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充当能源提供角色的电力系统面临巨大的调整。对于地球能源而言,现有可供开采的能源数量已经十分有限,但社会发展所带来的能源需求压力也让地球不堪重负。为解决这一实际问题,需建设智能电网的运营模式,并逐步减少社会生产中所造成的能源浪费。而通过电力工程技术的应用,我国智能电网的建设速度会越来越快,其建设水平也会越来越高。
关键词:智能电网建设;电力工程技术的;应用对策
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与日俱增,社会的变化也是日新月异。当前对于电力工程而言,相应的技术也是今非昔比,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取得的各项成果显著。在电力供应中,智能电网的作用举足轻重,相关领域工作人员在智能电网建设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加强电力工程技术的广泛地、深入地应用。这对提高智能电网的建设水平,实现更多的社会效益,具有重要的价值。
1智能电网建设的特点
1)交互性。与传统的供电网络相比,智能电网能够实现与用户的有效交流,帮助电网工作人员及时获取用户所反馈的信息,进而对电网工作进行合理改进,使电网工作水平得到有效提升。2)可靠性。与传统的供电网络相比,智能电网能够适应各种各样的气候环境,使电网运行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从而保证电网传输过程的稳定性。3)经济性。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我国越来越重视对各类资源的合理利用,借助智能电网能够对电力资源进行深入分析,保证资源利用的合理性,使我国人民对电力资源的需求得到充分满足。4)绿色环保性。在智能电网的运行过程中,既能够实现对电力资源的合理利用,降低电力资源的浪费,也能够实现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减少环境污染问题的发生,为我国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利支持。
2智能电网建设中有关电力工程技术的应用
2.1电网质量优化技术
为保证智能电网整体运营的安全性及稳定性,需要保证电能供应的质量,通过电能质量优化技术使电能输送过程的安全性及稳定性得到保障。在应用电能质量优化技术的时候,主要就是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对不同的电能质量进行区分和等级划分,以此建立出具有实用性、科学性的电能质量评估体系。在电力质量评估体系的建立过程中,需要对用户要求的电能质量、用电接口的经济性能等各个方面进行分析,之后将经济等级、技术等级作为电能质量评估等级的基本准则,对不同的电能等级采用不同的改进措施,使电能供应的整体质量得到提升。根据以往电能质量优化技术的应用情况来看,大部分工作人员都是对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技术,比如直流有源滤波技术、自适应静止无功补偿技术等等都是比较常用的技术,对降低电能输送过程的成本有着较好的积极作用,使电能供应质量得到有效保障。
2.2柔性交流输电技术的应用
在电力工程项目当中,应当要加强柔性交流输电技术的广泛运用。微电子技术以及电力技术是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基础,同时,经过相关人员的深入研究和探讨之后,柔性交流输电技术,这一种新型的电力技术,可以切实保障交流输电得到科学合理的控制。在我国智能电网建设的过程当中,高压输变电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在建设智能网的过程当中,需要在电力系统当中引入大量清洁性的能源,同时要有相关工作人员采取有效的措施对相关能源实现有效的隔离。据此就可以充分得显示,电力工程技术和控制技术的相互融合,可以保障智能电网当中各方面的参数得到有效地调节和控制,切实保障智能电网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除此之外,在输电的过程之中,柔性交流输电技术的应用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的降低电能的损耗量,切实地保障电线输电能力的提升。
2.3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应用
在当前阶段,智能电网当中应当加强直流输电系统的广泛运用。电网输配电系统有许多部分需要使用交流电,而供配电运行的过程当中,需要保障是直流形式。在智能电网当中,控制换流器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有效地进行逆变等各项工序。为了促使逆变得到有效的发挥,我们就可以采用高压直流输电技术。一般情况之下,换流器主要就是利用具有关断功能元件切实地保障电力输送的稳定性、高效性和经济性。利用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可以切实地保障近距以及远距离直流传输工程实现快速、有效、稳定的电力输送,甚至是偏远地区的工程也可以实现快速、有效、稳定的电力输送。在我国远距离输电当中,高压直流输电得到了极为广泛的运用,随着当前科学技术日益发展,高压直流输电将会具备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也会逐渐朝着容量更大以及距离更远的方向发展起来。
2.4能源转换中技术应用
在当前智能电网系统建设的过程当中,应当加强新能源技术广泛运用,新能源技术最主要的作用就是为了降低传统能源的消耗、降低碳排放量,切实保障智能电网系统的发展与更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结合。在智能电网当中新能源的广泛运用,能够有助于智能电网的低消耗以及低污染,通过相关的工作人员增加现代化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相应的设备,可以促使电能转换更加科学合理。在当前各个国家使用普遍使用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的时代背景之下,电力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电力研究机构企业的相关研究人员,更需要对电网并网技术加大投入、加强研究,在工程人员的配合实践下加强电力工程技术的并网技术的广泛运用,只有这样,才能够切实的保障智能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得到提高。但是和西方发达国家电能转化技术相比而言,我国依然不够成熟,在能量转换方面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需要在技术方面进行更多的创新。智能电网建设的过程当中能量转换技术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同时,运用先进的并网技术也是发展智能系统技术的核心,为了切实地保障能源转换技术可以获得较大的优势,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加强技术改进的同时在当前的智能电网建设过程当中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更深层次地加强智能电网的优化建设和更新工作。
3我国智能电网的前景展望
我国智能电网的研究时间较晚,目前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但随着该领域工作人员的研究工作不断深入,一些理论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对比世界范围内的发展状况可知,西方发达国家的电力系统相对稳定,且由于智能电网的发展倾向于配网的能力,因此西方的电网建设也更加注重环保。而我国尚有大部分地区处于传统电网的应用时期,并且近些年我国的市场经济水平逐渐上涨,使社会生产对于能源的需求持续走高,而传统电网的运行过程中始终存在较为严重的电能消耗与环保性差的问题,因此智能电网在我国的建设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建设坚强智能电网,要从提高资源优化配置入手,促进智能应用体系与核心技术体系相融合,强化智能控制的应用程度,为我国电力行业发展提供坚实的助力。
4结语
环境友好与经济高效是国家的电力建设目标,提升电网运营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是当下社会发展对电力系统运行的主要要求,因此,相关部门应大力发展智能电网,并促进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永恒.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运用探究[J].绿色环保建材,2018,(11):229.
[2]菅瑞霞.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探究[J].通信电源技术,2019,36(10):237-238.
[3]黄溢.智能电网建设中电力工程技术的应用对策[J].数字通信世界,2019(08):173.
[4]乔永祥.智能电网建设中电力工程技术的应用对策[J].山东工业技术,2017(15):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