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超高压技术是将100~1000MPa压力施加在物料上保持一定的时间,从而起到杀菌、催陈等作用,是食品和酒类常用的物理加工方法,和传统加工方法相比,超高压技术无需添加任何添加剂,对物料不会造成影响,可保证物料原有的营养和色香味。基于此,本文结合理论实践,先分析了超高压技术的机理,然后分析了超高压技术在酒类生产中的作用,并提出超高压技术在啤酒生产中的具体应用,希望对我国酒类生产事业的发展有一定参考及帮助。
关键词:超高压技术;酒类生产;杀菌;催陈
引言:超高压技术具有独特的物理性能,被广泛应用在酒类生产和食品加工中。在1994年超高压技术被首次应用在酿酒中,到2002年超高压技术开始被广泛应用在酒类工业化生产中,发展至今,在啤酒、葡萄酒、白酒、黄酒等酒类生产的应用非常广泛。基于此,开展超高压技术在酒类生产中应用的研究就显得尤为必要。
1 超高压技术的机理
超高压技术应用到食品、酒类生产中,可起到杀菌和抑菌的作用。独特的物理性能,不但会影响细胞的存在形态,还能破坏氢键,促使一些基础物质发生变异,致使蛋白质在超高压力的作用下发生凝固,促使酶失去活性,破坏菌体细胞膜,从而达到杀菌、抑菌的效果【1】。在酒类生产中科学合理的应用超高压技术,不但可以提升酒类品质,而且可作用在非共价键上,但不会破坏共价键,对酒类原有的色、香、味及一些营养成分并不会造成破坏和影响,保证酒类的原汁原味。
2 超高压技术在酒类生产中起到的作用
2.1催陈
超高压技术催陈的过程为:将酒类放到密闭的容器中,压入100~1000MPa之前的气体或者液体,并保持一定的时间,达到设定好的压力之后,压入的气体或者液体保持不变,从而降低新酒的表面张力,保持新酒的内部稳定性接近陈酒。此外,超高压技术还能对新酒进行一定的挤压,降低新酒分子之间的距离,促使乙醇分子、水分子等进行重新排列,为乙醇分子、水分子重新排列提供动能,实现相互之间氢键的缔合。经过超高压技术处理后的酒类更加香醇绵软。相关专家曾研究了不同压力下酒风味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压力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影响酒的风味,最佳条件是20℃,200MPa,恒温、恒压处理2小时,获得的酒风味最佳。和其他技术相比,超高压技术操作简单,起到的效果显著。但在应用之前,需要将酒用软材料包裹起来,处理时间略长,虽然只有2小时超高压持续时间,但对现如今工业化批量生产的影响还是比较大。超高压技术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可进一步研究,如何强化加压效果,来缩短加压时间,在保证酒风味不变的基础上,缩短加压时间,为酒类批量化生产和规模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2.2杀菌
超高压技术在酒类生产中,可通过超高的压力来促使微生物发生生物化学反应,促使细胞壁和基因发生变化,来抑制微生物的生理活动,促使其原有的一些生理功能遭到破坏,以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从而达到杀菌的效果。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超高压技术及相关设备愈发先进,杀菌效果越来越好,对提升酒类的品质、营养价值、风味、口感等方面皆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比如:将超高压技术应用到葡萄酒生产中,当施加的压力超过300MPa时,就能起到良好的杀菌效果,而且葡萄酒的颜色,几乎不会发生任何变化,满足超高压技术在葡萄酒中杀菌的效果。酒类的pH值普遍比较低,为超高压技术杀灭植物乳杆菌有良好的效果。当pH值在5~6.5时,通过超高压技术处理后的葡萄酒,其菌落总数可降低20%~30%。当pH值降低到4.0时,采用超高压技术可消灭90%以上的菌落。这些数据可以充分说明,超高压技术的杀菌效果,和压力大小、持压时间、微生物种类、pH值等因素密切相关。为保证酒类的品质,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和生产需求合理调整。
3 超高压技术在酒类生产中的应用
3.1案例分析
所有酒类中,啤酒是全球范围内最受欢迎的酒类,传统啤酒生产中,多采用巴氏消毒法,消毒过程为:啤酒经过预热之后,其保质期可达到5~8个月。虽然很多实验研究表明,在1~5PU(1PU指的是在60℃条件下1分钟内,引起灭菌效应的一个巴氏杀菌单位。)时就可以良好的灭杀啤酒中的微生物,起到良好的杀菌效果。但很多啤酒生产厂家,为保证啤酒的安全性,经常采用8~30PU对啤酒进行杀菌,虽然很多微生物可以被杀死,提升啤酒的安全性,但也会导致啤酒的口感和风味直线下降。而超高压技术无需加热处理,仅凭高压就可以达到杀菌的目的,可在提升啤酒安全性的基础上,保证啤酒的风味及口感。发展至今,超高压技术已经逐步取代了巴氏消毒法,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3.2超高压技术在降低啤酒浊度中的应用
超高压技术在啤酒酿造中的应用,起源于1998年。当麦芽颗粒经过300MPa、500MPa、700MPa超高压处理之后,蛋白质成分、高分子氮、低分子氮都随着压力的增加而不断增加【3】。其中结合性氮在500MPa左右时达到最大值,随着压力的增加,开始逐步下降。而游离的氨基氮则随着压力的增加不断降低,其黏度也随之降低。当压力达到300MPa时,麦芽会发生轻微的糖化现象,随着压力持续增加,麦芽的糖化现象逐步消失不见。此外,随着压力的继续增加,啤酒发酵程度逐步减低,pH并未发生太大变化。对麦芽汁液进行超高压技术处理,苦味和酒花中的异-α-酸也开始降低。因此,对成品的啤酒而言,采用超高压技术不会对啤酒的色泽、香味、泡沫持久性等造成太大的影响,而且浊度也得到了明显下降。这一点是巴氏消毒技术无法比拟的。
3.3超高压技术在麦芽制作过程中的应用
为获知超高压技术对啤酒成熟期造成的影响,相关专家曾进行了热处理和超高压对啤酒成熟期造成的影响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这两种啤酒处理方法对啤酒色泽影响都比较小,并且都能起到杀菌和抑菌的效果【4】。但超高压技术对麦芽制作过程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分别进行40MPa、100MPa、200MPa的超高压处理,大麦的水分从12%,增加到20%,此外,通过超高压技术处理之后,麦芽冷水提取物大幅度提升。在麦芽制浆中,分5个档次(200~600MPa)进行超压处理,超高压处理20分钟之后,麦芽中的β-葡聚糖酶的活性开始下降,促进了淀粉的糊化过程所方法,在400MPa和600MPa时,糖的含量增加了进一倍有余。
3.4超高压技术在啤酒保鲜中的应用
利用超高压技术进行啤酒保鲜,是目前各大啤酒生产企业常用的保鲜技术之一。当啤酒发酵完成之后,将压力增大到350MPa,持续加压3~5分钟,可有效去除啤酒中酵母菌、乳酸菌等。通过超高压技术处理后的成品啤酒,其稳定性在3~6个月之间。当压力提升到900MPa时甚至可以杀死孢子,植物乳杆菌是导致啤酒口味败坏的主要乳酸菌,在400MPa~500MPa时,植物乳杆菌的生长曲线在尾部出现了下降趋势,当压力提升到600MPa时,就可以灭杀所有的细胞【5】。在300MPa时,就可以破坏细胞膜,降低其新陈代谢的速度,如果在应用超高压技术中,加入适量的酒精、啤酒花提取物,可大幅度降低植物乳杆菌的成活率,提升啤酒保鲜时间。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结合理论实践,研究了超高压技术在酒类生长中的应用,分析结果表明,和巴氏消毒法相比,超高压技术具有更加显著的优势。将其应用到酒类生产中,既能有效灭杀酒中的各种细菌,提升酒的安全性,而且不会影响酒类的口感和品质。此外,应用超高压技术还能大幅度提升酒类的保鲜时间,为酒类生产、消耗提供充裕的时间,满足现代化酒类生产的需求,值得大范围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孙美.超高压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分析[J].食品安全导刊,2018, 227(36):138.
[2]张占国,张锋.超高压水力割缝技术在低渗透特厚煤层中的应用[J].中州煤炭,2018,040(011):90-93.
[3]陈静雯,韩伟.超高压技术在天然产物提取中的应用[J].机电信息, 2018(26):29-37.
[4]王正荣,李玮,杨丽,等.超高压技术在酒类生产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酿造,2016,035(010):22-26.
[5]安娜.超高压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J].中外食品工业(下半月),2014,000(01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