相关工作内容进行细化处理,提升检测工作的可操作性,将绩效考核与检测工作结合起来,制定奖惩机制对员工行为进行约束。其次,检测机构要积极创新,严格监督水污染、大气污染等情况,充分发挥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优势,确保环境检测系统的全面性和专业性[10]。环境检测机构要确保资金投入,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分析体系,不断拓展环境检测工作范围,实现可持续发展。如果发现仪器设备不能满足具体的工作需求时,要及时更换。做好设备的日常检修工作,为环境检测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1]。
3.2仪器设备精准度的调试
        在环境检测工作准备环节之中,需要对仪器设备的精准度进行细致的调试,以确保仪器设备正常运行,这对于环境检测工作的顺利展开是必不可少的。此外,事前对仪器设备的精准度进行调试,也能提升检测数据的准确性以及科学性。因此,在实际工作之中,对于仪器设备的精准度进行调试时,工作人员首先可从设备外观着手,观察其有无破损,进而对仪器设备的性能及其质量予以检测,最后对仪器进行整体性测试。总而言之,进行环境检测工作之中,对仪器设备进行调试是保障环境检测工作质量的重要手段。
3.3构建科学化环境检测管理制度
        对我国当前环境保护情况进行观察,可以看出尚存许多问题,譬如执法不严、欺上瞒下、弄虚作假等。因此,为了提高环境保护工作的质量,需要确保环境检测能够有效实施,并建立规范化、秩序化的环境检测管理机制,以求实现有法必依,违者必究。此外,部分环境监管部门应当严格依照我国法律法规推动环境跟踪检测工作的展开,并依照实际发展情况,制定多样化检测管理机制,这对于环境监督管理工作的落实具有积极作用,是提高环境保护质量的驱动力。
3.4检测技术创新升级
        如果技术手段落后于环境检测工作的需求,那么势必难以为决策以及管理工作提供客观、精准的数据支持,导致污染治理工作无法顺利进行,同时也难以对当前的环境污染现状进行合理的判断。关于上述问题,在预警检测的滞后性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在面临突发污染事故时候,容易陷入慌乱,对于人民群众的安全造成严重威胁。针对近些年来不断发生的重大污染事件,我国检测站应当有意识地加强自身建设,推动检测技术革新,配置应急环境检测车辆,以推动环境检测工作效率的提升,优化毒害物质的检测能力。此外,需要积极构建应急响应污染事件的自动化系统,用以改善传统应急能力稍显不足的问题。
3.5合理选择环境检测的方法
        就目前我国的现状而言,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为了提高环境检测的质量,需要在检测时选择合理的检测方法。一般环境检测方法分为标准检测方法、非标准检测方法、行业标准检测法、地方标准检测法。不同的检测方法对检测的范围、检测值都会存在差异。在选择检测方法时可以参照以下几点。优先选择国家发布的检测方法或是执行中规定的检测方法; 根据样品的实际情况选择抗干扰能力较强的检测方法;直接选择在某个样品检测中最新的一种检测方法。当然选定检测方式之后,一定要对其进行验证,把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考虑制约检测结果的相关因素[2],以保证结果的精准性。
结束语
        总之,环境检测技术集技术性、专业性为一体,为环境治理、环境保护提供了重要手段。而我国当前的环境检测技术发展依然存在资源配置不合理、设施条件落后、人员素质缺乏等问题,难以满足环境检测技术高质量发展要求。对此,我国环境检测机构应立足实际,广泛借鉴国外先进环境检测技术发展经验,不断解决以上问题,使环境检测技术更好服务于环境治理实践。
参考文献
[1]栾熙明.环境保护工程中的环境检测研究[J].智能城市,2019,5(24):127-128.
[2]王海峰.环境检测技术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智能城市,2019,5(24):128-129.
[3]赖可平.环境检测技术的研究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分析[J].环境与发展,2019,31(12):127-1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