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优化策略的分析 饶波

发表时间:2020/6/30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7期   作者:饶波
[导读] 摘要: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前进方向上的必经之路。
        四川省仪陇县水务局  637676
        摘要: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前进方向上的必经之路。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对水利工程的施工要求越来越严格,但是水利工程施工项目在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着问题。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优化措施
        一、当前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一)筹备不充分
        水利工程作为社会性的民生项目,其实际建设往往具有规模性,长期性,以及多样性的特点。这也就意味着,在正式进入到施工阶段之前,建设单位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除了要对区域的地理环境进行认真分析,还要对施工的规划进行审核。但不可否认的是,有许多建设单位为了节省工期,尽快完成项目指标和任务,往往会忽略施工前的筹备活动,直接跳过准备环节,按照施工图纸进行实际操作。这种莽撞的施工模式不仅会给建设单位带来负担和压力,同时也会在施工过程中遇到不可避免的困难和挑战,延误工期,甚至会引发一定的安全事故,造成人身安全损害。
        (二)发包不规范
        由于水利工程的施工规模大,施工量繁杂,且任务艰巨,因此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工期往往要被划分为不同的阶段。而在这种情况下,有许多建设单位为了节省投资成本,扩展自身的利润空间,往往会选择发包的方式,将不同的施工环节承包给不同的建设商。但这些建设商,由于资质不同,市场信誉不同,施工水准不同,因此在具体操作中的质量也参差不齐。有些建设商甚至无法满足水利工程的基本需要,并不具备相应的资质和能力,但他们仍旧能够参与到施工现场中,这就会大大降低水利工程的质量。
        (三)机制不完善
        由于水利工程包含了多个施工环节,涉及到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当地政府等相关参建的各方,在施工过程中,许多施工单位并没有在宏观上,建设统一且有效的管理机制,这就导致施工主体缺乏坚定的指导和依靠。同时,部分监理单位并没有履职尽责,对原材料质量把关不严,没有经过严格的检验检测,便进入施工现场;施工人员没有按照水利工程正规的操作流程,施工质量不合格,停工或返工等现象时有发生;施工管理注重细节和成本管控,没有建立高效完整的质量控制体系,各部门间责任不清,一旦出现问题很容易相互推诿。
        (四)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水利工程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涉及地势地貌、水文环境、气候变化等等自然因素,也涉及到工程力学、管理学、园林学等诸多学科,建设过程中也受到《水利法》、《环保法》等林林总总的法律法规的限制,尤其是随着新时期各项新型设备的研发和技术的不断变革,这就要求从事水利工程的队伍具备优秀的综合素质,不仅需要掌握综合性技术的施工人员,也需要对工程进度、成本、质量等各环节进行掌控的管理人员。另外,从事水利工程除具备各项专业素质外,还要具有良好的责任意识、职业操守、现场经验等。
        二、对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优化措施进行探讨
        (一)强化队伍管理
        就目前来看,尽管水利工程项目在建设中已经引进了许多先进的设备和器材,但具体环节的落实,仍旧需要劳动主体来完成。

也就是说,施工单位必须要加强对自身施工队伍的管理,要在宏观上确立科学有效的体系和机制,认真落实不同部门的职责和权限,保证各个主体都能够执行自身的任务。同时,施工单位在招录施工人员的时候,应当强化对人才的审核,必须要检查施工人员的有关资质,特别是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并且,施工单位在队伍组建之后,还要定期对内部的施工人员进行培训,及时更新他们的知识和理论。此外,施工单位还要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奖惩机制,对于优秀的施工人员应当积极给予鼓励和奖赏,以此来激发队伍的内部积极性和主动性[2]。
        (二)强化成本控制
        水利工程的建设是一项冗长且繁杂的过程,因此建设单位的投资成本也往往十分高昂。对此,管理者应当选择合适的方法和途径,控制总体成本支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在具体调控的时候,首先要从材料入手,选择价格合理并且质量过关的供应商。其次,材料采购人员应当科学计算材料的投入量,避免购买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避免后期的过度浪费消耗。最后,对施工的设备也要进行维修,要及时检验器材运行的状况,定期给予维修和保养,延长设备的使用周期,尽可能选择租用存放的方式,这样不仅可以降低设备的损耗,同时也可以实现投资的灵活运用。
        此外,施工单位也应当重视对劳动力的控制,虽说水利工程的操作需要耗费大量的劳动力,但也并不意味着施工现场要承担过于冗杂的施工队伍人员。因此,施工单位应当就那些作风懒散,并且水平不佳的施工队伍人员进行筛查,随后将其精简。这样不仅可以节省人力雇佣的成本,同样也可以去粗存精,保证施工现场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建设队伍。
        (三)强化施工项目的各级监管。
        建设单位应当认真贯彻落实监督机制和责任制度。落实项目的法人制、项目的招投标制、项目监理制、实行合同管理。因此要设立相应的监管部门,对水利工程的施工现场进行动态调查和分析,监管人员要认真落实相关任务,强化对现场施工主体的管理,要确保现场能够拥有严格的施工环境和纪律。除此之外,建设单位应当加强对不同施工环节的质量监督,避免豆腐渣工程的出现。一旦在施工中发现质量不达标的情况,应当及时进行反映,并作出应急处理,向特定的责任主体进行追责。
        (四)强化安全保障
        水利工程施工包含了高空作业和危险作业,因此其实际操作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如果施工单位忽略了对安全的监督和保障,那么就必然会埋下十分严重的隐患。建设单位要落实与施工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的签订,时刻体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原则,要认真落实安装“五牌一图”和施工区域安全警示牌,要有专门的安全员对施工现场的状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完善。除此之外,建设单位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护,为其配备必要的安全防卫装置,并在施工现场设置防护区,购买劳动生产保险。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坚持优化水利工程的施工管理是十分合理且必要的,这是提高水利工程质量的应有之策,也是确保水利工程社会效益的有效措施。在具体优化的过程中,建设单位应当加强对参建各方进行宏观和规范管理,落实相关制度,施工单位从主观和客观上共同落实水利工程的基本施工规范,并且要增强技术的引进和设备的维护,强化对施工成本的合理控制。同时,建设单位要加强对施工队伍的训练和教育,保证施工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各项设备与技术的使用方法。这些工作的完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循序渐进。
        参考文献:
        [1]赵晔. 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优化策略的分析[J]. 华东科技(综合),2019(2):0195-0195.
        [2]韩学文. 对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优化策略的分析[J]. 科技创新导报,2019,016(003):190-19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