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电力系统的运行过程中,电力通信电源系统的维护和检修工作十分重要。在对系统进行维护时,需要在电源模块和蓄电池等方面做好维护。在检修中需要做好现场巡检工作,同时还需要发挥远程监控系统的作用。经过这些方式来做好维护和检修,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为人们提供稳定电力资源,在此基础上促使我国电力事业稳定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了电力通信电源监控系统有关设计。
关键词:电力通信;电源;监控系统;设计
中图分类号:TN86文献标志码:A
引言
现代社会通信建设事业快速发展,电力通信电源监控设备不断更新,监控性能逐渐增强,有效提升了对电力通信电源设备运行情况的监督、维护、管理与控制,为电力通信质量提供有效保障。在现阶段的电力通信电源监控系统中,设计人员引进了多种功能,提高了电力通信电源系统的运行可靠性,强化了电力通信电源系统的安全性,能够充分满足人们的需求。
1系统需求分析
采用UML建模技术对电力电源监控系统进行功能需求分析。系统中包含电源系统管理、电源设备管理、电源数据采集管理、电源数据查询管理以及系统安全管理等。图1为电源监控系统总体用例图。
2通信电源监控系统的工作过程
当任一通信电源的交流输入出现中断或者其他异常情况时,输入监控模块采集到的相应的信号反馈至动环监控模块,动环监控模块发出警告信息通知调度人员。当通信电源的交流输出出现中断或者其他异常情况时,输出监控模块采集到的相应的信号反馈至动环监控模块,动环监控模块发出警告信息通知调度人员。当通信电源的整流模块出现异常情况时,整流监控模块采集到的相应的信号反馈至动环监控模块,动环监控模块发出警告信息通知调度人员。
在一种优选的方案中,监控系统还包括无线通信模块,无线通信模块的输入端与动环监控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无线通信模块可以将输入监控模块、输出监控模块、整流监控模块的采集信息发送到远方工作人员的移动终端上面,免除了敷设线路的工作。监控系统还包括定位模块,定位模块的输出端与动环监控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当发生故障情况时,定位模块可以提供故障的通信电源的位置信息,方便调度人员准确找到故障的通信电源。监控系统还包括NFC模块,NFC模块用于标签读写和射频识别[1]。
本优选方案中,由于同一地点可能存在大量的通信电源,若调度人员只根据定位模块的位置信息,不能最快速地寻找通信电源。因此,位置模块与、NFC模块相结合,可以实现调度人员通过位置信息到达指定地点,然后通过NFC识别模块对通信电源进行快速识别。由于NFC的识别距离很短,几乎不存在误判的可能性。因此,调度人员只需要通过NFC识别模块快速的在通信电源的附近划过,就可以找到故障的通信电源。通信电源和动环监控模块,动环监控模块检测通信电源的交流输入切换后的电压信号或交流输入切换后的电压信号的三相平均值。
3电力通信电源监控系统的结构设计
3.1传输方式设计
设计人员要考虑到电力通信电源监控系统对监控运行实时性的要求,考虑到数据传输量的接班情况,从传输线路入手,提高传输速率。在传输方式的设计中,设计人员要结合现存的传输资源与传输方式,选择能够满足电源监控系统设计需求的传输方式,严格遵循相关规范要求。比如:可以选择“DDN”的传输方式,连接区域监控中心与监控局站,提高监控通信效率,强化传输方式的可靠性;“DDN”传输方式具有传输效率高,时间短的特点,且具有较强的可靠性与运行安全性,能够实现透明传输,具有多种连接方式。优化设计传输方式不仅能够提高电源监控系统的传输质量与传输效率,还能够实现电力通信网监控管理的信息化发展[2]
3.2网络结构设计
在网络结构设计中,设计人员要认真分析现阶段的监控系统结构,现阶段为两级结构,随着数据量的不断增加,现阶段的系统结构已经无法满足数据的处理需求,因此,设计人员要优化网络结构,进行三级结构设计。设计人员将“SC”、“SS”、“SU”三层相结合,促使各个层的软件之附件协同工作,共同完成电源监控系统的运行目标,实现电源系统的集中监控要求。设计人员要充分发挥三级监控系统的优势,增加电源监控系统的主备路由功能,提高服务水平,有效减少监控系统故障。
3.3监控中心体系结构确定设计
体系结构确定设计是电源监控系统设计的基础,能够直接影响电源监控系统的整体运行,影响电源监控系统的可靠性与实用性,因此,设计人员要重视体系结构设计。设计人员可以引进“客户机体系结构”,有效规避传统体系结构中终端方式的不足,实现前端与后端的协同作业,优化系统的内部运行情况,提高运行效率,在最大程度上发挥电力通信电源控制系统的应用优势。
4电力通信电源系统的维护
此次根据电力通信网中通信电源监控系统运行特征,提出一种“调度+管理中心”模式。在自动化管理模式中,在通信电源监控系统中成立调度机构,并且在调度机构中建立管理中心,以系统运行调度管理为主,控制中心负责系统运行中的监视、操作管理业务。
由于管理中心不受系统运行环境限制,可提高对系统的管理力度,并且极大地节省了人力资源。此外,调度机构和管理中心所承担的管理责任都有了明确的划分,更利用系统专业化运作,提高系统对电力通信网中通信电源的监控质量和效率,以此实现了对系统的运行管理。
4.1电源模块的维护
在目前的系统中,电力通信电源的电源模块一般都使用开关电源。在科学技术发展之下,我国智能高频开关电源产品质量不断成熟,其被广泛使用在相关行业中,产品的质量可靠性逐渐提升,对运行环境中的温度要求不高。不过,无论是自冷式或是风冷式电源模块,都需要机房内部保持清洁,不能有灰尘,不然灰尘会在潮湿的环境下导致主机出现故障,让电源模块中的散热器工件出现不良现象,这样极易对设备的工作效率形成影响。维护电源模块时,要先保障机房与电源模块的清洁。在使用中不能够运用大功率额外设备,并且长期使其处在不间断的工作环境中,增加负荷或是长时间满负荷运行,这样会让电源整流模块出现故障。一些工作人员在维护中,把不同种类的开关电源兼并运用,这样也会对设备的稳定性造成影响。
4.2蓄电池维护
在整个电力通信电源系统中,蓄电池是一个维护的重点对象。在整流设备出现不稳定现象时,蓄电池需要承担着通信负荷。在市电正常供应时,蓄电池和整流设备并联运行,让整流设备供电质量获得提升。在实际维护工作中,需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其一是保障电压浮动范围,蓄电池浮冲电压需要保持在53.5到53.8V之间。设置太高会致使蓄电池的破坏。设置过低则会让蓄电池出现缺电状态,致使电池报废。在这其中还需要避免电池过度放电;其二是有效控制工作温度,在此维护工作中不能让设备长时间处在高温环境中,不然会让电池自放电增加。在一般情况下,电池放电时的温度需要控制在-15到+45℃之间。充放电的电压精度需要尽量控制在±2%范围为最好[3]。
结束语
电力通信电源监控管理系统包含的功能有电源系统管理、电源设备管理、电源数据采集管理、电源数据查询管理以及系统安全管理。为降低系统开发成本,提高数据查询效率,对电力电源监控系统进行功能设计,其设计系统满足无线传输和局域网传输。
参考文献:
[1]黄海波.电力通信中的通信电源监控系统设计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9,21(15):36.
[2]钱建平,孙维.通信电源监控系统在电力通信中的应用[J].通信电源技术,2018,35(8):161-162.
[3]谢本建,徐平,林海英,等.电力通信电源监控系统的设计与研究[J].电气技术,2017,56(11):96-99,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