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测中雷达或仪器发生故障时解决方法

发表时间:2020/6/30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5期   作者:王赏妮 邓莉洁
[导读]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通信手段与工具也逐渐成为故障诊断的重要发展方向与研究重点。
摘要: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通信手段与工具也逐渐成为故障诊断的重要发展方向与研究重点。为技术保障人员进行相关课题的总结与分析提供切实有效的故障排除及维修维护方案,对于实践中的故障维修具有重要的指向性意义。
关键词:雷达故障;检测;故障诊断
引言
随着电子工业的发展,雷达技术的更新换代速度也是突飞猛进,不论是在国防军事还是民用领域,当前以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为前提,在雷达技术方面逐步诞生了大量的新型诊断技术,这对于雷达故障检测与诊断水平的进步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1雷达常见故障分析
当雷达的各部分例如天线伺服、发射机、接收机等各个分系统发生故障时,往往可以通过大部分故障检测软件做系统化故障检测,但对软件分系统以及相关的其他附属设备发生的故障则不能通过相关软件检验出来。
1.1天线伺服系统常见故障分析与处理
(1)在雷达的运行过程中,天线俯仰运动往往会发生过冲现象。整个过程伴随着俯仰齿轮啮合作业、俯仰放大器禁用警报以及出现不可工作报警等多种的具有强制系统待机等信号出现,故障表现为雷达在俯仰转动中出现失控或不能转动,最终使雷达不能实现有效操作作业。在雷达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相对应的维修措施处理方式包括对方位、俯仰电机、雷达测速机以及滑环进行清理维护,维修措施包括天线大齿轮润滑措施实施同时更换驱动电机,但这样不能有效解决俯仰过冲问题。在实际中要及时更换数控单元以及模拟电阻后,问题得以解决。(2)电机故障处理。电机故障主要表现在雷达运行转动中出现的速度不稳定,其升值会发出噪声,软件平台在问题诊断中并没有发出报警信息,在平台面板上没有闪码出现,角码伴随着天线的运动而出现不均匀转动,继而使天线的控制和反馈受到影响,这样就可以将故障锁定在电机上。有时随着内部结构的改变其电阻发生相应的改变,即便在清洁作业后重新开机表现出的故障现象依旧存在。该问题的处理方式通常采用更换新的方位电机。在电机故障分析中还有一个主要原因是电机内部器件老化使雷达测速机发生接触不良现象,需要更新直流电机碳刷,并对长期磨损的部件进行及时更换。(3)天线动态错误的时常发生而出现停机现象。在该问题的处理与分析中需要及时停机检查相关log文件,当天线发生动态错误继导致停机时,也会出现其无发现任何天线信息,从侧面表明天线与终端计算机出现通信中断,因此要及时找出DCU数字板和HSPB板间的问题与联系。(4)角码闪码故障。在闪码故障分析中要加强对DCU数字板以及轴角编码盒的分析。故障处理中需要对DCU数字板进行及时更换,而对于轴角盒应增加与之相对应的平衡电阻更换。(5)轴角盒故障。当天线出现“嗡嗡”异声现象,而且面板方位角码出现跳跃闪码现象,可以认为是天线控制和反馈链路出现了较大故障。在维修中应手动停机,将天线归位,如果面板方位角码仍出现跳跃闪码现象,可初步判定是轴角编码盒损坏,需要及时更换。
1.2接收机分系统故障分析
(1)接收机的首要问题是因频率引发的故障。雷达故障具体表现为雷达图无法实现回波,在接收机的雷达参数中往往表现出零功率。在类型问题维修中也往往包括发射机的主放大链发生故障,重新检查雷达报警信息后,在故障分析中如果发生线性通道、测试通道、速度谱宽等系列综合性激励和测试信号都出现不稳定现象,故障交集可确定为频率源故障。使用功率计测试频率源各注脚,以判定频率源故障。(2)动态范围出现过低现象,会严重影响产品质量。究其原因往往是由于低噪声放大器导致设备发生损坏。(3)噪声系数出现变大趋势。

具体故障表现是在雷达运行过程中噪声日渐增高,最终导致超标现象的发生,就算更换噪声源,故障依然存在,维修中需要及时更换变换器。
1.3发射机分系统常见故障
(1)发射机运行中无法实现加高压过程。原因是发射机大风机故障,而后呈现的是流量报警,这样的系统化故障会引起无法加高压,使保护器驱动输入中无法加压,保护器驱动模块无法驱动,导致高压不足。(2)发射机可以加高压但无回波。具体表现为参数记录显示的发射机功率严重不足,随后使用功率计逐级检查高频放大链,发现固态放大器增益严重不足,维修更换后恢复正常回波。
2雷达故障检测诊断技术的新发展
虽然以往的雷达故障检测技术有了一定的推广与进步,然而随着全球化进程的突飞猛进,雷达检测行业的进步不只是利用一种或几种力量,也不只依靠一个或几个国家来完成,而是在全世界范围内通过各种形式的碰撞、合作来完成。各个国家组织之间的行业技术发展过程中,在当前以信息产业飞速发展以及各个国家、各个组织对雷达故障检测技术研究上人力、物力、财力和大规模投入的前提下,逐步诞生了大量的新型诊断技术,这些新技术、新工艺是不断在理论联系实践的过程中产生并发展的,其提升过程结合了丰富的技术案例,这对于雷达故障检测与诊断水平的进步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可以通过以下两方面进行认识:
2.1远程诊断
远程诊断的优势在于,足不出户,就能实现对设备故障的分析诊断,从而消除了故障诊断对于时间及空间上的限制,不但利用先进的远程的故障检测设备提高了故障检出效率,还在此过程中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并且大大缩短了疑难故障的检出时间。其对于疑难故障的具体过程是:利用局域网或广域网的发展,通过相应的网络传输设备,将出现故障的雷达装置远程连接到诊断设备上。通过生产厂家、诊断机构、修复机构联网对该故障设备进行访问,传输诊断信息,把发出的诊断信号经设备回收后,收到相应的故障特征码,在诊断计算机上进行研判,并结合专业维修团队开展故障治理工作。若将该种方法在雷达故障检测与诊断上加以推广,将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2.2故障诊断专家系统
业内专家的大量经验对于雷达故障的检出与诊断,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由这些经验综合而成的故障诊断专家系统,对于雷达故障诊断行业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该系统的基本概念在于,通过计算机收集、汇总、归纳大量业内专家的专业知识,研究专家思维与推理方式,通过计算机实现对具体问题的研究与判断,并提供解决问题的途径。这种系统已在相应的医疗与地勘领域得以有效实施,具体实施中只需利用人机交互的接口在电脑中输入相关信息,该系统就能利用相应的数据库进行合理的推断。然而雷达设备的实时性要求较强,现阶段的专家诊断系统仍有需要提升的空间。这就要求相关技术人员一定要结合先进的信息产业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才能将专家诊断系统不断完善,最终在雷达故障检测诊断上得以充分发挥。
结语
通过多种手段对雷达运行中出现的多种故障进行分析,通过多种科学诊断与分析,实现故障分析与维修处理。我国在雷达故障的检测上,不断引进国际先进经验,并结合了我国国情,发展出了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一套完整的雷达故障检测、诊断、修复体系,雷达故障检测率也不断提升。相信以科技发展作为动力,在雷达故障检测与诊断技术上一定会推陈出新,进一步推动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冯乾.分析雷达故障检测与诊断技术及新发展[J].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2018(8):18-20,23.
[2]张阎,李壮.某型机雷达故障分析与排除[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8(8):176-177.
[3]何彬兵.基于故障树分析和模糊推理的雷达故障智能诊断系统[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21):44-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